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方面的因素有助于大学生更有方向性的去提升自身未来的就业能力,以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就业问题。本文从社会需求、家庭背景、高校教育、大学生四角度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就业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本文采用调查法对甘肃省某高校毕业生从就业机会、就业过程和就业结果三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家庭大学生就业中的公平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的社会资本、经济条件等因素,在就业机会、过程以及就业结果方面都会表现出较大的不公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不同家庭背景大学生公平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背景及问题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既有高校扩招、就业政策调整等宏观因素的影响;也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后果;同时,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低下也是毋庸置疑的。通过分析大学新生就业能力概念的内涵,明确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动员全社会力量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观点,并根据各个主体的特点,给出了大学生个人、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各自在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高校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可有效激活高校办学活力和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明确高校校企合作的特点和现状,剖析影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有利于探索出高校校企合作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峻,从而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不高。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有关,也与高校就业服务、毕业生个人、学校教育等密切相关。笔者从毕业生个人及学校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较好的缓解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从而更好的改善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是谁的事?国内研究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是政府、家庭、高校和大学生自己共同的事情,但主要还是政府、家庭和高校的事。但若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则可见大学生就业不应只是国家的事,也不是家庭的事,更不是高校的事,主要还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主就业的责任意识、涵育积极的就业心态、多方位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积极地找寻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就业和自身的发展。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的影响以及就业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学生自我调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就业制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根据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原因,按照先天和后天因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分类,可以探究大学生个人、社会、高校、家庭和特殊时期及事件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家庭资源和所读学校等因素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倡导以大学生个人为主体,备方联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民族高校大学生的总就业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就业能力各维度水平表现不同,且在民族、城乡、年级、学习和个人实习实践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学校、政策、家庭等因素均对民族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民族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并重视学生群体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吴艳  罗小燕 《考试周刊》2014,(35):150-151
大学生就业难既受"大众化教育"背景、社会性别观念、家庭背景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与大学生个人择业期望过高和职业能力不强等个人因素有关。大学生应该通过培养沟通交际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加强社会实践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作者所在高校的"疫情期间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因素"调研统计数据,从社会性别视角对两性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信心整体偏低,男生就业信心明显高于女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人力资本、求职准备、学科理解、家庭背景均对就业信心有显著影响并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为提升大学生信心和就业质量,高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力相关研究文献的分析归纳,提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由专业技能、基本能力、教育背景及家庭背景四部分构成。在对构成毕业生就业力的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力的路径和对策,指出高校和大学生可以通过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适当参加创业活动和提升教育背景等手段提升毕业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状况是国家评价高等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性项目,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加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一种渠道。本文从高校创业教育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动机、主要优势及国内外国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更加严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面对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笔者主要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情况,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进行就业指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的新常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议论的热点,更是高校要面对的难点。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但涉及大学生自身价值的体现以及家庭期望的实现,还关系到国家的和谐稳定与改革发展。就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作出简单分析,提出其就业能力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提升本科生就业能力与本科教育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借助于劳动经济学原理,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职业需求不一致视角,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核心因素是职业的选择能力。职业选择能力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和对社会职业的认识,能够按照“人一职”匹配原则使自己充分就业。本围绕这个问题探讨目前我国大学本科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6,(55):55-56
本文以黔西南州的地方高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统计对比分析新形势下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师范类)学生的就业意向及实际就业情况,建立影响大学生择业因素的Logistic统计回归模型,探究出影响数学专业大学生择业的7种显著性因素为:生源地、单位性质、薪金期望、家庭背景、个人能力、专业对口、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背景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通过研究一个完整的毕业生群体样本,分析毕业生父母职业类型、家庭经济背景与毕业生单位性质、起薪、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关系,进而研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用与影响机制,以期能为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毕业生、在校生、用人单位和人才交流中心的调查分析,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有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和家庭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应努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长效机制、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长效机制、高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长效机制,以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匹配度较低,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现象级社会问题。透视教育价值取向游离、就业机会缩减、大学生就业焦虑、应届生“慢就业”等大学生就业内卷的外部表象,可知其成因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驱使下形成的就业内卷、大学生就业思维局限下产生的就业依赖、社会层面就业结构矛盾突出等方面。缓解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的趋势,需要大学生增强个人综合能力、明确就业目标,高校积极开展相关教学、培训等活动推动校企合作,优化社会层面就业环境,形成大学生、高校、社会三方解决就业问题的合力,促进内在因素的变革,切实推动大学生的顺利就业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