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电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不容小觑。《论语》读本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材料,除了教师的准确理解和讲解,各种信息渠道也是学生了解《论语》的来源,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教师应有独立的而且持之有据的见解,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论语》等国学经典,从这一角度上说,王月琴的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语文教师以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语》     
中国最早的语录体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编纂,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是先秦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是纯粹的语录体,章节简短,一言一事自己起讫,前后不相关联,也无长篇议论。文字生动,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一个完满的意思,言简意赅,耐人回味。  相似文献   

3.
《论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纪昀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载:“《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析非汉儒所及。”   其中提到的《论语》直接继承了《诗经》的语言,更是句句凝练、言简意赅。   就以“子张问‘达’”为例。   开篇以一问句直入主题:“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 ?”而孔子也用了简单的几个词“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闻。”将儒家所推崇的“礼”说出来了。孔子并没有裸露地道一个“礼”字,只是将这个抽象的东西,用通俗的生活语言表达出来,十分符合一个师长对其学生的语言特点。试想,若孔子张口就…  相似文献   

4.
根据哲学诠释学相关原理,对于《论语》中有关宰我的言行的记载进行分析,得到理解《论语》的三种层次:即对于孔子的、编纂者的和历代注疏家们思想的理解。进而得到这样的结论:理解历史文本并不仅仅是出于功利目的的单纯字面意义的领会,理解应当是在清晰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透过文字而达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形成共鸣,进而为我们的生存于世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哲学诠释学相关原理,对于《论语》中有关宰我的言行的记载进行分析,得到理解《论语》的三种层次:即对于孔子的,编纂者和历代注疏家们思想的理解,进而得到这样的结论:理解历史文本并不仅仅是出于功利目的的单纯字面意义的领会,理解应当是在清晰的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透过文字而达到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成共鸣,进而为我们的生存于世界提供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在哲学阐释学中,语篇的阅读理解是语篇(或文本)意义现实化的重要环节,在此环节中,读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作者所形成的书面文字,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对语篇意义进行复原或更新,也即对语篇进行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长期记忆中的各种认知图式被激活,从而引发出阅读中的创造能力,使语篇功能得以完型。  相似文献   

7.
我并没仔细琢磨过《论语》,说老实话,两千多年前的文字,对于我们这些每天都与电脑、网络接触的新新人类的中学生们来说,到底是太艰难晦涩了些。加上但凡接触过的也只有诸如“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便莫名其妙把孔丘在我心里的形象定位为老夫子、封建的、局限的、迂腐的,不知怎么会这样?于是,愧疚自己把浩瀚历史上的一代宗师想象成那般嘴脸,愧疚自己竟把这样一部辉煌巨著理解得如此落魄与不堪,又重新把几段绝世经典的文字嚼了一遍———才发现,他原来是这样的人:他崇高,本能地带着知识分子式的黍离之悲,身处乱世又积极奔走,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  相似文献   

8.
《新读写》2013,(4):9-9
学而篇第一 子曰:“不忠人之不己知、患不如人也。” 为政篇第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如也。  相似文献   

9.
10.
《论语》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课堂上习读背诵也不下百遍了吧!但是刚刚接触《论语》时,之乎者也这类拗口的词语是否很难理解呢?那时也曾闹出过不少翻译上的笑话吧!本是非常严肃而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一句话,换个花样翻译,便赋予了别样的生趣!  相似文献   

11.
《论语》一书是中国从古代流传至今的一部名著,是研究孔子的思想理论以及古代哲学、史学的可信资料;精华糟粕俱陈,以精华占主.经过批判继承,赋予新义,《论语》一书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会起着更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哲学、史学、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均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漫长的假期不知如何充实地度过?读书是最好的选择,抛开课业考分,读些课外书既能让自己放松又能开阔眼界。但市场上的书五花八门,如果你还在为怎样才能挑到一本有阅读价值的书而烦恼,那么我们向你推荐《论语》。  相似文献   

13.
金歌 《现代语文》2004,(1):15-1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今山东曲阜。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约在50岁的时候,被鲁国聘请担任司寇,政绩斐然。55岁时,因与当时的执政者政见不合,于是辞职,带领门徒开始了14年周游列国、游学天下的生活。但他的政治主张在各个国家都遭到失败,大约68岁的时候,回到鲁国,从此潜心教学,整理《诗》、《书》、《春秋》等古代典籍。鲁哀公十六年病逝,时年72岁。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这部著作中。他所主张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近两千年来的指导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思想史上都具有不容置疑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基础上,孔子形成了丰富而具有科学性的教育思想。《论语》中涵载的基本教育观念、课程、教法、教育评价思想等,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档案]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思想言行编纂而成的,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20篇,498章,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距今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的鲁国。  相似文献   

16.
美文采撷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①之,曰:‘思无邪’②。”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④於事而慎⑤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⑥。”子曰:“三军可夺⑦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见贤思齐⑧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⑨,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⑩,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注释:①〔蔽〕概括。②〔思无邪〕“思”发语词无意义,“无邪”是直的意思。“思无邪”是“无不出自真情”的意思。③〔隅〕…  相似文献   

17.
子曰:"网而时上之,不亦说乎? 有mail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聊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聊故而知新,可以为虾矣。" 子曰:"网而不聊则罔,聊而不down则殆。" 子曰:"速度喻于命,时间喻于钱。" 子贡问曰:"大虾何以谓之'虾' 也?"子曰:"敏而好网,不齿网费,是谓之'虾'。" 袁公问:"弟子孰为好网?"孔子  相似文献   

18.
钱逊 《语文新圃》2007,(11):41-42
《论语》中多处谈到乐(快乐的"乐"),第一章就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诗出现在20世纪初期,是一种迥异于古典诗歌的新的诗歌审美规范和创作实践。从时闻上看,指从1917年白话文运动开始到现在所有蹦现代汉语进行写作的诗歌。  相似文献   

20.
猎猎秋风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论语》,这一声穿越亘古的声音便一直在我的心胸中激荡。没有哪一位圣人比他更能感觉到时间不息的流淌。他勤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他反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奔走,为着心中“黎民不饥不寒”的理想;他勇敢,“知其不可而为之”!因此,他才有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气度,有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远见,有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潇洒,有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感慨!踽踽独步,一泓生命的清泉,荡漾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