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场所,而是一个关系网络。学校课程处于不同的关系网络中,有不同的场域。教材是物化的课程形式,教材场域是课程静态的存在方式;教学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场域是运作的课程存在的方式;经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师生个体的经验是经验课程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场所,而是一个关系网络。学校课程处于不同的关系网络中,有不同的场域。教材是物化的课程形式,教材场域是课程静态的存在方式;教学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场域是运作的课程存在的方式;经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师生个体的经验是经验课程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体验式心理健康校本教材开发是基于体验式学习模式。内容从经验、反思、讨论、分析和经验评价开始。H学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本校更有效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即开发本土化的、本校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4.
首先提出开发校本化德育课程是解决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实效性不足的重要策略,进而分析小学校本化德育课程开发对学校教育、学生发展和教师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解,结合实践总结了学校校本化德育课程建设的三方面经验,即依据社会需要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德育校本活动课程建设和依据学校特色资源建设德育校本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开发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就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而言,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功能: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对教师而言,这一说法尤为正确。因为一旦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就不仅仅是课程的被动解释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主动开发者。课堂也不单纯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这就要…  相似文献   

6.
校本课程开发场所是在学校,开发主体是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校外的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主要开发活动是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并评价课程。与国家课程开发相比,校本课程开发有三个独特的特征:其一,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民主参与的、开放性的课程决策过程。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学校内的教育人员,也有学生及其父母,还有学校外的社区人士等,众多人员参与其中,而且尊重参与者的意见和声音,体现出校本课程开发民主性和开放性。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堂,但当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从孩子的成长方面来看,学校教育只能够传授给孩子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家庭教育会对孩子长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产生重要的影响,幸福的家庭生活可以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因此必须注重幸福家庭教育课程的教材开发,运用这些教材可以干涉孩子的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幸福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展开探讨,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从时代发展的要求看,其作用呈下降趋势,网络资源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利用网络这一巨大信息载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内容的重组,可以优化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作者结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教材作为教学重要的依托,内容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十分重要,当下的教育强调核心素养,也重视素质教育,但是,统一的教材在核心素养强化方面效果不佳,所以,要基于学校的实践情况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就初中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分析与讨论,旨在为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出现不少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一些学校无论是课程计划还是课程实践都没有设置、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单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来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缩小了课程开发范围,进而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能;教师欠缺开发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客观上造成课程开发不力;有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等同于教材编写开发;不少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或盲目套用其他学校或地方的课程开发主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选择与开发、课程实施的管理和指导及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等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孔慧 《考试周刊》2012,(52):20-2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这一对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有巨大促进作用的独立课程将受到学校教学的高度重视。中学数学研究性课题的开发也将备受重视。目前,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挖掘教材是开发研究性课题的基础。本文从如何充分使用挖掘教材的角度来浅谈研究性课题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范围来看 ,课程开发存在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和学校自主三种机制类型。国外在课程开发机制的建构与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基本的经验 ,主要表现为注重培养多层次的课程开发机制系统、明确它们之间的主导性与补偿性关系、尊重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引入和发展社会参与机制以及加强和先进教育系统之间的联系等。在当前我国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 ,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值得认真研究和吸取  相似文献   

13.
王利 《成才之路》2014,(12):20-20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一种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一门以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为基础的课程。基于课程的这种特点,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很难编制统一的教材,只有指导纲要,让各地学校根据自身的教学需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要针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资源开发进行研究,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发展来看,学校作为学习环境一直是研究的主流。然而,随着工作场所对于员工技能开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诸多研究者开始把兴趣点聚焦在工作场所,将其视为一种学习环境和个人学习的场所。史蒂芬·比利特教授基于多年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经验,积极倡导"工作场所是一种合法、有效的学习环境"。在这一理念下,工作场所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开发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倾向性知识,从而开发工作所需的职业专长。在工作场所学习系统方面,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法与个人认识论共同推动个体学习的发生。相对于学校环境的教师教导,工作场所学习更多依赖于有经验员工的指导;相对于学校的学科知识,工作场所知识有两种(即规范和情境)存在于社会世界中,第三种知识则依赖于个体的经验建构;相对于教育机构的教学大纲,工作场所课程是一种沿着开发职业能力的活动逐步展开的路径;工作场所学习成果的认定应将职业规范知识和情境需求作为基础。针对当前国际上普遍存在的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工作场所需求的问题,史蒂芬·比利特教授倡导将学生在工作场所或项目工作中的经验与学习计划融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文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入手,通过分析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结合学校自编《心视野》校本教材开发的过程,重点探讨了开发校本课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和具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课程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教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分析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从该课程教材开发的出发点、基本思路和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基于课程整合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开发。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走专业化发展之路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目前,在一些课改实验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非常活跃。但有的学校将开发校本课程看成就是自编教材,持这种观点的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主要是由于教材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甚至就是课程本身,所以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自然联想到编教材、印教材和发教材。  相似文献   

18.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及其科目设置,它只有而且必须通过师生课堂的活动才能为学生所掌握,从而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知识与素质结构。所以,课堂是课程落实的最主要、最有效的场所。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来说,课堂比课程更重要。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目的而展开的共同活动,亦即师生双方通过行为作用于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因此,从整个教育活动来说,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良否决定着课程实施状况好坏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结合学校与学生的需求,在分析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薄弱点后,开发了涉及环境教育、生命教育等领域的《地球的孩子》课程。由于纸质教材成本高、更新慢,评价得不到很好落实等原因,我们设想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构建校本课程平台,开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集成资源呈现、教师备课上课、学生互动学习三位一体的课程平台,克服传统课程的缺陷,使课程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在校本课程信息平台开发的同时,注重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融入创新教学模块,促进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的教育要求下,课程的标准已发生改变。不再是以往单纯的以课堂为课堂的教学观.而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开拓意识。新课标是在学生、教师、教材上的一次全新的创新。教师和学生是教材实现的主体与关键因素所在。是课程开发的一部分.同时教师是课堂的建设者也是教材开发的创新者。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会感觉到轻松,学生学习起来也感觉到更容易,不会为学习数学而感到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