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教师的起源和身份上,中西方截然不同,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教师文化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特点和旨趣。概言之,中国文化在教师本体论上,师道重于师术,强调道德与学问;在教师身份上,社会形象先于职业角色,强调教师的社会属性;在教师标准上,人师优于经师,强调立德树人。中国传统教师文化强调教师要有责任担当、道义担当和使命担当,实现教书、育人、治国的统一,虽然具有专业化不足的缺陷,但在一定程度上又超越了教师专业化,对于今天提倡四有好教师具有历史滋养价值。  相似文献   

2.
韩愈在《师说》《进学解》中提出的师道思想,主要指“为师之道”,强调教师通过教育来体现自身的道义责任和道义担当。针对中唐儒家思想不能适应社会变迁和门阀政治动摇师教传统而产生的“耻师”之风,韩愈力图重塑师道传统。一是强调师以传道的使命担当,将“师道尊严”建立在教师道德使命的高度张扬上。二是强调文以贯道的探究精神,以“敢为人师”丰富教师的道德精神。三是强调“闻道在先”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奖掖后进。韩愈的师道思想启示我们应从基于师道尊严的道德使命、基于教书育人的道德涵养、基于师生之情的道德关系来形成师德的自觉,以凸显“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3.
师道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内涵。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依赖教育,教育的使命需要教师来传承。恢复师道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最高形态,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应该行动起来,树立崇高的师道观,以昂扬的姿态去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4.
师道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内涵.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依赖教育,教育的使命需要教师来传承.恢复师道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最高形态,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应该行动起来,树立崇高的师道观,以昂扬的姿态去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5.
萧承慎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出色的教育学家,他在战乱时期对师资文化进行的研究中,揭示了中国传统师资文化的历史特点,对"师道"做了关于教师的"为师之道"、国家和社会的"尊师之道"以及学生的"求师之道"的区分。中国的"师道"赋予教师的教-学活动以价值追求,其本身是一种信仰力量,具有道德约束力。中国和西方的师资文化差异,植根于双方的教育文化之中,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学,当从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中汲取滋养。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及责任与使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不同于一般教师,大学教师集教育者、研究者和知识分子三种社会角色于一身.不同的社会角色要求大学教师担当不同的社会责任与使命.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教育爱";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追求真理、追求学术;作为知识分子的大学教师,其责任与使命的核心是通过社会文化批判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正确认识大学教师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对于探讨大学教师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白亮 《教育研究》2023,(4):35-43
乡村教师作为中国乡村社会的知识精英,在考察其社会担纲时,社会结构具有基础性意义。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因应社会结构的变化,乡村教师有着不同的角色担当。从传统社会乡村塾师集塾师、士绅、乡贤角色于一身;到近现代中国社会激变过程,士绅阶层瓦解,乡村教师全力承担起乡村建设的乡贤使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为文化精英服务乡里。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化的高速推进,出现“文字上移”趋势,乡村教育逐渐衰弱,乡村教师与乡村社会不断分离。直至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迎来振兴契机,乡村教师再一次被赋予新乡贤角色期望。但在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的今天,给予乡村教师新乡贤的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面对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乡村教师的角色担当和作为,应回归乡村教育振兴的本位。  相似文献   

8.
郑玮 《文教资料》2020,(8):88-89,137
新时代的立德树人,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延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证,是新时代培养新青年的使命与担当,也是凸显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被赋予重大现实意义。高校应在信息时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以现实为基础,以学生为轴心,以教师为保障,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平台载体,创新多辐射德育路径,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9.
秦晓  石庄 《中国教师》2011,(17):35-3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韩退之《师说》中脍炙人口而又传颂千载的佳句名言,它告知众人为人师表就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我们在与张宏毅先生交谈时,能深深感受到张老言语中所透露出的对当今教育和莘莘学予的真切关怀、对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殷切盼望以及对国家安危和国际局势的深切忧思。张老不仅担起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师道责任,而且更是在新时代的语境中用自己的言行为之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赋予思想品德学科新的使命和担当。要完成其使命担当,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认真探索德育规律、政治学科教学规律、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敢于实践、勇于创造,努力让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展示美、体验美、检验美的舞台。  相似文献   

