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州集》是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歌总集,是研究元好问。研究金代文史的重要文献,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忽视了对它的研究。鉴于此,本文以《中州集》为探讨对象,力求全面地揭示其文化意义,分析其文献得失。一、《中州集》的编纂动机与编纂过程元好问在《中州集序》中称其编纂动机是收集金朝百年来的诗人诗作,在《自题中州集后》诗中又说:"平世何曾有稗官,  相似文献   

2.
《中州集》的史料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集》是元好问费时数十年搜集整理的金朝一代诗人诗歌的总集,共收录诗词2100余首,作者250余人。这部诗歌总集,既采录了作品,又为每个作者立传,是元好问首创的以诗存史的著作形式,对中国文学史、诗词学和来辽金元史的研究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作者无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为金元文坛首屈一指的文学宗匠。他8岁习作诗,被人誉为神童,11岁得到翰林学士路锋的赏识,14岁拜陵川宿儒郝天挺为师,从学6年,对他的学问根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郝天挺要求元好问系统学习诸子百家,融会贯通,不断章取义,不贪图捷径。严格的治学…  相似文献   

3.
章必功 《新闻与写作》2000,17(1):88-91,,95,
元好问是金元诗坛影响最大的理论家和批评家。本文指出元好同以诚为本、标举性情、推崇自然、提倡真实、高扬风雅等诗学主张及其对宋代元佑诗风的批评丰富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代著名文学家。曾任金朝内乡、南阳令等官职,金亡不仕。金朝灭亡后,元好问北渡黄河,流寓在山东、河北一带。他著书授徒,并结交元朝许多权贵和一般文士,在中原一带影响颇大。元好问在真定路的行迹,一般可见诸他自己及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诗文。最近,笔者在河北省鹿泉市(元时为真定路)龙泉寺发现一通元碑,碑文为元好问的学生王思廉所撰,记载了元好问在真定路的行迹。王思廉(1237—1320),字仲常,幼从元好问就学于获鹿县境  相似文献   

5.
宋人选编诗歌选本蔚然成风。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对宋人所编诗歌选本的状况进行系统的梳理,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笔者乃广稽文献,力图列出南宋人所编诗歌选本的总目(北宋人所编诗歌选本另撰文研究),并对各选本的卷数、编者、内容编次及著录存佚予以记录考订,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方便。部分诗文合选而以诗为主者放在诗歌选本之列。部分由北宋入南宋或由南宋入元的编者及其诗选也统计在内。  相似文献   

6.
张静 《兰台世界》2014,(1):114-115
“野史亭”一词最早出现在元好问《学东坡移居》一诗中.经过历代文人学士的不断吟咏,“野史亭”意象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修史著书、保存文化、斯文自任、勇于担当的代名词,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话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7.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是古代诗人元好问颂扬陶渊明诗歌淳朴亲和的话语。用700多年前古人的这句话来评说现代的电子文化.是因为电视屏幕无论如何张扬个性,也离不开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  相似文献   

8.
"野史亭"一词最早出现在元好问《学东坡移居》一诗中。经过历代文人学士的不断吟咏,"野史亭"意象所蕴含的文化意蕴越来越丰富,逐渐成为修史著书、保存文化、斯文自任、勇于担当的代名词,融入中国古典诗歌的话语体系中。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诗歌大国,但在目前繁荣的出版领域却受到冷落,已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最近在北京大学的一间咖啡馆,就诗歌出版及编选研究等问题,记者同热心致力于诗歌研究和出版的诗歌评论家谭五昌先生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鲜卑族大文豪元好问的才华、造诣和成就表现在很多方面。近年来对这位金元之际文坛泰斗的研究虽已颇具规模,但从出现的成果来看,整个研究工作仍呈不平衡状态。大体说来,学界一直对其诗文关注最多,探讨的重点也始终在此。相对而言,对元好问在其他方面创作的研究比较冷寂,尤其是小说,尚留下一些没有填补的空缺。当我们跨入新的千年和新的世纪,开始思考如何打破人们的期待意识,促使元好问研究的全面展开并将其推向新的起点时,寻索、讨究元氏在小说、散曲等俗文学方面的建树与贡献,便不可避免地被提到日程上来了。近来读到李…  相似文献   

