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者们对于五帝时代存在纵向观和横向观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以社会人类学的酋邦概念来重新审视文献中的五帝时代,可知五帝时代应该是中国酋邦轮回时代史迹的历史沉淀.酋邦轮回是中国酋邦时期即五帝时代最普遍的现象,因此酋邦轮回应该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主要路径,酋邦轮回的结束,酋邦宗主权世代固定在某一氏族内部传承并为其他酋邦所承认,应该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酋邦战争与中国早期国家法律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论五帝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代的文献记载, 其历史的基本框架、社会大事以及社会性质是可信的;并已被建国以来的考古发现初步证实,约当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时期。我们认为, 应当依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称这个时期为五帝时代。五帝时代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 孕育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诸多特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形成的特点是多元的、在中原首先形成并成为全国性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巡狩作为部落联合体中最高首领对各部落的视察行为,在传说时代的五帝时期已经出现。从巡狩可以看出,五帝时期已经形成了最高权力中心,出现了种种超越血缘纽带的因素,以及反映了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巡狩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中国早期国家应囊括五帝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礼制十分重要。分封制是周代重要的礼制之一,也是三代国家成熟性的代表制度。如若追溯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要追溯及氏族部落的形成分化重组和赐姓命氏制度等,这都与周代分封制之前的早期分封具有密切联系。如何把部落氏族制下众多分立的、大小强弱相悬的部落邦族,改造为周代五等爵制那样统一集中的等级制诸侯封国体制,是早期分封出现以来始终在追求的目标。对中国古代国家文明起源的探索,就包括在对早期分封的剖析观察中。所谓普遍原理及酋邦等概念,都只能作这种研究的参考。真正要解决中国古代的国家文明起源问题,还必须到中国古代所传下、与所谓封建、分封等相关的概念或文献记载中去钩稽考索,才能取得切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酋邦战争与中国早期国家法律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酋邦战争与中国早期国家法律的起源田成有法律的起源问题多少年来一直在困扰着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和法律学的研究者。在中国法学界,围绕法律的起源曾有过激烈的争论,至今没有明确定论。近年来,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不断地引起争论,并对传统观点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7.
主权观念是中国早期国家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它的正确认识是探究中国早期国家内在特征的重要前提。主权观念在国家形成之前即已存在,对人口的占有是中国前国家社会及整个早期国家阶段主权观念的主要表现形式;主权观念的不断发展,既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确立,使国家运用经济基础进行人身控制成为可能,同时又引起了与史前传统的碰撞,形成了早期国家特有的共利观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史前社会在黄帝时期已进入酋邦阶段,并开始结成松散的酋邦联盟。随着的始政治经济的发展,联盟所跨地域及整个黄河中下游。隧盟内的政治权力结构具有宝域型的集权的特点。由于酋邦时期社会经济基础和原始政治有了明显不同于氏族部落时期的新发展,酋邦联盟最高首领职位的禅让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禅让制和世袭制冲突和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前国家王权时期的一些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9.
著名人类学家塞维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平等到不平等大抵都遵循了这样一个规律,即从游团—部落—酋邦进入到国家文明。而酋邦制则恰恰是部落到国家过渡中的中间环节,它既具有一些部落的痕迹,同时又更具国家的特点和性质。陶寺考古发掘的重大收获和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实物和资证。文章通过对陶寺遗址的主要发掘成果进行分析,探讨了陶寺文化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早期的国家形态与国家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由部落国家向统一国家过渡的历程。代表王权的王国文明与代表地域的方国文明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中华文明最终走向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天下为一家”的国家观念的价值核心就是“尊王”。“尊王攘夷”对封建国家观念以及近代中国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民族心理都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炎帝族兴起后,一部分先民傍渭水向东移动,进入冀、鲁、豫交界地带,成为黄河流域几个著名部落的集团之一。黄帝族兴起后,沿黄河向东移动,也发展成中原地区的一个强大部落集团。当时还有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他地区的蛮族及东夷族。这几个集团的交流融合是华夏族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次融合。炎黄、“苗蛮”、东夷三大集团除了和平共处外,还有激烈的兼并战争。这些集团之问的战争,加速了他们的整合。夏、商、周三代的部族来源不同,夏是黄帝后裔,商是东夷人,周则是西戎的一支羌人,均活动于中原地区,同时这里还有其他少数民族。到了战国时期,少数民族与华夏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华夏族。  相似文献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倡导教育救国,特别是他早期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造就了大批的民主革命志士,并直接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论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辩证关系,阐明了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续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文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的近代巨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国近代文学鲜明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中华民族精神的近代新变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近代新变;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近代文学都有过渡性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民族凝聚力已经成为日趋激烈的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内容。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民族凝聚力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分析民族凝聚力,能使我们对其现状和问题有一个更为客观的把握,从而增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切实提高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下逐渐萌芽发展生成的。农业文明背景下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频繁的自然灾害、合力治水、艰险的周边环境等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渊源。与此相应,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有了独特的特点,她是无声的、深沉的、包容的、推己及人的、博大的、执著的、持久的。  相似文献   

17.
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是中华民族信仰崇拜的古老图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炎黄子孙们创造的艺术形象。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本源,5000多年来,始终是一颗璀璨明珠。其新的精神内涵是“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社会主义时代开辟了龙文化空前发展繁荣的新纪元。它始终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民族文化、人民文化、大众文化;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走向世界。龙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中国,它都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8.
从世界范围来看,强调国家认同的公民教育已发展成为当前全球多元文化社会治理的核心主题。我国学术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目前集中在两个主题,一是研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多民族国情,二是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既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要产物,也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新时代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首先,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及其相互关系,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系;其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需要从政治上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道路";最后,从教育路径入手,提出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90年对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苦苦追求,90年对建设一个新中国的探索奋斗,90年对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改革创新,不仅缔造了震古烁今的历史新纪元,而且雄辩地证明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中国,才能领导和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