11.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需要大先生。大先生是将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的人师,既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教师,又是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他们丰富了传统文化中人师的内涵,实质就是在实现民族复兴的站位上落实立德树人。大先生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育人使命,担当着塑造新时代师者风骨的时代使命,承担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社会使命,担负着赓续中华文脉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使命。外铄与内化的有机联动和统一是教师成长为大先生的关键路向:为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领;教师在扎根实践中不断地领悟与躬行;校内外合力打造教师学习与发展的时空;教师教育外在支持下实现教师内在的自我澄明与素养凝练。  相似文献   

12.
与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生相随,传统“师道”已成为时下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传统“师道”在师表上强调“君子、大人”的儒雅与正气,在师法上强调教师恩威并重之尊严与权威,在师职上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清贫乐道和悔人不倦之职责与操行。如今,由于人类民主制度的提升,公众对传统“师道”的批判及教师自身的妄自菲薄,传统“师道”日益衰微,但无论从教师的角色地位还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质看,我们都应秉持传统“道之当尊、师之当严、器之当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3.
文化使命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时代赋予青少年的责任。文化使命的践行,需要文化使命意识培育。新时代青少年使命意识培育应以新文化使命为导向,增强文化自觉;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激发青少年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依托新的发展道路,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人才。通过文化育人、环境熏陶、实践引导等多维路径,不断提升青少年文化素养,促进青少年致知于行,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对青少年文化使命意识有效培育,在文化使命担当践行中发挥青少年建设力量。  相似文献   

14.
师道教育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是中小学校作为主体,践行“双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实践和育人方式变革所做出的主动探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确立“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培养目标,赋予师道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以此统领课程建设,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领域积极探索并呈现“师道教育”特色,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师道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由此指引学生求知学技,涵养道德情操,激励学生终身学习,从而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相似文献   

15.
大学美术教育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摇篮,是研究和传播审美文化的阵地。只有充满理想的教育群体,方能够担当起社会和历史所赋予的这个责任与使命。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大学美术教育的理想定位。  相似文献   

16.
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是高校教师如何恪守自己的角色使命,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问题。"教师"所担当的"社会角色",赋予了教师不容回避的、更加丰富、更加多元化的使命与责任内涵,而这种使命与责任正是教育改革的依据和发展的方向。冯友兰树人师、重教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于我们深入解读其教育哲学、现代教育精神与价值取向富有启发意义,而且有助于揭示其教育思想中培养人与师德关系的当代实践价值,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鲜明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20世纪的中国人继续面对“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双重使命,但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不可能沿着既往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代呼唤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点亮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希望,因为正是马克思主义适时地正确地回应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时代呼唤。但是,时代的呼唤与理论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只意味着理论与满足需要的实践之间有了结合的可能,“可能”能否成为现实则取决实践主体的智慧与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她从诞生之日起就必须担当起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双重使命,从而成为“两个结合”的实践主体。中国革命对新的科学理论的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三者有机统一,成为“两个结合”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命题,也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之际,寄语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决定思想品德教师肩负的责任更重大、任务更艰巨、使命更光荣。因此,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思想品德教师的职业价值,担当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外华文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语言文化的神圣使命,是向世界宣传和推广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汉语教学志愿者有力推动了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通过泉州师范学院赴菲汉语教学志愿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志愿者参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担当历史与社会赋予的重任,成为文化与友谊的使者。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政治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切实加强中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是政治学科赋予政治教师的光荣使命,是时代的强烈诉求,政治教师理应当仁不让,积极担当。切实提高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增强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政治素养的实效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的学生,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