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溧阳市燕山中学从转变学校、教师理念入手,在为"减负"工作保驾护航的基础上,通过多方联动措施,实施以"尊重"为灵魂的学校特色管理、推动"分卡"激励评价制度,确保"减负"不"减效"。转变理念保"减负",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切实转变理念,"减负增效"工作才能执行到位;多方联动促"增效","立足学校、指导家长、影响社会"成为学校实施"减负"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减负"成为现代中小学教育一个不可回避的沉重话题,甚至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注的焦点。只要一说起"减负",所有的人都将视线聚焦"课业负担"——学生的作业量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诚然,"课后作业量"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考量学生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并非全部。试问"球迷"不远千里通宵达旦观看比赛会成  相似文献   

3.
孙波 《林区教学》2014,(7):118-119
现在"减负"工作是越"减"越"加",学生的"负担"不但未减,反而增加了新的负担,减了而又反复反弹。履行"减负"工作责任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四个方面。政府应把"减负"作为重要任务,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学校应把"减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家庭应发挥好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应积极理解支持"减负"。只有政府、学校、家庭与社会都勇于担当责任,有效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标本兼治,实现切实的"减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开学伊始,必谈"减负",几成惯例.教育行政领导为此着实殚精竭虑,频频使招,试图"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完成"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神圣历史使命,乃至报载有"教师减负不力可能下岗"的耸人听闻的说法.可是,具有莫大讽刺意义的是,"减负"工作似乎总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社会"减负"之声不绝于耳,学校"减负"之路"道阻且长",究竟缘何?  相似文献   

5.
面对"减负",除了社会、学校、家长以外,教师和学生应该明确:减负不是减去应有的、合理的课业负担,也不是降低教学质量,而是减去"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更多了解社会、思考问题和动手的时间,让他们去学习、探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让他们从自身心态、素质、教学与学习方法等方面努力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教育领域,"减负"不是一个新问题。长期以来,"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却在"减负"声中越减越重,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顽疾"。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家庭负担、社会负担,成为一种社会病态,"减负"刻不容缓。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学校、社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征。然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着工作的不安定感、招生任务重、精神压力大、厌教情绪严重、焦虑等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需要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减负"、"减压",更需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相似文献   

8.
"双减"不仅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从表象的"减负"走向深层的"提质",是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在教育教学管理中需要深入研讨的课题. 基于"双减"政策落地的需要,基于学校减负提质的愿景,我们明确了"三主"思路,即学校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力军.做好减负提质,践行学校...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78):159-160
学生的负担过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什么是负担?学习为何会产生负担?为什么需要减负?如何减负?本文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讨论这些问题,分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角度提出部分减负的个人观点。这些观点的核心是只有真正教育的目的回归育人才能减负。  相似文献   

10.
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下达了中小学减负的"八项规定",显示了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减负"的决心,也向社会传递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正面声音.应该说,学校是"减负令"的主要对象,也是减负令的主要宣传者和实践者."减负令"能不能一以贯之,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 新的"减负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了很具体的规定,比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等等.与过去相比,显然,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但是要实现减负不减质,适应减负带来的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在推动育人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从社会和家庭因素来看:一是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增大了师生的心理压力。二是一些单位和部门的硬性摊派,加重了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三是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现象非常普遍。家庭间的攀比加剧,给学生平白增加了心理和学业上的压力。四是学校"减负",家长"加负",家教风愈演愈烈,致使一些家长把学校减下来的负担,又背上了更大的家教包袱。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上海、辽宁、山东和重庆等地为了给学生减负,相继取消了中小学生的期中考试。"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人们对此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简单的"取消期中考试",导致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顾虑重重,且并不能真正将"减负"落  相似文献   

13.
正学校减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不能只靠政府,减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形成合力。长期以来,减负之所以收效不佳,是由于减负主体之间未形成合力:一方面,政府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出台了一系列减负法规;另一方面,家庭联合社会,忙着给学生增负。结果是,减负政策越出越多,学生负担却未见减轻。  相似文献   

14.
青羊区教育局一至四号"减负令"切准教育时弊,果断出击,大快人心.然而,更重要的是在"减负"之后,如何提高教育质量的问题. 一提到教育体制改革,人们想到的往往是"减负",学校减负,教师减负,学生减负.一路"减法"大游行."减负"固然必要,但是正确的"减负"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某地连续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挥出重拳,先是"书包减重",后是"作业减负",再是推出"星期五俱乐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近日,该地又出台第四项具体规定,取消小学全区统一考试,并禁止给初中学校下达升学率和重点率指标,明确提出从学校、校长、教师三个层面"松绑",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16.
关注     
《小学生》2013,(12):129-129
2013年全年,全社会对"减负"的关注始终热度不减。先是年初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接着,年中《人民日报》等媒体对"如何走出减负困局",避免"越减越重"之怪现象进行了连续关注;最后,年终教育部又"重拳出击"——《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并将择期印发。将孩子从课业负担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努力的,有学校、有家庭,更有政府。首先,应该从教育内部人手,向课堂要效率、让老师提水平、让学校强管理。从作业量、上课小时数、考试次数这些教育教学最  相似文献   

17.
杨建兵 《考试周刊》2014,(31):34-34
正2013年6月12日,江苏省委办公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其中的"五严禁令"严格规范了学校的教学行为,"逼"着教学"减负增效",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我觉得要真正做到"减负增效",就必须从学生的训练入手,不是精讲精练这么简单,而是要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语文阅读教学更应如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增效"?这个问题可大可小,从大的方面说,需要全社会达成共识,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从小的方面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尽心尽力,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体力投入,达到获取最优学业成绩的效果。从中等层面来说,需要一所学校在专家的引领下从上到下共同努力,方向一致地潜心研究,研究何谓"有效课堂",我们在课堂上要如何去教,为了达到这种理想效果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  相似文献   

19.
减负不是减去应有的、合理的课业负担,也不是降低教学质量,而是减去"不合理的、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留下更多了解社会、思考问题和动手的时间,去学习探讨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想要为减负献出一份力量,就应该理解"课业负担"的真正内涵,并且深入思考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等应该为减负做些什么。尤其是教师,因为教师是减负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培养人才重要机构的学校,理应承担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在省教育厅严格执行"五严"规定的大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实现"减负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语文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