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禹建强 《传媒观察》2005,(12):19-21
当不少国内新锐媒体提出“百年老店”的目标时,一家真正的“百年老店”已然在中国登陆,它就是有着168年历史的国际传媒巨头——贝塔斯曼。  相似文献   

2.
2003年7月23日,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某报上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位专栏主编在大学里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养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不着学习,刚刚扫盲的人就可以当好编辑、记者…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出访法国,在议会发表演讲时,有议员宣布抵制,还有议员戴着面罩站在议会厅里,抗议中国“没有自由”,同时在街上也有“抗议队伍”。而当30万法国人在香榭丽舍大街观赏中国新春大游行时,一旁的街道上有650人示威。……你以为这是海外传媒的报道吗?何曾看见或听到过这样的信息出自我们的主流媒体?而就是这些信息,居然出现在《汇报》上。这违反新闻纪律吗?这会有导向问题吗?  相似文献   

5.
浏览报章杂志.收看广播电视,发现传媒在报道某些新闻中,常常插上一句:发生这些事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可怕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不接受教训,不采取相关措施.竟至招致更多的问题.造成更大的损失等等。“并不可怕”.常常用在一些“问题性”或事故性报道中。比如,公款吃喝已成为一种“流行病”.群众颇有微词。但有的文章以为.这类事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三令五申禁不住.几十个文件管不住一张嘴。再如.一些地方虚报浮夸风严重.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出访法国,在议会发表演讲时,有议员宣布抵制,还有议员戴着面罩站在议会厅里,抗议中国“没有自由”,同时在街上也有“抗议队伍”。而当30万法国人在香榭丽舍大街观赏中国新春大游行时,一旁的街道上有650人示威。……你以为这是海外传媒的报道吗?何曾看见或听到过这样的信息出自我们的主流媒体?而就是这些信息,  相似文献   

7.
刘保全 《今传媒》2003,(6):31-32
某报刊登一篇文章,介绍一家报社的一位专栏主编在清华大学向学生们介绍他从事新闻工作的“理念”和“诀窍”。当学生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好记者”时,这位主编说:“没事跑图书馆的人,对不起,你别当记者。”当学生再问:“你受过新闻教育吗?你的新闻素质是怎样培育的”时,这位主编回答说:“我没有受过任何新闻教育,甚至没有受过大学教育。刚刚扫盲而已……新闻是做出来的,不是学出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位主编成功的“理念”和“诀窍”是当记者用不着到图书馆去看书,用不着受任何新闻教育,用  相似文献   

8.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个很热闹的年份. 青年们忙着创业,股民们忙着抄底割肉,明星们忙着结婚生娃……我们从报纸上读到这些新闻,评头论足,指点江山,同时感慨现在资讯真是发达. 等等,报纸?你确定是从报纸上读到这些新闻的吗?几年之前,在去上班的地铁里,大家手里捧着的是一份报纸;现在,在去上班的地铁里,年轻人手里捧着的是一部手机.只有在某些站与站之间,手机信号不好的时候,他们会焦躁地抬起头来,环顾一下四周,然后继续埋头刷啊刷.  相似文献   

9.
在一家报社招待所新结识了几个“房友”,经打听,他们都是来报社送稿的。有记者,也有通讯员,有几十上百里来的,也有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有坐公共交通车来的,也有开专车来的……后来我到招待所登记处与服务员闲聊,她说:“你不知道,来我们这里住宿的大多  相似文献   

10.
“黄瓜种在田里,土地在李树底下,谁离得了谁啊。” 如此来解释成语“瓜田李下”,如果是一个算命先生在大街拐角处的胡乱拆字,倒也一笑罢了,但当它却是白纸黑字地印在一家报纸头版的显著位置,并就以该成语作为标题时,无论是读者,还是报人,你会是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1.
李岩松 《出版参考》2010,(31):12-13
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很多有文化内涵、有思想、有创意、有新鲜感的书名,但是,当你查询其销量时,会吃惊地发现,这些闪光的书名并未带来令人羡慕的销量,有些甚至可以说销售极其惨淡.作为-个书业从业者,对此多少会感到一丝诧异和迷茫.为什么这些饱含创新精神的选题,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为什么这些凝聚着编辑们智慧和心血的选题,吸引了眼球,却没能换来销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始终在书业这个小圈子里苦苦寻找答案,也许永远也无法找到,本文即是针对这样的困惑,跳出书业去看看图书产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是K歌的爱好者,手机里大概会安装过唱吧、全民K歌等翻唱APP.若是资深玩家,或许还为这些APP里的“平民好声音”打赏过礼物.可你是否想到,这些翻唱平台上颇有人气的“唱将”,背后的声音可能是他们花钱买来的,为的就是骗你的打赏.在淘宝网上,只要输入“代唱”两个字,就会蹦出长达16页的购买链接,其中“全民K歌、唱吧代唱”“高评分代唱”等层出不穷.(《北京日报》,3月6日)  相似文献   