11.
黄怒波老师的诗歌理论著作《虚无与开花》尝试用尼采的“虚无主义”理论来阐释中国当代的诗歌。本文首先结合中国当代诗歌研究的发展,认为该书突破了中国诗歌研究的局限,将“虚无主义”概念引入中国现代诗研究,在现代性的大框架里来处理虚无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石武)(石夫).(Wǔfǔ音武夫)元好问这首七绝,是为所谓“李(白)杜(甫)优劣论”而发的.中唐诗人元稹(字微之)在为杜甫作墓志铭时,说了这么一段话:“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杜甫字子美,又自称少陵野老)者.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诗歌,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去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这番话褒杜贬李,说在铺陈终始,排比声韵等方面,李白还未及杜甫的藩篱(门户).更不要说升堂入室了.元好问没有直接讲李社孰优孰劣(在其他诗作中他曾十分赞赏李白),但他不同意元稹的理论,认为铺比铺张等等,固然是作诗不可少的手段和途径,但仅仅以此为藩篱,那就未免太狭窄了,它只是作诗的区区小事.杜甫自有他价值连城的瑰宝,只可惜元稹只认(石武)(石夫)(一种似玉而非玉的美石),并不真正认识堪称连城之壁的美玉.  相似文献   

13.
杨弘道是金元之际与元好问齐名的重要诗人,<四库全书>收录其著作<小亨集>,并在提要中对其生平著作进行介绍.提要对其诗歌成就有中青的评价,但称其生平"窃禄苟全"有失公允;未提及<小亨集>最早编定的十卷本,有疏略之憾.  相似文献   

14.
元好问诗传世的版本有两大系统,一是二十卷本,以弘治十一年(1498年)四月李瀚刊本为祖本,二是四十卷本,以弘治十一年(1498年)闰十一月李瀚刊本为祖本.二本之间的异文互有短长,而二十卷本收诗多出入十余首.整理元好问诗,应以二十卷本为底本.今人所编校《元好问全集》,底本选择不当,漏校、妄删的缺失也不少.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主要赞美自然和讴歌生命.本文通过研究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价值观,从自然对人的影响、人对自然的责任、欲望批判、对人类的爱四方面表现其诗歌作品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荷尔德林后期诗歌》文本的翻译以及与之相伴的研究卷的写作,始于2005年秋。这个研究项目是我长期以来对德意志观念论、德英浪漫派诗歌、乃至西洋古典诗歌和哲学研究的小结。关于文本部分的选录标准和体例安排,我已在文本卷的“凡例”和‘前言”里作了交代,这里仅就研究卷作些解释。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主要赞美自然和讴歌生命。本文通过研究华兹华斯诗歌中的生态价值观,从自然对人的影响、人对自然的责任、欲望批判、对人类的爱四方面表现其诗歌作品中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歌从古典到现代经历多次颠覆性的转型,改革开放以降的当代诗歌更是对激烈变动的社会和文化现实的诗意回应。全球化进程中的本土现代性无疑是理解和阐释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个有效视角。《虚无与开花》作为一部当代诗歌思想史研究的力作,饱含了作者作为当代诗歌参与者深切的体验和冷静的观察,生动地叙述了近半个世纪本土诗歌流变的故事,以及隐含其后复杂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出版的《中国诗歌通史》打破古代诗歌研究的断代界限,从先秦直贯当代,堪称中国文学史研究尤其是中国诗歌史研究的皇皇巨著,是中国诗歌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代表了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的《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由李炳海教授撰写,全书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等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表现出鲜明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著述宏富,而亡佚多种,传授诗学和金史两方面的著述亡佚最为严重。今钩稽史料,考论其佚著《诗文自警》《锦机》《壬辰杂编》等凡12种,藉以增加学者对元好问文章行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