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教育是素质教育下应当推行的一种教育理念,幸福教育就是通过构建幸福课程、打造幸福校园、促进教师幸福等多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教育形式。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提出"儿童栖居课程"的概念,儿童栖居课程就是倡导一种诗意的自在的生命化教育,进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育过程中自由地生活、诗意地栖居。本文主要就幸福教育理念下"儿童栖居课程"重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你想到了什么?是一只小鸟。你的想法真有趣。"我正在和低年级学生一起讨论他所画的奇形的黄颜色区域。我很不理解学生创作的画面,所以好奇地问。他的回答让我真切地想知道为什么。孩子说:"这块颜色是小鸟,他正在快乐地飞。"孩子的想象力真让我佩服。我随口问:"你觉得它幸福吗?""幸福。"简单的答案却让我深思,什么是"幸福"?对小鸟来说,幸福也许是指自由飞翔。对孩子们来说,小鸟的幸福就在这块黄色的有趣的造型中,可孩子们的幸福又在哪儿?对教师来说幸福又去哪儿找?新教育的诞生,使我懵懂地意识到孩子们幸福了,教师才能幸福;教师幸福了,孩子们才能幸福。朱永新教授说过新教育是"幸"教育,是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教育生活里,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想去课堂中找寻那种幸福。  相似文献   

3.
"让师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近两年在走近苏霍姆林斯基的过程中我悄悄地滋生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我愿做一个幸福的引路人,与教师、与学生一起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4.
国家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呈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些地方也在探索"体验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教育理念总结起来就是让学生懂得幸福。明白了幸福的定义,搞清楚了什么是幸福,才知道如何才能幸福,在创造幸福的过程中体验幸福,然后回到幸福是什么上的反思中来。从人的定义来看,人需要幸福;从教育的本质看,要让学生感受幸福。因此,做一个幸福的人,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之后,都是一个永不改变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培养幸福的人."中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好高中、好大学,更重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校长的使命是要把学校打造成师生的精神家园,使教师健康、幸福地工作,使学生快乐、积极地学习."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幸福,教育过程本身也应是幸福的.怀着对教育本源的追求,交大附中执着地走上了"幸福教育"的研究之路,努力去打开教育的幸福之门.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历史教师要有职业幸福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挖掘人文精神,崇尚理性,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就可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幸福课堂",实现教与学双重幸福。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9,(A5):19-20
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以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实现与发展,最后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这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追求课堂教学的"幸福度",成了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但长期以来,"教学质量"被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教师对"教学质量"的理解也发生了偏颇,认为"教学质量"就是分数,教师也由于长时间的循环地教书、育人,产生了职业倦怠。如何挖掘积极元素,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笔者认为:首先要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要注重教师的幸福感教育与宣传,增强教师职业的幸福体验,帮助教师打造幸福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培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徐宝娟 《人民教育》2012,(21):29-30
提升教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长期面对的系统工程,要想在队伍建设中有实效,避免教师"被动应对,被动提升"的尴尬,关键是要启动教师自身的动力系统,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过程中来。我始终认为:"教师善教之本在于乐教,而乐教之根在于幸福。"学校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在工作中体验幸福,在创造中感悟幸福,在成就中提升幸福。学  相似文献   

9.
但凡在教育领域谈到幸福,大部分是关于幸福与教育目的或教育过程的论述,且往往有意无意地、一相情愿地绕过教师去寻找幸福教育;但凡有谈到教师幸福的论述,或偏向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研究,或偏向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或偏向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或偏向于教育过程中的教师的生活经验和个人感受。虽然“幸福是伦理学的第一问题”^[1],但是关于教师幸福的一些探讨却并没有真正在伦理学意义上、从幸福的视角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因而缺乏对教师幸福的实质性理解。  相似文献   

10.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永恒主题。教育就是追寻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教师的幸福就是翻阅作业本时的那缕温柔,教师的幸福就是沟通心灵的那瞬火花,教师的幸福就是挥动粉笔的那道轨迹……做一个教师,就要做乐于奉献的德者,做快乐教育的智者,做信念弥笃的行者,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品味幸福人生。做乐于奉献的幸福德者"写在纸上的爱,一个早晨就可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一种人的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幸福。而幸福教育就是让教育充满幸福,让受教育者也就是学生享受到幸福,同时也让施教者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幸福。师生要努力创造幸福资源,使我们的教育充满幸福感。而课程则恰恰是通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师生间的连接体。教师通过课程影响学生,学生通过课程而走向幸福。教师和学生能否在教育中实现幸福,关键是是否在教师、学生和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将"幸福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从学校文化、幸福课堂、幸福课程、幸福活动、幸福评价及幸福教师六个方面发力,培养师生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其追求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为获得幸福而热爱教育、享受教育的目标。为此,学校努力在教育过程中积极营造"快乐发展"的文化氛围,让整个教育过程充盈着幸福的元素,让师生在礼爱的氛围中共同成长,并在成长中具备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专业幸福"区别于"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的状态。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精神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内生性的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关系性的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理解性的幸福;教师的专业幸福是一种创造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教师是学生幸福的创造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文章从教育学视角关照教师幸福,首先在主客统一层面对幸福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教师幸福的涵义及创造作进一步解读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感,是学生学习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指快乐的校园生活;所谓幸福人生,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肩负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而教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最朴素的概括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尽管教师的幸福与其他因素有关,但教师的幸福主要体现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体来说,教师的幸福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教育是教师的生命,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把学生从"生物人"提升为"社会人"、从较低的水平提升至较高的水平,这是社会赋予  相似文献   

17.
幸福就是活得有意义。教师的幸福在于教师对教育意义的领受及其教育生活意义的实现。教师要"幸福地生活",就要像"满足的傻子"那样精神得到安宁,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那样不断"进取"和"上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幸福的现实途径,它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有"专业自觉",形成"教育人"的问题意识;不断地探究"机制",把握"规律",形成"策略";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自己的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18.
对“幸福教育”这个概念可能产生两种理解,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教、有待学的情感内容,这样“幸福教育”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育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情来做,这样“幸福教育”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这两种理解都是可以成立的。但是,把幸福作为教育的内容,是一种较为肤浅、更加危险的理解,它有可能允许以不幸的方式进行“幸福”的教学工作,很容易使“幸福的内容”蜕变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把幸福作为教育过程的根本性情感性质,使幸福与教育在本质上统一起来,则是更为深刻、可靠的理解。当然,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在幸福的感受中进行幸福内容、幸福观的教育,“幸福教育”才能取得完整的意义。幸福教育是为“人”的幸福的,教育不是主要与教师或学生某一方“人”有关,它是师生双方的实践,所以没有教师方面“幸福地教”,也就无法真正给学生“教幸福”;反之,不能教学生幸福,教师实际上也不存在幸福地教。有一种说法:教育的过程是苦的,但果子是甜的。这如果不是骗人的,就是对幸福有误解。幸福既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要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目的与过程总是内在统一的。我们无法设想不幸的过程会突然推演出幸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教育的理想和对生命的敬畏,江苏省溧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提出了"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让教师幸福地工作"的双主体幸福教育理念,让师生的灵魂在文化建设中自然而快乐地舒展,个性在绿色德育浸润中丰富而多彩地张扬,生命在校园生活中幸福而完整地生长。  相似文献   

20.
与其他职业生活相比,教师生活是一种别样的幸福,追根求源,是教育事业成就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也成就了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主要不是被动地“享受“,而是在生活中主动地找寻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因此,教师的幸福生活应在审美与创造的过程中度过;教师的幸福生活从教学自由集中体现出来;教师的幸福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