13.
在一家报社招待所新结识了几个“房友”,经打听,他们都是来报社送稿的。有记者,也有通讯员,有几十上百里来的,也有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有坐公共交通车来的,也有开专车来的……后来我到招待所登记处与服务员闲聊,她说:“你不知道,来我们这里住宿的大多是送稿者。每天来来往往,就象穿梭一样,好热闹哩!”“穿梭送稿”,引起了我的思索。为何会出现“穿梭送稿”现象呢?首先,我想到了“这一半”——恐怕是与有些记者和通讯员上稿心切有关。反正是公家的钱(因为据我了解,极少见有“自费送稿”之例),花它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上的新闻文体,种类很多,各具特色.怎样为它们制作标题呢?有规律可循吗? 我以为是有的。关键在于确立两个基本观念: 一、首先要把这些各具特色的新闻文体,统统都看成是总的“新闻文体”。换句话说,当你为这些各具特色的新闻文体制作标题时,你应首先想到,它们都是新闻文体(不管它们之间有多少差别),你要以新闻文体标題的共同要求来要求它们,譬如要用新闻事实说话,要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等等.就是说,你首先要抓住它们的“共性”,使制作的标题,都是新闻标题而不是评论标题、文学标题……二、紧接着,你要在此基础上,同时把这些新闻文体再看成是各具特色的新闻文体(不管它们之间有多少相同)。换句话说,当你为这些新闻文体制作标题时,你又要想到,尽管它们都是总的“新闻文体”,但又是各不相同的新闻文体,你在遵循新闻文体标题的共同要求时,又要考虑它们各自的不同特色。就是说,你还要抓住它们的“个性”,使制作的标题,既  相似文献   

15.
当农民们争相传阅《八百公里跟车记》的系列报道时,当新闻界的同仁们纷纷称道这一报道的强大社会效应时,当有关省地县及国务院领导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和评价时……面对这一个个的“当……”,我们茫然了。不就是跟着农民运菜的卡车跑了800公里,写出了几篇调查、评论和消息吗!要说比这“深沉”的文章,以往从我们笔下也流出不少,可多年来“众里寻他千百度”,渴求那种上下关注、解决问题、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加入WTO后,西方国家的传媒巨头们正厉兵秣马,准备抢占中国21世纪的舆论制高点。尽管我们在涉及新闻的条款上未作具体承诺,但是西方媒体不会罢休,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寻找突破口。当我们和国外的同行“狼”们面对面站在同一个竞技场上的时候,我们的编辑记不妨冷静地想一下:我们有胜出的信心和能力吗?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电视节目市场上,纪录片似乎是曲高和寡甚至是"高投入、低产出"的代名词.当生产者们像呵护婴儿般捧着浸透自己心血的作品走向市场时,往往会被收视率当头浇上一盆冷水.于是,一些人就此坚信电视纪录片是小众化传播的节目形态,只能局限在某个小圈子内自娱自乐.但是,假如这些人有幸看到了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的巨型财经电视纪录片<激荡·1978-2008>,也许不但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而且会认为该片在纪录片特别是财经类电视纪录片创作上是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呼唤新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冉 《青年记者》2006,(3):58-59
如果说2005年全球传媒娱乐业有什么大事的话,那就是跨国传媒巨头们面向新媒体的主动转型。从新闻集团收购MySpace和IGN到维亚康姆收购Midway,从迪斯尼与iPod的牵手到NBC环球与DirectTV的合作,无不向我们明白无误地昭示着一个根本性的转变:传统传媒巨头已经从“想”新媒体、“说  相似文献   

19.
这些年,工厂是我常去的地方。每每翻看在那里拍摄的照片,画面里有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也有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一张张面孔的背后是再苦再难也要在一起的人间真情。与平日里车间内埋头忙碌、面无表情的场景不同,当你真正走近这些为生活负重前行的人们,你会发现另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他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小人物"们认真用力地生活着,正如你我。在即将告别2019年、迈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之际,用镜头记录他们,正如记录这个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希望每个认真生活的人,都不被生活所负,用影像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一丝涟漪。  相似文献   

20.
LCD的威力:迅速消除被摄者的“敌意”夏日里闲暇时,北京胡同里的百姓们总爱三五成群纳凉唠嗑。假如某日你也带着轻松的心情加入其中,而在此时,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拿着照相机突然对着你一通乱拍……十之八九,你会火冒三丈。这咱反应是极其自然的。因为他破坏了你宁静的生活。人们终究信不过那不进暗房不出影的胶卷。当然,这种拍摄方法是犯“忌”的。作为~个摄影者,取得被拍摄者的信任,处理好与被拍摄者的关系,是拍好人物照片的首要任务。当我们用传统相机的时候,你得准备较长时间用自己的笑脸来调和人家冰冷的面孔。那天我拿着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