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汉族有古老传统的年节,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民族喜庆欢乐的年节。有的同汉族相同,有的与汉族不同,这些年节都充分展现了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民族特点。研究它,也就是研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和文化素养,对我国民族大团结,对研究开掘我国民间文学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中国年节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探讨。中国年节,虽属“历象学”,也是我国人民吉祥喜庆、团园美好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虽包罗万象,然而又是我国古老优秀文化的代表。它们都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象征,也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着密不可分的源渊关系。中国年节起源早,流传广,影响大,这主要有赖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详细记载和保存,故能使其流传至今,发扬光大;中国年节又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大大丰富了我国民间文学的内容。中国年节,更为诗人所钟爱,诗坛涌现了一批歌颂中国年节的优秀诗篇,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本文为研究中国年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12,(12):39-39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各大超市商场的饺子卖得都很"俏"。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为什么冬至这天要吃饺子呢?据说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穰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  相似文献   

4.
浅论类比思维能力的培养□贺广发一、类比思维的产生、模式及其作用类比思维的产生与事物之间的相似有着密切的关系。相似不等于相同,也不等于不同。对于这一点举个简单的例子便可以说明。比如两个相似三角形。显然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不一样,那么相似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  相似文献   

5.
曾晓娟 《天中学刊》2012,27(6):19-23
陈朝将军韩子高在历代文学作品中形象均有所变化,这种形象演变有着文学与文化上的深层原因。不仅如此,这一形象在明代出现了彻底颠覆,而这一颠覆与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歌深受屈《骚》的影响,故有许多相同相似处;既表现在词语,诗句,篇章诸层面,又表面 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层面。这是因为李白诗祖《风》,《骚》,特别是后者,李白与屈原有着相近的政治思想,相似的人生遭遇,更有着相同的耿介不阿的个性和诗人的气质,所以屈原与李白都写出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善结合的不朽诗作。  相似文献   

7.
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理性思辨的哲学形态,这与注重体验直觉的中国传统哲学在认识方式上有着根本的区别.然而,由于近代以来理性思辨的哲学传统带给了西方哲学甚至整个西方社会以巨大的困惑,西方出现了人本主义非理性思潮,在认识方式上它有着一些和中国传统哲学相似或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羌族历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族历法起源于人们对天体运行及四季寒暑交替等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在古代,释比既是原始宗教的掌门人,也是羌族历法的执掌者和传承人。在明清之交,羌人"岁时不用官历",普遍使用羌历。羌历将一年365天分作10个月,每月36天,以农历冬至日为年始。到明代,羌历已经是一种十分精准的历法,不仅推演岁时准确无误,而且还能非常准确推算出日蚀、月蚀,做到"毫厘不差"。由于生存内在需求与外在因素干预的共同作用,大约从乾隆年间开始,羌人将羌年节从羌历十月初一(冬至)改为农历十月初一,将羌族十月历置换为农历十二月历。  相似文献   

9.
感伤主义与现代主义是欧洲两个不同时代的两种不同思潮,但两者在文学的主观性与内倾化、形象的怪异性与扭曲性、艺术的创新性与实验性等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相同与相似特性。两个文学思潮的这种相同与相似特性绝非文学发展中的偶然巧合,其后有着深层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因由。现代主义是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相同与相似社会文化背景下对感伤主义的一种精神与文化回归。  相似文献   

10.
“年年至日长为客”是唐代诗人杜甫《冬至》中的一句。至日就是冬至的意思,这句诗是说,冬至时,宾客盈门。冬至,又称“冬节”,是我国特有的24节气中的一个。殷商时,冬至前—天为岁终,后24节气亦以冬至为首。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对冬至和夏至这个“至”进行了测定。“至”是极点、顶点的意思。它并不是指气温在冬至这一天冷到了极点,而是指地球绕太阳旋转时的位置关系。对我们生活在北半球的人来说,冬至这天是白昼最短的—天,这对于贪睡的人倒也算得上是一件美事。冬至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很多习俗。古代的人们有从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