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JE-TB0810八通道肌电采集测试系统和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对两名国际健将级跆拳道运动员分别进行肌电和等速肌力测试,旨在确定跆拳道运动员后横踢技术动作的主要发力肌肉、肌肉用力持续时间、肌肉用力大小以及肌肉用力的协调性;其次是诊断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的髋、膝关节在不同运动速度下肌力的屈伸比例、异侧同名肌群的肌力比例和肌肉功率特征.研究发现:在后横踢左脚前右脚后的实战动作技术中,主要发力肌肉是右股二头肌、左右侧臀大肌、右股直肌、左右股内侧肌、左股直肌、腓肠肌.在诊断分析影响后横踢技术动作时,需要考虑髋、膝关节屈伸肌力和做功功率的平衡性,以及左右侧同名肌群肌力和功率的大小.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选取国家队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的后横踢技术动作进行肌电分析,揭示跆拳道运动员的用力特征。研究方法:运用美国产Noraxon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对14名国家跆拳道队男子运动员进行测试,并根据后横踢技术特点,分别选取了三组肌肉进行测试。研究结果:1)从肌肉的激活顺序来看,以左侧竖脊肌、左侧胫骨前肌最先发力,但与此同时,右侧的胫骨前肌和腓肠肌也同时被激活;2)从肌力特征来看,右侧肌群的肌力值相对较大,在整个的后横踢技术动作中占有绝对的优势,相比之下,左侧肌群肌力较小,并且肌肉的募集能力相对较低(40%以下);3)在肌电的持续时间上,左侧肌群持续时间相对较短(0.20s以下),右侧肌群持续时间较长,表明它们是主要做功肌群,但左侧半腱半膜肌无论是在肌力动员方面(46.8%),还是在积分肌电方面(326.00uv.s),或是在激活顺序(0.06s)和持续时间上(0.70s),都表现出非常高地贡献作用。研究结论:由于左侧和右侧具有同时肌肉放电的现象,因此,训练中在加强左侧支撑用力的同时,应逐步提高运动员动作腿的起动速度训练,并加强右侧主动肌和拮抗肌的用力效果。此外,应特别关注左侧半腱半膜肌等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3.
运用两台日本松下MD-9000数码摄像机对6名优秀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进行同步拍摄,采用美国ARIEL系统进行三维图像解析,从运动学的角度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鞭腿动作支撑腿和进攻腿髋、膝关节速度和角度变化特征,以期为鞭腿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花样滑冰跳跃动作落冰过程中肌肉的工作特征及相关陆地模仿的训练效果。方法:以我国优秀双人滑男运动员张某为研究对象,利用 Mega ME6000肌电测试仪对其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陆地两周跳、凳上跃起动作落地过程支撑腿落地后0.8 s内双侧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股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竖脊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通过MegaWin2.4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完成专项动作时积分面积较大的8块肌肉依次为右侧股二头肌、右侧股直肌、右侧腓肠肌外侧头、左侧股二头肌、右侧胫骨前肌、右侧臀大肌、左侧臀大肌和右侧竖脊肌,多数工作肌的积分肌电峰值出现在落冰后的0.4 s左右;完成专项动作各肌肉积分面积与凳上跃起动作具有较高相关性(r=0.578,P=0.019),与 陆地两周跳动作不相关;肌肉贡献度较大的肌肉中,专项动作与两种陆地模仿动作相比,支撑腿股二头肌、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平均积分肌电 值明显偏高,积分肌电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结论:完成后外点冰两周跳落冰动作的主要工作肌为支撑腿各肌群、同侧竖脊肌及摆动腿的股二头肌、臀大肌;凳上跃起和陆地两周跳两种陆地模仿练习的肌肉工作特征与专项动作有一定差异,可作为辅助训练手段,但不宜过多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疼痛,运动疗法以及肌肉电刺激已被证明可以改善PFPS人群的疼痛及功能,但关于其是否能够改善下肢异常的生物力学特征仍存在争议。因此,研究旨在探讨6周的肌肉电刺激结合肌力训练以及单纯肌力训练对PFPS人群单腿下蹲动作生物力学和肌肉激活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46名PFPS受试者,随机分为肌肉电刺激训练(electric muscle stimulation,EMS)组和单纯肌力训练(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组。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 AKP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单腿下蹲时的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确定组别与时间对单腿下蹲时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6周干预训练后,两组单腿下蹲时的VAS评分、髋关节最大内旋角、髋关节最大外展力矩、膝关节最大外展角、膝关节三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竞技健美操B组水平支撑类动作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确定完成动作的技术和主要肌肉群活动变化的特征.方法用摄像和肌电(EMG)测试手段对优秀男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完成动作和主要的肌肉进行同步测量,获得动作的图像与肌肉的肌电(EMG)变化.结果水平支撑的肩关节角度大于分腿水平支撑的肩关节角度;分腿水平接俯卧撑人体重心下降最低点时,王某的肩、肘关节的角度小于刘某和唐某;肌肉的激活顺序分别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竖脊肌和臀大肌.肱二头肌的IEMG值显著大于其他肌肉(P<0.01).结论动作中应合理地控制肩关节的角度.重心的垂直投影应落在支撑面内或尽量靠近支撑面.