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人认为律诗与绝句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律诗是八句,绝句是四句。清代有人在解释绝句时也这样认为,绝句即截句,是截律诗之半而成。其实绝句并不是截律诗之半而成,而是有它自身的特点的。一般说来律诗与绝句的区别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2.
陈新国 《考试》2011,(2):16-18
要给打乱了顺序的绝句或律诗排序,就必须了解格律诗的有关知识。格律诗讲究押韵、对仗和平仄,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可根据格律诗的这些特点,寻求排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体诗的排序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格律诗的结构问题,即首颔颈尾、起承转合的问题。它是检验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和考查学生对古代诗文鉴赏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有必要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使学生对格律诗的结构有所了解并力争掌握排序问题的解法。 一、绝句的排序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有五绝和七绝两种。不管是五绝还  相似文献   

4.
“起承转合”本是近体诗的章法。绝句的第一句,律诗的首联为“起”;绝句的第二句,律诗的颔联为“承”;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颈联为“承”;绝句的第四句,律诗的尾联为“合”。此法运用得当,且内容尚佳,就是一首不错的诗,反之,既使内容再好,若乱了章法,那诗是要大打折扣的。我们若把此法运用到议论文的写作当中去,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第五册单元知识短文中说:“近体诗又可以分为律诗和绝句。”一些书刊杂志也持类似的看法。我以为,这类看法是不全面的。绝句产生于我国南北朝时期,那时还没有近体诗。因此,绝句并非象有些人所说的,是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一部分。唐代以前,绝句基  相似文献   

6.
古诗的用韵     
一、古诗分近体诗和古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一首八句,绝句一首四句,其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律诗二、四、六、八旬押韵,绝句二、四句押韵,如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相似文献   

7.
近年的高考语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句的排序题考查中出现古诗排序题。诗句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语言衔接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的能力,由于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掌握不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本文拟就格律诗中的绝句和律诗排序题作简要说明,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解答这类试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的高考语文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句的排序题中考查学生给古诗排序时有出现。通过诗句留白或排序的形式。既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魅力的能力.但是由于现在中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基本常识掌握不够,往往不知从何人手,本文拟就格律诗中的绝句和律诗排序题作简要...  相似文献   

9.
绝句的句数、字数恰好是律诗的一半:只有4句;五绝20字,七绝28字。绝句分律绝和古绝两种。现在人们一般都写律绝,很少写古绝。分别介绍如下:一、律绝什么是律绝?过去有人说:绝句盖取律诗之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由于它对诗的字句、声韵、对仗等有严格的规定,而有别于唐以前的古体诗,所以后世叫它近体诗或今体诗。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其中又以律诗为代表。我们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讲律诗的格律。弄懂了律诗的格律,绝句和排律的格律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律诗的格律便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将律诗的特点概括为:  相似文献   

11.
诗歌用韵中韵字的分析对于韵文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穷尽式研究宋代安徽诗人诗歌用韵的基础上,选取若干个特殊韵字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声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主流样式。在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现代性伟大历史变革中,新声诗始终呼应乃至推动着社会变革的大潮,歌唱新思想、歌唱新人物、歌唱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和激烈斗争。它成功地走过了学堂乐歌、救国战歌、建设颂歌、改革潮音四个阶段,出现了大量的长期活在亿万人民心头、口头的不朽诗篇。但迄今为止,它的思想、艺术成就仍未得到应有的评价并一直被排除在"新诗"之外。  相似文献   

13.
对陈第327首古体诗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特殊韵字和特殊韵例,从中探寻陈第古体诗歌存在的拟古现象和体现出的方音影响。陈第的古体诗特殊用韵情况可能反映出了明代末年福州方言的某些实际语音情况:明万历年间福州方言至少有部分江韵字已经完成了韵母从o到ou的转变;庄组支韵字"史"在福州方言中押入鱼模部的时间较晚,到明代末年仍未完成;尤韵"妇"字和侯韵"母"字在福州方言中已经归入鱼部。  相似文献   

14.
运用穷尽式系联方法,归纳出刘长卿诗歌用韵系统:近体诗阴声韵、阳声韵共22部;古体诗阴阳声韵共18部,入声韵7部。并将刘诗用韵与相同时代不同地域,以及相同地域不同时代的诗人用韵进行比较,进而探讨刘诗用韵的特异之处及其与通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诗歌韵字的考察可以考求韵部系统,也可以分析个别韵字读音的发展演变,本文对北宋江西诗的韵字中的一字异读现象做了究尽式的考察,有利于近代音与现代普通话的比较,为近代语音及现代普通话的研究提供翔实可靠的语料。  相似文献   

16.
伦明是广东近代的诗人,《伦哲如诗稿》是其主要诗集。版本与诗作佚字、分期与诗作题材、诗作特色与不足是分析《伦哲如诗稿》的主要方面。诗作中的书世界、叠韵怀人诗是伦明诗作的主要特色,比较一致的诗题与用韵,则是伦明诗作的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诗歌创作与伦明身处的时代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七十九首不合律的盛唐七律为考察对象,在对它们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探析其“失对”、“失粘”的具体原因,发现众多的不合律现象都是诗人主观上的考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盛唐是诗歌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约到了开元天宝以后,诗人的用韵才完全依照了韵书;另一方面,近体诗也渐趋成熟规范。王维的十四卷诗歌中,古体诗占六卷,凡134首。在近体诗风行时期,王维古体诗数量之大很值得关注。然而历来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王维诗歌的思想及内容上,较少涉及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19.
据《诗经》用韵研究古四声,有四点需要分辨:一,《诗经》押韵有必韵句和非必韵句的区别,非必韵句对声音(本文关注声调)和谐的要求宽于必韵句,不重复的必韵句韵脚更能反映古声调情况的客观。二,《诗经》同部字相押,有的既同部又同声调,有的同部但不同声调。在符合一定韵式的规律性转换中,同部不同声调也是诗人有意识的换韵,应当视为四声分押。三,因假借、引申派生、语法音变等原因,有些字一字多个声调,根据音义相应的原则,应区别其不同意义和不同语法功能,以定其在具体诗句中的实际声调。四,《诗经》中,平、上、去、入各声,阴、阳、入各声,用韵情况很不同,了解古四声发展演变的不平衡性,各声应区别统计。根据上述四点主张,发现一些新的定例、韵式,以义辨音。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诗经》用韵的四声数据库,从而利用计算机对全诗305篇、1133有韵之章、1696韵段、5308入韵句的用韵关系进行分析和统计。得到以下数据:4548必韵句中,通押183句,占全部必韵句的4.02%。各声通押比依次是平声2.27%,上声5.42%,去声16.71%,入声1.44%。阴、阳、入三声的通押比依次为阴声韵5.88%,阳声韵3.29%,入声韵1.44%。阳声韵中,平、上、去声的通押比依次是1.26%、15.05%、17.86%。阴声韵的去声和阳声韵的上、去声,在《诗经》时代可能处于四声系统上发展完善的晚期。  相似文献   

20.
宋词的创作,在按谱填词的前提下,经过词人的探索,产生了和韵、集句、隐括等创作方法。集句是指集辑前人的诗文成句以融汇成篇的一种作词方法。一般多用篇幅短小而形体整齐的词调,所集多为唐人五、七言诗句。它与和韵、隐括都是在某种限制之下进行创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