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风与何其芳的新诗创作有不同倾向。走上理论道路之后,一个具有独立的理论品格,独创的理论个性,始终结合创作经验;一个染上明显的教条主义,常常“忘记”创作经验。而后者的某些独立思考却又同被批判的前者暗合暗通,两者又都真诚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其中隐有特定历史时代的深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胡风背负“宗派主义”罪名,源于文学批评演变为意气之争。事实上,如果说以胡风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那倒是实情。但这个文学流派只表明有一些志同道合者共同追求着文学事业,他们绝不是独立封闭的小圈子,更没有党同伐异的独断与专横。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和胡风在20世纪左翼文艺理论界中长期处于争论的风口浪尖。把卢卡奇和胡风放在各自独立发展的轨道上进行平行研究,为了维护其创造力,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二人既坚持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又与当时所谓的正统马克思主义保持距离;为了实现其创造力,他们选择了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在实现自己理论思想方面,二人都很敏锐地看到了编辑刊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要深化胡风文学批评的研究,应当进一步开阔视野,搞好实证性研究,同时要平心静气精心研读胡风的批评著作;要抓住关键方面作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应当努力吸收新的学科理论,将其运用到胡风文学批评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学界对何其芳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何其芳文学理论的挖掘、人格与创作的再评价、藏书与批注的考证、作品的补遗、资料的建设与传记研究等方面都有进步。何其芳研究在新世纪得到了更高的重视,梳理何其芳研究的成果在新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卉 《涪陵师专学报》2013,(4):69-73,136
自1930年代中期始,已有文章对何其芳的创作进行评论,民国时期的相关评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何其芳早期作品《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的评论;对何其芳延安时期文艺思想的评议;1940年代对何其芳散文及创作道路转向的评论。民国时期对何其芳散文创作的研究居多,有论者提出"何其芳体",因当时何其芳《画梦录》影响较大,成为不少散文写作者模拟的对象;而对何其芳创作道路转向,1930年代末期开始即有不少敏锐的评论者便已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一直延续到1940年代末;另外,何其芳创作的现代性、原创性及所受中外文化影响等论题,民国时期论者亦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7.
胡风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成绩卓著的文学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住十分难得的文学巨子,他出于对文学(以及文艺)现实主义的执著追求,在文学(文艺)领域取得了堪称卓越的成就:他没有简单停留在文艺理论研究和批评方面,而是由此出发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学(文艺)实践活动,并涵盖了文学编辑出版、文学翻译、文学交流、文学新人的培养指导等许多方面的工作,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发生了深刻、密切的关联,进而对现当代文学史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应该对胡风进行新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20世纪中国文坛的胡风事件震动中外。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历史链环中,由环环相扣的“人”与“事”联在一起共同作用所造成的,牵扯到左翼文坛历史上的宗派关系,胡风本人的个性,部分文艺界领导人的旁观静待及推渡助澜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巴金与胡风,以独特的、深刻体验过的生命经历,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对知识分子的迫害提出了控诉。巴金从潜意识中的噩梦的反复困扰和不断的追问、拷问,展示出内心层面“理得心不安”的困境;胡风从现实遭遇和理性思考出发,真诚地道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是“精神奴役的创伤”,揭示出头脑层面“心安理不得”的执着。一个作家、一个理论家,以不同的方式,殊途同归地表现出了知识分子本真意义上的执着。为新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启了另外的生命向度。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何其芳因其创作风格在前期和后期的反差太大而曾一度引发学界的讨论,出现了所谓的"何其芳现象"。在这场争论中,何其芳形象被划分为"文学何其芳"和"政治何其芳"两种类型,本文试图从何其芳的个人书信、家信、日记等文献中,挖掘出"第三个何其芳"。在这些材料中所呈现的"第三个何其芳",既有他在文学史上以作家、学者、官员等身份出现的面貌,同时也显露出作为儿子、丈夫、父亲等普通人的平凡一面,这是有别于"文学何其芳"和"政治何其芳"的"第三个何其芳"。  相似文献   

11.
自1930年代中期始,已有文章对何其芳的创作进行评论,民国时期的相关评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对何其芳早期作品《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的评论;对何其芳延安时期文艺思想的评议;1940年代对何其芳散文及创作道路转向的评论.民国时期对何其芳散文创作的研究居多,有论者提出“何其芳体”,因当时何其芳《画梦录》影响较大,成为不少散文写作者模拟的对象;而对何其芳创作道路转向,1930年代末期开始即有不少敏锐的评论者便已给予了相当的关注,一直延续到1940年代末;另外,何其芳创作的现代性、原创性及所受中外文化影响等论题,民国时期论者亦有所涉及.  相似文献   

12.
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同时他也是一名鲜为人知的编辑家。他一生组织和参与编辑了十几种刊物,积累了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他的一些编辑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实践活动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施蛰存和胡风都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期刊编辑家,对其期刊编辑策略进行比较研究,很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施蛰存、胡风在刊物定位、作者选择等方面的取向截然不同,却同样走向了成功,这昭示着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刊物的具体发展路径;而他们在自觉的事业追求、活泼的编排形式、明确的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共同之处,则是编辑人应该永远学习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胡风的诗学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诗人和战士原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二是诗的物质是对于现实关系的艺术家的主观表现,三是诗具有自由奔放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何其芳诗歌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芳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诗人。对何其芳诗歌创作的研究 ,始于 30年代 ,新时期又有更深广的拓展。本文对近 2 0年有关何其芳诗歌创作研究的状况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今胡风先生已逝世二十多年,宋代苏轼怀念亡妻时讲: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而胡风先生逝世已是多年了,更叫人去思量、去难忘。我们作为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怀念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拿起手中的笔去纪念他弘扬他,让其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同为四川万县人的何其芳、方敬早期创作,从家庭环境、艺术探索、作品基调,以及艺术的态度及艺术风格诸方面进行了比较,意为从籍贯经历相似中研究作家的各自创作特点作一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诗人何其芳生前曾长期担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他不仅全身心投入所内工作 ,满腔热情关怀青年研究人员的学习、写作和成长 ,而且对美学领域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诸如美的对象、共同美、美学研究中如何肃清教条主义与庸俗社会学的流毒影响等 ,发表了大量精辟的见解 ,表现出雍容大雅的学者风范  相似文献   

19.
茅盾、胡风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构成他们各自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在依据的文学批评标准所受社会政治时势的影响是否隐含宗派主义态度、是否遵循“发乎文学,止乎文学”的学术操作规范等方面,两人具有较大的差异。这是两人在主要的文学成就之下的次要差别。  相似文献   

20.
王永剑 《文教资料》2011,(36):77-80
人们把何其芳进入延安后“思想进步,创作退步”的现象称为“何其芳现象”。“何其芳现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主客观因素促使下形成的。本文主要从时代环境的促使、作家本人的自我角色认定、特定历史时期文艺思潮和文艺政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何其芳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