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5000 年发展历史中积淀的文化精髓,不仅包括有形的文化遗产,同时更包括无形的民族精神。而语文作为我国母语——汉语言的教学课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地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更应在讲解的过程中进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的引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更加浓厚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并在对传统文化更为深刻的理解中实现自身文化底蕴的深化以及健全人格的塑造,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丰盈与充实。  相似文献   

2.
悟学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与理念,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与分析的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与主观能动性,并且结合自身的认知能力、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等方面,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与感悟,让学生感悟到文章的美和生命中的真谛,进而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富有生命力和诗意。  相似文献   

3.
郭兴福 《学周刊C版》2023,(3):130-1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兼具教育和传承价值,初中语文教学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教师着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丰沛的文化积淀,同步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化自信及文化传承意识。文章主要解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从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教材传统文化资源开发、课文传统美德的挖掘以及传统文化课堂实践四个方面,论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渗透渠道,旨在为广大教育人士提供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部门对经典文化传承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小学语文课堂内的教学目标也有所变化,在小学这一基础阶段让学生熟悉并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有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以及视野的开拓。将经典诵读融入语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审美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李楠 《学周刊C版》2019,(18):106-106
随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语文教材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被越来越多人认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本文从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意义出发,对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渗透的技巧展开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课堂应淡化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不必抛开课文去刻意讲解字词,不必通篇分析语法结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主张学生多去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应用。对此,有的语文教师心存疑虑:只让学生多读课文行吗?笔者认为:可以!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多读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即教学生学会以情入境,用心感悟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通读课文以情入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初读时可指导其从全篇着手通晓全文内容,弄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把握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知识积累,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涵养身心,帮助他们在学习、践行传统文化过程中树立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当时,教师要避免灌输式教学法,要善于将传统文化寓于语文教学中,渗透在识字教学、古诗文教学以及现代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过多地听教师对篇篇课文的分析、讲解,而缺少自己对课文阅读、思索、理解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习的自主地位被剥夺,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将阅读作为学习的重头戏,使学生自主阅读,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笔者认为,语文学习中的阅读方法具体可以归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在提高教学效率上下工夫。以往,语文课堂整节课都是分析、讲解课文,看似学的知识很多,学生收获却不多。鉴于此,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我们尽可能的在课堂上涉及、讲解一些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就能催化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喜欢读书,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携带的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生命力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传承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和借鉴。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阅读的方式促使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阅读活动,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主题在一定时间内展开大量阅读,并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关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主题阅读能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建构,在思维重组中学生能深入挖掘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对传统文化的立体化感知。  相似文献   

12.
蔡君岭 《学周刊C版》2019,(21):119-119
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下的教学中,教师不再进行知识讲解式的学习,而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来开展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丰富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及时引导和启发,使他们能深入思考,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还要采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互动方式,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让他们在活跃的氛围中学习,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多彩。  相似文献   

13.
黄志群 《学周刊C版》2023,(24):132-134
语文是传承母语文化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语文学科的使命,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挖掘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因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深化学生对文化的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文章主要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渗透现状和策略,希望为提升小学生的文化涵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体现了语文教学工作以育人为本的目标理念。作为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要有效渗透具有育人功能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例进行探讨,挖掘课文中的审美鉴赏元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找准授课切入点,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挖掘课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鼓励学生积极践行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5.
一、传统语文课堂"真善美"的缺失(一)传统语文课堂的"失真"。真,即真实。传统语文课堂的"失真"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缺乏真实性,有些教学内容不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接受,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失真"的主要表现有:教师在讲解课文时,纯粹是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传授的知识与学生获取的资料大多只来自于教材,课堂讲授的形式也只有课文的朗读、讲解以及背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及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让学生感受语文这一学科所特有的传统与优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课堂,可以将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通过多媒体以声音、画面等多种形式展现给学生,并且可以使学生通过电子书、网页等渠道获取更多的资料,在微博平台上展现自己的创作,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通过健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囿于课堂,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淡薄。有感于此,尝试扩大语文的外延,利用学校周边的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以期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助益,提升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塱头村是一个古村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塱头村传统文化的研究,可提升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传统文化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初中语文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更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将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增进学生对其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传承意识,这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本文立足于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多鼓励小学生积极阅读古典文学名著,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状态,只期望老师对知识进行讲解,而鼓励学生多进行古典名著的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中的课文《草船借箭》,来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逐步培育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让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凸显语文学科的教育特色,基于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促使学生在发展语文素养的同时,可以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