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人们对审美素质教育作了不少探讨,且收获颇丰。具体到一堂语文课,怎样更好地实现审美教育呢?一、教师的“造型”美课堂上首先要通过美的气质和风度给学生以美的造型:举止要文雅庄重,教态要自然舒展,衣着要整洁大方,言谈要流畅幽默。学生看到、听到、感到、想到的都是美的,自然利于在美的环境中开展教学,陶冶情操。二、教学的语言美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教学是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优美的语言是教学必需。教师语言优美利于学生的良好用语习惯的形成、健康心理状态的培育。所以,教师语言必须具有优美的特点:一要准确、鲜明、简洁、生动。高…  相似文献   

2.
稿源采珠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中失去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艺术的魅力。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创设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首先,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具有教育性。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清新流畅,具有艺术性。再  相似文献   

3.
张隽 《考试周刊》2015,(50):185-186
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作为"美的使者"的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的教学,用美的语言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音乐教学语言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聂清华 《教育艺术》2003,(12):45-45
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其课堂语言一定是自然优美的,上课似朋友般交谈、游戏,身体语言也配合得天衣无缝,举首投足犹如有磁性,吸引着学生去思考,去创造。高度的语言修养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重要保证。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创造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使课堂上的音乐美与语言美达到和谐与统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只有艺术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才能向学生展现语文资源中的"美元素"。而学生感受到了美,自然就能在心中升腾起美好的情感体验,真正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教师要让"美"这个元素活跃起来:显现美的教学内容,选择美的教学手段,选用美的教学语言,表现美的教师仪态。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的美、思想的美、形象的美、自然的美、语言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一篇篇优美的课文,通过一个个美好的形象,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通过一句句深含哲理的语言,置学生于美的情境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美的情操,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元素的学科。但很多教师开展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语言却无法体现出语文的美,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追求教学语言的美。只有运用充满文学美、童趣美、情感美的语言展开教学,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美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情境教学,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以"思"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情"感染学生的心灵。学生在"形真、情深、意远、理蕴"的情境中感受、体验、想象、表达、创造、展示、享受着语文学习的快乐与幸福。一、情境教学,以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是教育的基石。情境教学则是选择以美为突破口。优化的教学情境生动地向学生展示这美的人、美的景、美的理念、美的图形……教师优美的语言描述与音乐、绘画、戏剧等丰富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教学《燕子》一文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语言的美感性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去体现。教学语言对学生感觉的活动、思维的活动、情感的活动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学生的心弦,往往是美的教学语言拨动的。教师语言表达得美与否,其效果大不相同。对教师的语言学生也许会无动于衷,也许会感动不已。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手段都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育,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下面我就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教师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美的传播者1.教师要做到语言美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自然流畅的语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语文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优美的语言渲染美的氛围,指导学生动情美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唤起想像,用教材中优美的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熏陶学生,使学生能够说、写结合,抒发真情实感,创造美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本大多为几经筛选的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规范优美。每篇文章都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窗口。在教学中,我们要透过这一美的窗口,让学生从文本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在课堂上凸现诗意的美丽!一.赏文会意,感知绚丽多姿的自然之美语文教材中不乏赞美自然风光的文章。在教学中,教师可与学生在共同欣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遨游广袤的太空,欣赏雄伟壮丽的名山大  相似文献   

13.
美育在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界拥有大量美的资源,色彩鲜艳的花朵、翩翩起舞的蝴蝶、辛勤工作的小蜜蜂,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角度地让学生享受美、接受美的教育;提高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1结合课堂内容传播美的信息在“被子植物分科”一节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不同种类的花卉植物展示给学生,或带领学生到公园参观花展,如菊展、梅展等,以花的绚丽色彩、浓郁的芬芳。优美的造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又如在讲完“鱼纲”内容后,让学生参观水族宫,欣赏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和形态各异的鱼类。当学生们看到小丑鱼在海葵…  相似文献   

14.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其目的是培养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受、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力。历史知识蕴藏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审美因素的挖掘与渗透,对唤起学生强烈的审美情趣和学习愿望,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有着巨大作用。一、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美的信息的最直接媒介。要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不仅饱含激情,还要富有韵律,做到声情并茂,节奏急缓有致,力度舒展自如。这样才能使学生被语言的艺术魅力所陶醉,并被引进语言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15.
师生之间的信息是依靠言语交流来实现的。教师传播的知识能否被学生理解,关键在于他使用的语言能否把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财富,并形成实践能力。作为音乐教师,应重视美的教学,积极创设美的氛围,用美的语言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用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受美、追求美。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这一学科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不仅向我们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其中的人文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通过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的素养。《阿里山纪行》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值得品鉴,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它的美育功能,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深入文本之中,感悟文本的景致之美、情韵之美及音韵之美,这样才能抓住文章的精髓,受到情操的熏陶。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文本是美的信息载体,蕴涵着许多美育的内容,那一篇篇行文优美、情感丰富的诗词、歌谣、童话、散文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的理想载体。作品中优美的语言、真实的形象、高尚的睛感、巧妙的情节、深邃的意境等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笔者以为,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位美的使者,把美育渗透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发现美,传播美,引导学生感悟美、鉴赏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是美的,这种美应是发自内心的,潜伏在语言深处的。语文课堂首先就要有语言的味道,要向学生传递出语言深处的美。语文课本中那一篇篇优美的散文,动人的故事,脍炙人口的诗歌,大量优美的成语,都值得我们细细地去揣摩、去品味、去诵读、去感受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感人的人文精神。然而,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明显走入了一个误区。大量的  相似文献   

19.
黄立功 《甘肃教育》2014,(16):112-112
正一、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在文学审美方面,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优美的苏州园林,朴实的小橘灯,富有动感的紫藤萝瀑布……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且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首先,是要抓住美的语言。高尔基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做到语言美、行为美、示范美,并给学生营造优美的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发展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还应善于利用体育美的特点和体育教学所特有的形式,实施审美教育,用美感来开拓学生的胸襟,陶冶学生情操,优化学生品质,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发现美、实施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