肱二头肌在动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应增强肢体左侧肌群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运动员在起跳、腾空、落木3个阶段各肌肉的肌电特征与肌电参数,为体操运动员技术诊断和教练员合理安排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实验测试等方法,借助NORAXON UItium EMG表面肌电采集分析系统等实验仪器对5名体操运动员完成交换腿结环跳动作主要发力肌肉的表面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在起跳阶段左股二头肌、2侧三角肌、右股直肌和左腓肠肌的iEMG值较大、贡献率较高,是主要的做功肌群,2侧三角肌、肱桡肌用力均衡(P>0.05);(2)腾空阶段右股二头肌、右腓肠肌、左股直肌和左腓肠肌对维持空中姿势与身体稳定贡献比重较大(P<0.05),腿部肌群在此阶段占据主导作用;(3)在落木阶段左右三角肌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1.38%、20.63%,远高于其它肌群是主要的做功肌肉。结论:在交换腿结环跳过程中三角肌表现出极高的协调性,是维持运动员身体姿势平衡的重要因素,加强手臂肌群的力量和协调性练习,有助于运动员落木平稳和动作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8.
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动作生物力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4台数码摄像机对10名山东省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动作进行同步拍摄,并用德国SIMI motion 录像解析系统对测试结果进行三维图像解析,旨在揭示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横踢技术特点,以及髋、膝、踝等各个关节、角度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1)男子运动员在横踢动作中,提膝转髋、踢击、收腿三个阶段所占时间比例分别为35%、20%、45%.2)在横踢过程中运动员Z轴重心位移起伏较大,数值升高变化特征明显,可有效提高踢击效果.3)在横踢动作中,未发现跆拳道运动员的左支撑脚内旋达180°.4)跆拳道运动员左支撑腿位置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踢击目标的需要,不断调节支撑脚的滑动位置.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速摄像机、遥测机电仪两机同步测试法对3名不同级别男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技术动作现场测试,运用专门的分析软件,结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知识对高速摄像、肌电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发现最后用力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差距,发现肌肉或肌群在此技术动作过程中肌电变化特征以及脚的用力特征,以及此技术动作的诸多基本规律,以期为教学和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脚背内侧踢球摆动腿的运动学与肌电信号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脚背内侧踢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与肌电信号特征,运用三维录像解析与肌电信号特征分析对其摆动腿的摆动同步研究发现,摆动腿后摆幅度大小主要取决于摆动腿的蹬伸程度,在摆动腿前摆时,股后肌群出现强烈放电现象,其主要作用是对关节的固定和控制作用,达到踢球力量与精度的统一。此外,摆动腿前摆时,肌肉的激活与失活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脚触球时踝关节的固定程度对踢球精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沈富麟  金赟 《体育科研》2009,30(1):85-88
从国家男排部分上,海籍运动员的大力跳发球技术测试效果入手,分析与诊断影响其大力跳发球技.概动作的主要因素,并就发球抛球、发球速度的固定等两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对两名优秀选手的腰背肌肉力量进行监测、综合评价其大力跳发球技术动作利弊特征,并做相关的比较研究。经运动学分析,总体上两名运动员的大力跳发球抛球时间偏短、击球点偏低,一造成共发球球速慢且失误率高等,并建设性的提出跳发球技术动作诊断应因人而异,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技术动作的局部潜优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槽的水下摄像系统,对3名上海优秀运动员和4名一线运动员进行水下打腿动作测试录像,利用图像解析软件对技术录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优秀组队员的水下潜泳腿连贯性优于一线组队员;个性化的专项技术训练、能力训练、核心力量训练等有利于打腿能力的提高,为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技巧中重心变化,支撑反作用力、力矩和技术动作等因素对双人高单臂分腿手倒立动作稳定性的影响,总结了运动员保持稳定和调整稳定的技术动作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王进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04-307
单杠正握向后大摆振浪动作是发展单杠高难度下法型、大回环型、空翻再握型和空翻越杠再握型的基础.文章对4种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出现的9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通过参考文献,经验的传授,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不同类型振浪技术动作中的各种肌肉用力感觉的方法,并对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的重点部位找出有效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5.
