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庞遵星 《新闻窗》2007,(5):47-47
当今,主流媒体在市场上面临各种都市报和晚报的严峻挑战,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增加实用性、服务性报道,因而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迎接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坚持“三贴近”。关注广大受众,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报业发展可谓是欣欣向荣、百花争艳。各地晚报热潮未减,又见都市报、晨报异军突起,更有多种特色专业报刊也来抢占市场。而作为各地主流媒体的党报在这片竞争白热化的土地上,竞有日渐萎缩的态势。再加上不断叫响的“断奶”之说,更让地市党报人有雪上加霜之感。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地市党报如何走向市场,赢得读者,收复失地,无疑是摆在地市党报管理者们面前的重大而首要的课题。向经营要效益,向市场争读者,开创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双赢局面,才是地市党报发展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3.
地市党报在地方媒体中一直处于龙头老大的强势地位,大家把党报看得很重也很神圣,但是近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地方党报面临晚报、都市报,广播、电视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重重挤压,党报的发行量下滑。地方党报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充分彰显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是业内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新闻传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作为主流媒体的地市党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内容上,有部分读者认为党报过于严肃,缺少吸引力,与普通群众生活相距甚远;在机制上,过于守旧,缺乏活力:在经营上,手段单一,效益不高。面对传媒竞争的新态势,如何做出新意、做出精彩、做出影响,提升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即权威性、公信力、贴近性、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5.
就像前些年党报的老总们一见面必然要议论来自晚报的压力一样,这几年,晚报尤其是地市晚报的老总们聚到一块儿,说得最多的便是都市报的强烈冲击。 相对而言,现在地市晚报面临的这种压力和冲击,要大于当初党报面临的那种压力和冲击。因为党报和晚报毕竟分工不同,而且党报还有指令性订阅作坚强的后盾。而地市晚报与都市报就不同了:二者同属大众化报纸,都市报实际上就是换了个名称的晚报一些都市报创刊初期就曾打过“省级晚报”、党报“晚报版”之类的旗号,又有省委机关报作依托和覆盖全省的发行优势,必然要在诸多方面占据有利条…  相似文献   

6.
高玮 《新闻界》2005,(6):130-131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传媒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晚报,都市报、生活类、财经类报纸发展壮大,很多报纸都把打造主流媒体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3年,《南方都市报》“孙志刚事件”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并最终导致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其影响之深远,让人对擅长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的都市类报纸刮目相看。同时,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党报,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完全打破,总体发行量年年下降,广告市场不断萎缩,影响力受到质疑,有人甚至提出了“党报边缘化”之说。  相似文献   

7.
地市晚报在经历了上个世纪末的崛起和本世纪初的快速发展后,在经济实力上已由依靠党报抚养,走向反哺党报,逐渐握有主流媒体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的快速发展,地市党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地市党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应对报业竞争?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置身于以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为主要诉求的主流媒体中,党报的社会新闻与晚报、都市报的社会新闻相比,更应突出其权威、公信的主流特质,追求高度,追求价值,追求贴近,追求影响力。党报社会新闻靠什么取胜?靠的是新闻的权威发布,靠的是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靠的是新闻报道的思想性和洞察力所体现出来的引导力。要达到这种境界,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政治家办报”对党报社会新闻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媒体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既要生存,又要发展,成为媒体的不二抉择。作为地市党报在这方面更显得突出和紧迫。从层级上讲,地市党报处于“悬空”状态,她上有实力雄厚、影响广泛的中央和省市级党报,下有占地方优势的县市媒体的抄底,无优势可言;从内容上讲,娱乐报、都市报、晚报按市场运作,自主权大,报道内容选择性大,  相似文献   

11.
地市级党手酲是全国半面媒体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所占比重也比较大。据统计,目前全国地市级党报共有376家,所辖晚报、都市报共有177种。其总体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43.77%。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市党报事业性质、企业经营的局面逐渐显现。财政“断奶”后,广告成为地市党报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除党报党刊和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外,各种商业媒体遍地开花。各种晚报、都市报、生活报、家庭报拼抢着大众传播市场,而且一些商业报刊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读群体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大大超过传统主流媒体。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整合加剧,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在内挤外压的传媒生态环境下,  相似文献   

13.
当今报界,随着晚报、都市报乃至报业集团的兴起,其强大的竞争气势使得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市一级党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发行量日益下滑,日子越来越难过。勿庸置疑,面临生存困难的问题,作为昔日报界“大哥大”的党报,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弱点和优点,置身在市场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最佳契入点。  相似文献   

14.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报业的激烈竞争,地市党报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论是报纸发行还是经营收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十分严峻的形势下,地市党报依靠什么在激烈竞争的报业市场中站稳脚跟,占据一席之地,这是各地市党报必须认真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地市党报在与晚报、都市报生活类报纸的比较中,总以为自己的报道“规定动作”多,可读性不  相似文献   

15.
一、面临诸多严峻挑战 挑战之一:“入世”的严峻考验。 挑战之二:国内大媒体的强势辐射。为应对“入世”,中央级、省级报业和广播电视集团纷纷组建,并以其强大的实力迅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这些媒体“航母”不仅在全国和省级层面上展开竞争,而且纷纷把触角伸向地市级城市,有的办地方版,有的干脆就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建立了分社。 挑战之三:晚报的挤压。晚报类报纸以其面向大众的阅读趣味,以大众消费为手段与地市党报争夺市场。 挑战之四:地方县市报的较快发展,是地市党报发展的又一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6.
平面媒体中,报纸是受众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媒体。报纸从简单的手抄小报发展为电子排版的彩色大报,从具体的办报发展到报业经营,甚至发展到集团化经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报业真正繁荣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省级以上党报、晚报和各类都市报、专业报快速发展的同时,地市党报也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贾明 《新闻前哨》2010,(11):97-98
社会新闻是晚报、都市报的主打新闻之一,在提倡向主流媒体转型的今天也不例外。《荆门晚报》在探索向主流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从社会新闻开始,以“拍案警醒”系列报道为发端,深入挖掘内涵,担当社会责任,让社会新闻“奏”出了主旋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家在重庆直辖后从地市党报演变而来的面向渝东南的区域性综合类都市报,虽然处在市场的夹缝中,却依然发挥着地方党报的职能。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巴渝都市报》确立了“主流意识,平民视角,地方特色,品牌优势”的办报指导思想,努力在“党政满意,群众欢迎”的坐标系中找准位置,尽力淡化传统机关报痕迹,实行错位经营,注意避免新闻同质化倾向,开展差异化新闻服务,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接近性强的区域性新闻,做足特色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确保在自己的主战场上发挥主流、主导作用,在区域性竞争中取得胜利.打造区域性强势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19.
山区地市党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功能及定位,使得在一定时期形成一枝独秀的格局,起着为当地党政指导全局工作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各地都市报、晚报等如火如荼地兴起,尤其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形成了传统媒体多质化、新闻传媒多元化的特征,当年雄踞一方的地市党报同样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少山区地市目前虽然还没有像发达城市那样受各种都市报、  相似文献   

20.
陈新奎 《新闻知识》2005,21(3):57-58
目前我国共有地市州盟党报300多家。从当前形势来看,地市党报面临着上级党报和下级党报,特别是上一级党报的压力,也面临着新兴的都市报和晚报的压力。以蚌埠为例,发行上公费这一块中央及省级党报是要优先保证的;同时,该市地理环境优越,城市发展潜力大,本省的新安晚报、安徽市场报及南京晨报、扬子晚报纷纷抢滩登陆,欲分得市场一杯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