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辽宁教育》2022,(3):73-77
在数学课堂中,会有一些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课堂教学的边缘。由于表现较为被动,这部分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情境中与教师缺少情感交流和言语互动,很少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成为了数学教学中的边缘学生。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我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深入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力求帮助这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杨金花 《考试周刊》2013,(95):72-72
<正>在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今天,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今天,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说数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理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说数学"的机会,提供"说数学"的时间,引导和激发学生"说数学"。但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说数学"变相成了教师提问,学生缺少问题探索过程,缺少创新精神,习惯于教师的知识灌输,缺少合理猜想。在小组合作讨论时,缺少对讨论主题深入的认识。"题海战术"挤占了  相似文献   

3.
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普遍是强调抓住课堂,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出发,形成活泼的课堂氛围,优化、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从现实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来看,光抓住课堂还不够,还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师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师生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否,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体验和感悟来谈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以来的课程改革,更加重视在数学教育中培养人,数学教育更加关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以激励学生的学习为特征,强调将数学教育纳入培养人的范畴,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在教育教学观念深入人心、数学课堂教学明显改善、教师专业成  相似文献   

5.
高中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给学生的解题带来很大的困扰,所以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题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当前,很多教师主要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过渡注重学生的数学分数,缺少对教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教学意义的反思,不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维培训,对解题思维方面的教育也缺少研究,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在高中教学中推广解题思维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之后提出了几项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生命经历。”在实施新课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缺少教师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教师缺少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心目中的学生就是一个抽象体,教师把学生学会知识放在第一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只注重知识学习的教学怎么能称得上人性化的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教学方法缺少创新,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及中职学生基础不实,厌学情绪较为严重、对数学缺乏一定的兴趣等问题。有效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及课堂实施等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现就数学教学中如何以人为本,培养创新能力谈谈几点体会.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模式都是以"精讲多练"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的.根据上海教科所顾冷源教授的调查研究:目前,我国数学教学传统模式的弊病是教师"讲"的多,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创新性的关注;课堂教学毕竟是学生"学",如果光教师"讲",学生就始终处于"听"的被动地  相似文献   

9.
旧的教学习惯影响着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只注重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扎实实地教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有被广大的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讲数学”“听数学”“练数学”,很少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去探索创造。去“做数学”。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国内外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追求高质量的数学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源动力。绿色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生命价值,改善学生成长的环境,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1]。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课题组进行了中学数学绿色课堂改进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因素有教师方面的,也有学生方面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通过创新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数学离不开阅读。针对数学教学缺少阅读素养培养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理性分析阅读素养的概念、特征以及与数学学科关键能力有机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三大策略。这样,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深度融合阅读素养,着力发展学生数学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谢万光 《学子》2013,(5):107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观念落后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师认识不到能力的本质以及能力和知识的关系,使教学目标单一,课堂教学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诉求,只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只注重教学的结果,不注重教学的过程等。这些落后的教育观念很难培养出知识丰富、思维敏锐、有一定综合数学能力的学生,和现代教育目标大相径庭。2.考试制度不适应现代教育要求考试制度自隋朝推广后延续至今,有着有益的一面,为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基础的数学知识,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阶段.首先教师要让学习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面貌和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此.教师应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把数学课堂设计成一个有趣的学习天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为此.本文特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受关注度是相对较高的。不管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内容,小学数学都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教师、家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是当前数学教育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就如何在生活与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教育者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尽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网络等都陆续登上了数学教学的舞台,但数学课堂教学依然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最主要形式.而课堂上主要是由教师主导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积极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从中收获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的教育,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关于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我国的专家及学者们作了大量的阐述,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季峰 《学子》2015,(3):25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课堂已不再是教师的个人平台,而是属于学生的天下。"以学生为主体"成了这个时代的主要的教育理念,现代的教育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科的抽象性、枯燥乏味性,加上小学生的特殊性,更加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以生为本,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数学学科本身就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而且一些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和教育是一个东西,是生活便是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从独立的"点"与生活"串联"成一条条线、一个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前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随之发展,教育教学难度也随之增加。现阶段的农村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家庭关爱,心里空虚而敏感,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敌对乃至厌学。然而,数学是一门既枯燥又有趣的科目,学生要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有兴趣和耐心,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引导学生兴趣的技巧。但这可能么?教师也许可以,但学生呢?现阶段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式的教学,甚至还在使用满堂灌式的老式教育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的注意力大都在课堂教学上,只有很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