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体的追寻--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主体的缺失;(2)主体的发现;(3)交互主体性的建构。“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一种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它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2.
主客二分是主体哲学的主要特征,它导致了德育师生关系的中心论。教师中心论是其第一个表现形态,学生中心论和双主体论是挑战教师中心论的产物,它们力图重构德育师生关系,赋予学生主体性;但是,局限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它们并不能真正实现德育师生关系的优化与和谐。交互主体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具有主客对立所不具有的特征,其特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交互主体蕴涵着平等沟通、交互主体关联着生活世界、交互主体实现了意义互构,从而真正表达了主体与主体关系模式;因此,交互主体将为德育师生关系重构提供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中学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地理教师首先要确立现代教育教学观。其次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主体的发展,实现主体性教育。地理教师要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是适应现代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所生成的特色教学,是学生主体性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而生成的教学模式,教学交互主体系统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更是一种教育理念,本文就其内涵、意义及其实现方式做一探讨。一、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交互主体系统教学是在学生主体性学习与教师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教学模式。1.主体性学习与个性化教学主体性学习是基于学生主体的内在规定性,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现象学开启了西方哲学的现代转向。作为现象学的重要概念,主体间性(交互主体性)为我们理解教育、理解师生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对主体性和主体间性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的师生关系进行了反思,进而揭示主体问性的师生交往的内涵及特征,同时论证了对话作为师生主体间性交往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行为(目的)是由一组主体(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人)对另一组主体(很少情况下是一个人)实施的,前者称为教师,后者称为学生。”教师主体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流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不过,这里所说的教师的教学主体性是“隐性的”和“情  相似文献   

7.
论正确处理教学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现代主体性教学思想,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最基本途径,是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学习的主体,他们共同构成教学活动的两端,相互建立起交互作用的共同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通过直接交往所建立起来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一 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主体性关系,充分说明了教师必须视学生为能动的受教育主体、自己的对方的主体,必须视教育为主体之间互动的一种形式。传统的教育理论总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  相似文献   

8.
论反思性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教育探索》2005,(9):44-46
反思性教学作为主体性教学的一种形态而备受人们的关注。在教学研究中,师生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反思性教学中的教师观、学生观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动的探讨,来认识反思性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可以明晰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所应建立的新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师生关系是教师远程培训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培训实效的一个最主要因素。文章认为:传统关系理论囿于认识论的哲学基础,始终无法真正体现师生的主体性,而教育主体间性理论下的师生关系具有主体间的民主平等、对话交往、互惠发展等内涵特征,符合现代教育民主化、人本化发展趋势,顺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均衡发展的形势要求,能够彻底摆脱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师生关系的主体性危机。当前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必须尊重主体间的交互主体性,通过组建多类型的学习共同体、保持多层面的教学交互、规范全过程的组织管理来实现培训主体间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以保证远程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教学与以往传统教学的不同就在于它突出教师的主体性,把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和建构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内容之一。它强调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因而通过主体教学活动的开展,它必然能促进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它对教师发展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教师教学的技能、技巧,更深层次上它促使教师教学观和职业观的转变,为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孕育教育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 ,而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师生交往的程度与师生交往程度所体现的师生关系 ,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成败以及学生能否正确地掌握技术、技能。因此师生关系协调与否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并且采用适当的教学原则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下的高校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师生关系是高校的中心。在市场化日益普遍的今天,师生关系出现了异化。因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理解"以人为本",高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管理等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基础。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搞好教学管理及学生良好性格形成。目前我国师生关系中还存在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功利化色彩浓重、师生冲突不断升级问题。为此应借助心理咨询,缓和师生关系;提升教师素养,改善师生关系;转变教师观念,重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当前,高校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疏离、功利化和矛盾对立倾向,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社会转型期的到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都给传统的师生关系带来深刻的变化,师生关系的优化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师生道德自律,注意运用新型网络科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也有赖于高校治理的完善,从而在法律的框架下,实现不同主体间关系的平衡,使师生关系朝着民主平等的方向行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揭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农村教师的师生观:师德为教师素养的灵魂,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了解到学生对"好"教师的要求;最后,归纳民主型师生关系是最理想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师范生而言,“教育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要,而现实中一部分师范生学习“教育理论”的积极性不高。提高“教育理论”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对教学进行整体改革,首先,建立新的教学观:以“学会学习”为核心的教学目的观;以“主体自觉”为核心的教学过程观;以“共同参与”为宗旨的师生观;“科学与价值并重”的课程观;“方法与手段”组合的现代技术观。其次,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论生态课堂中的师生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军 《天中学刊》2010,25(1):22-25
自制度化教育确立以来,课堂便成为落实教育目的、达成教育理想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场所。生态课堂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技术课堂理论的一种超越,它试图用生态学的理念来改造课堂。生态课堂包括课堂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师生关系既是课堂生态的主体,又是课堂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师生角色定位对于生态课堂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绿色课堂追求教与学之间关系的和谐化、生态化,强调学生主体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传统课堂的四个要素为前提,立足教育实践,抽象出绿色课堂的主体、客体以及本体功能三个方面的理论关系:教师和学生是"绿色"意义的共同决定者,是主体;作为与主体相对应的存在,教育教学活动是客体;课堂环境是这种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场所,其本体功能在于对人的培养。在绿色课堂阈限下,高职教育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强调人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稳定的政治素质,以健康的身心为基础、以科技知识和人文综合教育为内容的实践能力突出、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德育——欣赏型德育模式论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过程的本质是价值引导情境中道德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这就要求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教学关系民主化、德育内容具有开放性及教育方法具有自由特征,即实施主体德育。而欣赏型德育模式符合主体性德育要求,其基本构想为:教师是参谋或伙伴,德育情景审美化,在“欣赏”中完成价值选择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中,师生关系总被认为是附属于教育活动的某种次生活动,使得师生关系本身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和意蕴无法彰显。其实,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活动本身,它具有基础性、渗透性、生成性等特点,它同样具有作为教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和意蕴。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缺失,可通过建构师生"主体间性"及"对话"型师生关系;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品质;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责任感;共同融入教育的"生活世界";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往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