Compared to isokinetic and isometric tests, isoinertial movements have been poorly used to assess single-joint performance. Two calculation procedures were developed to estimat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during single-joint isoinertial movements performed on a customised isokinetic dynamometer. The results were also compared to appreciate the effects of measurement systems and calculation procedures. Five participants performed maximal knee extensions at four levels of resistance (30, 50, 70 and 90% of the one-repetition maximum, 1-RM). Joint angular velocity and torque were assessed from customised isokinetic dynamometer measures (method A) and from weight stack kinematic (method B). Bland–Altman plots and mean percent differences (Mdiff)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level of agreement for mean and peak angular velocity and torque. A Passing–Bablok regression was performed to compare the angular velocity-angle and torque-angle relationships computed from the two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a high level of agreement for all mechanical parameters (Mdiff < 6% for all parameter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between methods A and B in terms of angular velocity-angle and torque-angle relationships except at 30% of 1-RM for the torque-angle relationship. Both methodologies provide comparable values of angular velocity and torque, offering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assess neuromuscular function from single-joint isoinertial movements.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理论,对古典芭蕾舞挥鞭腿转难度动作中摆动腿的基本特点进行研究,找出该动作的内在特点与规律,建立其转体动作时摆动腿运动的相关参数指标,为今后科学训练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为诊断与分析舞蹈者的技术动作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根据赛艇双桨技术动作的特点,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对赛艇双桨技术的主要动作阶段——拉桨过程中,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运动及肌肉的工作进行分析,并针对目前赛艇专项运动力量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与动作实例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助跑式单腿起跳腾空外摆莲是传统的基本跳跃动作之一,高质量的完成该动作需要做到高、轻、飘、脆.国家对武术基本功和基础规定套路的重视,单腿起跳的腾空摆莲又纳入基础基层教练员和少年运动员的训练范畴.许多年轻教练员对于该跳跃动作的教学训练还相当陌生.为此,文章就它的技术特点,教学要求等,结合教学实践,从技术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易犯错误的解决等方面给予了探讨,希望能给基层的武术教练员们和运动员们在该动作教学、学习时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网球运动是一项对技术动作要求很高的运动,网球技术动作分析一直是有关网球研究的重要方向。因此,该研究通过多个文献数据库以网球技术动作为关键词搜索文献,并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对网球技术动作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传统研究方法和利用可穿戴传感器研究网球技术动作的方法。传统研究方法主要有视频分析、肌电分析、动作捕捉器分析及多种方法相结合分析网球技术动作。同时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的发展,可穿戴传感器设备逐渐应用于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针对散打运动的技术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现代散打运动中普遍存在:防守反击多,主动进攻少;中小级别运动员以腿法和组合技术动作为主,大级别运动员以拳法和摔法技术动作为主;"贯拳"和"鞭腿"在所有的技术动作中使用频率最高;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步法单一;高分技术动作、新技术动作使用少;比赛中缠抱过多,运动员普遍体能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