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意识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体现,作用于历史认识的全过程,决定着历史认识的方向。历史学科审美价值的实现过程正是历史教育对人的价值引领过程。审美意识的培育是对历史学习者史学理论素养和历史学科能力要求的重要体现,它关系到历史教育审美价值的实现程度,是历史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应通过挖掘历史学科内容的审美价值内涵,让学生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历史美感;探索历史学科美育课程的综合开发,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增强审美能力;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生态,让学生在主体探究中丰富审美体验;重视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在人生意义的探寻中提升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2.
对古代希腊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1787年宪法进行"一分为二"式的评价。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和史观的引领下,追寻历史教育的"真实",挖掘历史教育的"价值",让历史课堂闪耀"价值"追求的光芒,让学生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蒙,帮助学生成长、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用理性节制情感欲望于一个合理的状态,成为一个有"人性"的人,教师教学中应善于营造历史情景氛围,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对历史事件及人物进行正确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课程是形成学生人文素养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肩负着形成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责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晓相关历史事件,而且需要学生做出比较正确的价值判断。本文对形成学生正确价值判断的历史教学进行思考,有许多值得人们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历史影视资料的生动性、直观性、人文性的特点会让学生迅速的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影视资料为教学的引子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的终极价值是社会价值,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最终是会踏人社会的人,如果想让学生以后踏入社会自然,教师必须要将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涵养作为重要目标。然而理论是灰色的,枯燥的历史知识,会让学生觉得这些老掉牙的东西没有意思,可能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因此,一堂好的历史课,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交流活动。良好的历史教学,可以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的独特魅力,将其中的精神升华为自己的精神需要。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品味历史,走进现实,采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人生责任、人生价值、人生挫折等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现实生活,让历史教育成为放飞生命的绿洲。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教材虽然内容丰富,但对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记载的也并不具体。发散式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历史,这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是显著的。笔者对发散式教学的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研究,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素质教学理念逐渐落实到各个院校的课程当中.高中历史作为一门内容繁杂的人文学科,如何将素质教育融入课堂成为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这也给高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在素质教育理念推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融入素质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健全自身的价值观念,塑造自身优良品格,消化更多历史知识.与此同时,也需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地位的确立,让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构建问题情境,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高中历史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让历史学科与素质教育互相融合,发挥出最大的教学价值.教师应当在教学前期进行备课,了解教材内容的核心思想,并且将教材的德育思想在课堂的教学中展现.为此,本文将对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提高高中历史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将史料合理有效地运用到历史课堂中,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还能够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够筛选出具有教学价值的史料,让史料在学生的历史学习中起到促进作用。文章围绕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史料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师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开启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变得更为聪明. 一、教会学生思考历史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但是中学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应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共识.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编写,准确地体现了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上的基本要求,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历史等,使学生对历史有个总体的印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而教材也力图做到形式活泼、图像精美、文字生动.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中,首先是要让学生养成历史思维习惯,也就是教给学生历史思考的基本方法.分析历史通常采用"三步分析法",即"为什么"(背景)、"是什么"(过程)、"怎么样"(影响),这是进行历史思考和历史分析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多种多样。让学生享受成功无疑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中学生对这种需要表现更为强烈,渴望显示自身价值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的承受。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方法多种多样。让学生享受成功无疑是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感兴趣的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马斯洛曾经说过:人都有自我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中学生对这种需要表现更为强烈,渴望显示自身价值得到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的承受。  相似文献   

14.
正历史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就是使历史事件再现的过程。通过历史再现让学生详细了解历史发生的真实情况,他们会对这些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促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吸收和学习。在历史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对历史的发生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只是对知识点进行记忆,那么学生对历史知识只是机械记忆和生搬硬套。没有对知识的理性认识,也就没有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对学习历史不具备主动性。所以,教师要通过让学生体会历史的  相似文献   

15.
马丽 《教师》2021,(9):73-74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乡土历史资源已成为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教学,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又能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培养他们的乡土情怀和家国情怀。文章简要分析了乡土历史资源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运用,阐述了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源教学时应坚守的教学原则,并重点对挖掘和整合地方资源、注重创新教学形式、构建历史教学体系等具体实践方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涵养其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0,(29):143-144
推理是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灵魂和关键所在,能够帮助和引导学生以史料为依据进行历史事件关系的把握、历史逻辑思维的判断,让学生从更深层次、更广角度认知和把握好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知和理解应知应会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借助思考、推理、演绎等方式把握好历史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将历史推理渗透和应用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贯穿历史教学的始终,以此助力初中生唯物史观的形成、家国情怀的升华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提升。本文主要以核心素养为视角,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推理式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历史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在学习历史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本质不了解。面对这一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态度入手让学生提高对历史学科的兴趣。现在的教育是发展学生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知识点来提高历史水平,这样的学习方式只是单纯地提高了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存量,学生不能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学到的都是死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借鉴历史经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深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认真分析和思考历史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乐学活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知识生活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新课标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知识."为此,教师将努力使学生体会历史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习历史的价值,增进对历史的理解,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情境"走进历史新课程,让学生可以拉近和历史的距离,从而主动去亲近历史.  相似文献   

19.
民俗文化走进历史课堂,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以及让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但目前的教育现状使得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有效彰显。建议教师潜心钻研相关史料、地方志、野史笔记等,促进自身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并推动课堂教育革新,落实民俗校本课程研究,让学生亲自实践,直观感受民俗文化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摒弃陋俗,继承良俗,增添新俗。  相似文献   

20.
李晓庆 《考试周刊》2014,(12):133-133
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荣辱、通传承,是文化的一种接力和传承。知历史,可知兴亡、晓大义,因此历史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历史并非死记硬背,更不要认为历史特别简单。作者认为,真正理解历史的人太少,应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双线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建立知识结构框架来学习历史、品味历史。就人文素质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人文水平。就考试而言,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历史,在考试的时候才能言之有理,所答之题才能有思想、有内涵,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学习成绩,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