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楼梦》叙事本中有为数不少的场景叙事,极富“场”上效应,具有浓郁的戏曲化色彩。通过对这些场景描写的全面分析,可以发现,《红楼梦》叙事本所蕴涵的戏曲因素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叙述方式到叙事结构以至叙事模式,无不打上了戏曲的印记,其核心,是对舞台场景的化用。这种叙事格局明显体现了小说家对戏曲化的思维认同。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对贾府内男女间的性爱生活作了多方面的描写。这些描写虽直白但有节制,既忠实于生活,又尽心于艺术,不但很好地服务于塑造鲜活人物形象的需要,而且更具有展示作品题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江亚丽 《学语文》2002,(4):38-38
景物描写在《红楼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是展开情节,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并且别有意境,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景物描写与情节发展 大观园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生活环境,大观园的建造,正是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鼎盛时期的标志,此时之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气。“佳木葱茏,奇花闪烁”。“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真是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宝、黛的爱情种子,也在这暂时平和温润的土壤中萌芽、生长。这个时期,无论是春天喷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礼仪规范、饮食起居、来往排场、游艺活动四个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中的日常生活描写,指出作者艺术再现旧日繁华的意义在于揭示作品的主题、塑造人物的性格、暗示人物的结局。  相似文献   

6.
爱情这个题材在中国学史上最先把它提到理性的高度,使它充满了政治性内容的要数曹雪芹的《红楼梦》。本通过对宝黛爱情主线和元春、迎春、司棋、尤三姐等的爱情悲剧进行分析,从而感受这些爱情描写所闪烁的反封建主义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吴雁  朱秋荻 《英语辅导》2010,(4):202-207
本文试析《红楼梦》家族场景中道歉言语行为模式与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红楼梦》故事中,家人之间很少相互道歉。即便在需要表达道歉这一言语行为时,人们也大多采用含蓄、避重就轻的解释、转移话题等隐性道歉模式;只有当家族成员之间发生尖锐冲突时,责任方才会采用自骂、自责和自损、白贬等等显性道歉模式。中式道歉模式和特征与许多专家、学者对一般道歉模式的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中呈现出许多死亡故事。因为死亡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需要关注。将《红楼梦》死亡描写进行分类来考察《红楼梦》的死亡观,还可以透过几个主要女性的死亡来分析贾宝玉觉悟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在《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鬼神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可以发现,曹雪芹与后四十回作者对鬼神的态度同样是矛盾的,但他们却善于利用这些鬼神描写去教育和警醒世人,表现出明显的宗教意识;同时,这些关于鬼神的描写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美学意义,体现出一定的神秘奇幻性、象征性和怪诞美。  相似文献   

10.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精彩描写,产生出摄魂夺魄的艺术效果,体现了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有三种形式的复调,即由文本构成的复调,由人物、叙事者和隐含作者之间的矛盾构成的复调,由移位构成的复调.研究<红楼梦>中的复调,有利于对这部文学杰作的认识与理解,把握小说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谐音双关修辞格的大量运用是小说的一大特色.从音效和释义两个层面分析<红楼梦>中地名、人名以及诗词中谐音双关修辞的英译,通过表格量化对比,最后论证了不可译性在<红楼梦>谐音双关修辞英译中的部分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不可靠叙述是《红楼梦》所运用的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分为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大类型.《红楼梦》中的不可靠叙述对塑造人物和揭示主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人物繁多,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不仅展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而且又折射出中华文化对称谓语使用的影响。本文把《红楼梦》的称谓语与《尔雅·释亲》、唐代以及普通话中的称谓语作一历时比较,总结出《红楼梦》中称谓语的四大特点,同时也探寻了称谓语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风格独特的民族作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对《红楼梦》更为喜爱和推崇。老舍的红学观主要体现在老舍对《红楼梦》的接受与认识中,老舍积极倡导阅读《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古典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通过对《红楼梦》甲戌本凡例及成书过程的研究后认为:甲戌本凡例当作于他本第一回之后,当时小说名为《红楼梦》,凡例作者当是吴玉峰;且甲戌本并不是最早的脂本。张氏红学研究细读详考,识小辨微,注重在考据中加入个人体悟,可谓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刘姥姥是作者着墨不多的一位乡村老妪。她是一个小人物,地位低微,但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安排的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这个新的叙事视角的开拓,大大拓宽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读解,在理论上混淆了原型和文学形象的关系、混淆了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界限,实践上则学术依据严重缺失。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文化背景,关系到正确的学术、文化方向,不可等闲视之。回归文本,才是红学研究的正确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刘心武对《红楼梦》的读解,在理论上混淆了原型和文学形象的关系、混淆了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界限,实践上则学术依据严重缺失。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文化背景,关系到正确的学术、文化方向,不可等闲视之。回归文本,才是红学研究的正确学术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