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课程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而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1],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在充分把握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高效生物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后能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意在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主深入的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这就涉及到作为课堂"主导"的老师如何发挥"导"的作用了,而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要靠巧妙设疑、灵活提问来实现的。因此,教师有效的提问不仅能让学生带着疑惑走进课堂,主动参与学习,还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手段进行"填鸭式"教学,注重教师上好一堂课,学生画好一幅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顾及学生的差异,采用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这样虽然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教学效果却很不理想。  相似文献   

4.
生态课堂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该如何把握在这样的一个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教学行为呢?尤其是教师最基本的天职——授课,即如何把握在课堂教学中的"讲"与"不讲"?一、教师的"讲"是自身主导功能的重要体现众所周知,传统课堂中,强调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而忽视学生的"学",尤其是学生"自主地学",其核心是"学会",而非"会学".而生态课堂是通过更优的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老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要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敢于突破陈旧的教学模式。这其中,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转变教学观念,把创新融入课堂教学中,变教师"一言堂"为"合作堂"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学生用数学思想考虑现实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让创新贯穿其整个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6.
耿淑  黄俊丽 《考试周刊》2011,(44):104-105
课堂教学评价由关注教师"教"转向关注学生"学"。这一视角的转变给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其主体性。因而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情境教学",甚至可以独立地"创设情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骆婷婷 《考试周刊》2011,(49):95-96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向常规教学模式挑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着重发散式思维训练;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结合生活实践教学"四方面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展开论述,以期能对素质教育理论中有关创新教育的课题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促进教学最优化。而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缺乏整体性和序列性,忽视对学生行为的分析等一些问题,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商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实施"五步"教学,可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张明珠 《现代语文》2014,(7):120-121
"创新"一词是21世纪以来最具活力的词汇之一,这是因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最高境界就是创新。毫无疑问,教学机智是教育创新的外部表现。新课程背景下,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建立为传统的教学相长教育理念提供了恰如其分的契合点,也为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智运用找出了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那么,教学机智在新课程中具备了哪些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略作论述。一、教学机智是增进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艺术的必由之路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相似文献   

12.
蒋成刚  洪伟 《考试周刊》2011,(75):175-175
新课程改革与中学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了创新发展。传统教学的束缚被打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地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实际意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引导"或"帮助",教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应该说初中阶段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半开放式的活动。本文是作者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正能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首来展开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其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促进思维创新",然后"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开放题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效能"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教"的效率、"教"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学"的效率、"学"的能力和水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能,需培养理想的教师性格、较高的教师素养、规范的教师行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设良好的物质教学环境和心理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5.
贝思思 《中学教育》2010,(11):36-40
当课堂教学不再简单地被看作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开始关注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关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学过程便或多或少地生成出一些新元素。这些新元素引导着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生命的过程。在此背景下,本文在对"资源"做出解释的基础上,探讨"资源"生成对于教师、学生及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资源"生成面临的尴尬问题,并以教师为着眼点探究课堂教学中促进"资源"生成的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6.
长久以来,语文教学是很重要的。当前的课堂教学始终摆脱不了少(学生收获少)、慢(收效慢)、差(效果差)、费(时间浪费)的"瓶颈"状态,令众多语文教师上下求索,倍尝艰辛。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主体精神",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埋没了学生的天性,很值得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构建教师导、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程序,让语文课堂教学不再乏味。  相似文献   

17.
徐桃红 《成才之路》2011,(28):60-60
随着新课程改革日益向纵深发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实行开放式教学。什么是开放式教学呢?开放式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其实是在"课堂讨论模型"和"情景性教学"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较新理念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善问"和"善待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巧妙地设置系列提问,同时也要鼓励和教会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形成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课堂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曹正如 《考试周刊》2009,(47):166-16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随着教学内容的"放开"和教学方法的"开放",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大的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还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设计者。新课改主张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主张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主张学生个性化的挖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的必要条件,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学的安全则是有效教学首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不断地进行认识、思考,以此来总结教学成败得失,进一步探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时下,尊重学习规律,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生态成长,养成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成为人本主义视域下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