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才学在诞生40年后的今天,已成为一级学科社会学下的二级学科,并且已形成人才学学派。在人才学学术共同体内,已形成学派特征:有共同的研究主题,有共同的价值观,有共同认可的学科理论体系和共同的学科特色,有共同的群体核心,有共同的研究氛围,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心理。人才学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历程表明,人才学正处于社会需要与科学发展内在逻辑的交叉点上,已发展成为当采学科。当前历史机遇与危机并存,应着力通过以下举措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才学学派:在完善人才学"三大体系"中发展人才学学派,吸收相关学科力量参与人才学研究,加强人才学学科建设,"多力合一"推进人才学学派发展等。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月,由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教育部联合召开的庆祝国庆三十周年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在首都举行。教育学与人才学组就教育与人才问题,从实际出发,进行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会议结束前,与会同志决定发起人才学研究会,并成立了筹备组。参加发起成立人才学研究会的同志是:毛兴成、王极盛、王美英、王通讯、王梓坤、王策三、马樟根、方玄初、戈勋、刘青锋、刘松涛、艾大炎、闫康年、朱文彬、朱智贤,朱煜如、杜大公、  相似文献   

3.
我国近几年来在人才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但对于体育人才这方面研究甚少。从人才学的角度对体育人才的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便于深化对体育人才的认识,更好地管理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4.
论人才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人的本质及其人才学特征人才学的研究对象是人,那么“人是什么?人具有怎样的本质和特征?人如何作为人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等等问题必须给予回答。从表象上看,人是直立行走的动物,直立使人的大脑处于人体最上端,这为大脑发达提供了极好条件,使人成为“万物之灵”。大脑发达使人有自我意识,有思维和推理能力,并创造了语言文字。正是这一点,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分开来,人才能成为人,并作为一种类存在于世。人的另一根本特征是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并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使人得以进化和发展,“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  相似文献   

5.
作家人才学研究文学人才现象,探索文学人才规律,主要包括文学人才的素质和特点、构造和造就、发生和发展、识别和培养等方面。这有助于文学人才的自我发现和实现、及其社会开发,作家的自我认识和超越,及其社会造就。 从人才学的角度来看作家,是指在文学创作活动中,具有相当资质和一定水平,有所  相似文献   

6.
如何科学有效地加强德育工作,这是长期以来德育。作者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探索出了一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即把人才学引进大学德育课堂,收到了很好的德育功效。即内容规范化、原则具体化、形式艺术化、方法多样化、教育典型化、作用长效化、修养终身化。通过人才学与德育学有机结合的教学实践,我们找到了德育与人才学结合的最佳模式,即引进德育,为人才学植入革命的灵魂;引进人才学为德育充实科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成才研究是人才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但它远不是人才学研究的全部,也不是大部,而只是其中一个很有限的区间:常人——人才。什么是常人?常人即大脑健全的一般人。什么是人才呢?过去对此曾一度争论不休,综合起来看有两大观点,一主“成名”说;一执“贡献即成才”论,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了定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这对我们研究成才这个专题,无疑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标准,以此来考察人  相似文献   

8.
人才学的发展有着极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使人才学这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在中国的大地上;同时,人才学的发展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使人才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人才学研究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旨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对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尖锐,建立人才学的倡议在我国应运而生。研究人才的问题,早已有之。特别是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看到科学技术在发展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提出了“人力资源”的开发问题。但把人才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在历史上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因此,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它的概念、理论还不是那末完善,参加人才学讨论的同志对此意见也还不是很一致。但是,我们相信,人才问题既是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有人称之为当代社会四大危机之  相似文献   

10.
在今天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里,我们需要理科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迫切需要大批从事社会科学的专业人才。文科,具有同理科一样的重要地位。在美国的大学里,学文同学理的比例基本相同。在日本,学文的甚至多于学理的。可是在我国,文理两科的发展极不平衡,愿学文者远不如愿学理者多。难道我国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太多了吗?恰恰相反。难道我国学生大多不愿从事社会科学工作吗?也不全是。那么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偏见。这偏见,使许多有志于学文的同学不  相似文献   

11.
人才学是研究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才学的规律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宏观规律、中观规律和微观规律三个层次的规律构成。开展人才学规律体系的研究无论是对于丰富人才学的理论体系,还是对于人才的开发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2.
辽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凸显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一是突出绘制辽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蓝图是繁荣发展辽宁高校哲学科学的指南;二是突出马克思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繁荣发展辽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三是突出学科建设工程是繁荣发展辽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四是突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是繁荣发展辽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五是突出人才建设工程是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六是突出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是提高科研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人才学不是讨论图书馆与人才培养的关系,而是研究图书馆事业队伍的建设。图书馆人才学是人才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图书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人才学的任务是探索图书情报事业队伍建设的规律,也就是研究图书馆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图书馆人才学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两部分。理论部分是研究人才开发的理论问题,如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准、结构,人才教育理论,对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4.
人才学是研究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才学的规律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宏观规律、中观规律和微观规律三个层次的规律构成。开展人才学规律体系的研究无论是对于丰富人才学的理论体系,还是对于人才的开发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叶少萍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80-81,86
在强调全面素质培养的学校教育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已成为一个突出的课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 ,什么是创造性人才 ?为什么要培养创造性人才 ?如何培养创造性人才 ?笔者拟在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创造性人才”的构成要素正如中国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部孙显元教授认为的那样 ,要定义创造性人才的要素 ,其核心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创造。从语义上说 ,“创造”一是指人的活动 ,即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 ,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我的独特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指活动的产物具有创造性 ,同先前作品相比…  相似文献   

16.
人才群体是由若干专门人才组成的一种社会集合体。它有着自身的内在因素、复杂的结构形式和与之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在大量的人才学研究领域里,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某一人才群体是否是最优的?如果它不优,那么与最优群体间存在多大的差距?在这里,我们不打算重复人们通常对上述问题所作的含糊的定性认识,而是拟定将两种数量方法和一个数学模型引入人才学的大门,以此作为判定人才群体化程度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出版界的百花园中,又绽开了一朵新花——《人才》杂志。人才学是以人才和人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它的研究涉及面很广,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迄今为止的教育学研究,主要偏重于研究学校教育,而人才学则是研究人才发展的全过程,它包括人才的发现与识别,人才的智  相似文献   

18.
人才学是引人成才、尽才的综合性学科。人才学的研究和教学的开展能够帮助高校认识人才本质,把握人才运动规律,科学培养人才并指引学生自主成才。然而,当前高校特别是理工科大学并没有予以人才学足够重视。有效开展人才学教学应明确教学目标和丰富教学内容;打破常规安排教学;选好讲授者。  相似文献   

19.
文艺人才思想自古就已产生,但都掺杂在文艺学或人才学的著述中,没有独立的地位;当代文论界虽有不少专家开始重视文艺人才专题研究,发展了不少论文,但文艺人才学依旧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今年2月份,由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艺人才学》是我院青年副教授曾耀农的新作,它的价值在于作者首次于文艺人才这一新领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成长和培养规律的科学。如果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学看成是一个系统,解析这个系统的四个关键要素: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评价等,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培养,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