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技术的观点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巴恩斯以建构主义视角对技术进行了解读。首先阐述巴恩斯对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的看法及其批判“技术决定论”思想;继而着重分析了他的“社会建构论”思想,针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巴恩斯提出应当以一种整体互动的观点来对待二者才不失偏颇;最后探讨了巴恩斯技术观的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2.
“趋同论”是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趋同倾向的理论。它构建于“技术决定论”和所谓工人阶级与资本主义“一体化”的理论(即“阶级趋同论”)之上。“技术决定论”把生产力、科技的作用绝对化,撇开生产关系来谈生产力和科技对社会的作用;“阶级趋同论”则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而否认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两者前后呼应,由此得出两种制度“趋同”的结论。其理论实质是通过抹煞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和两个阶级的根本对立,达到美化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在与主体的关系中生成价值并表现其属性。技术价值主要包括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与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技术伦理是对技术正面价值的维护或扩展和对技术负面价值的制约或控制。"技术的社会形成"理论是关于技术及其发展的社会建构或形成过程和机制的理论。马克思的技术社会论既不是技术决定论,也不是社会决定论,而是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技术的社会理论的演进遵循这样一条轨迹:①起点:技术决定论;②对技术决定论的批判和社会建构论的兴起;③社会建构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④技术与社会折衷的理论。在此基础上,章对于技术社会理论发展的现象、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实质,以及国内技术的社会研究中的问题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庄子、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论均具有开创性。其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 ,着眼于对审美主体心理的分析 ,并且重视从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二者的差别在于 ,庄子的理论出发点是其人生哲学 ,而康德的理论出发点是其“批判哲学”;庄子认为审美主客体是相融的、“物我同一”;而康德认为审美主客体是彼此分立和对立的 ;这种主客意识的不同导致了二者理论的彻底与不彻底之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等教育教学存在着浅表化、形式化、短视化等问题,理解与实践“深度学习”是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振大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主动的知识建构,但“知识建构”与传统教育观中的“知识传授”并非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是分别站在“教”与“学”立场的两种对大学生学习的不同阐述。大学教师应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关系,探寻一条指向学生深度学习中知识建构的教学路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育的重要根基与关键目标;“全景式”呈现知识,引发学生的具身学习;挖掘知识的负载价值,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7.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论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由于教与学二者关系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的多维性,对二者关系的理解提出过种种命题,呈现多种学说纷争的局面。其中,有以哲学认识论为基础的“矛盾主次关系论”、“内外因关系论”、“主客体关系论”;有以“三论”为基础的“施控、受控关系论”、“信息传递关系论”;有以教育学为基础的“知识授受关系论”、“教师主导论”、“主导、主体结合论”;有以社会学为基础的“交往关系论”;等等。上述种种命题都有各自立论的依据,从不同的维度对教与学的  相似文献   

8.
拒斥二元对立、否认意义的确定性是解构主义思想的核心。通过解构,对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进行了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两者不是那种传统概念中的二元对立、一元中心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的共生关系,即-它们都是翻译的本质属性,并非谁更优于谁。在解除该二元对立的同时,也应建构二者在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9.
“教育有无目的”是针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这一命题提出来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在“教育作为工具”和“教育作为生活”这两种不同语境中加以理解和把握。“教育目的”理论充满着价值判断,“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之争,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论家所持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与冲突。在当今时代,二者应该实现统一和融合。  相似文献   

10.
曲文 《成都师专学报》2010,(1):54-57,72
韩非学说体现了对先前诸子学术的总结。对比孟、韩的政治思想,在有关民众学说的范围内,二者在民心、民产、教民三个论题内呈现思想对立的特点。这种对立的本质,是仁政论的“贵民”思想与君主专制论的“用民”思想的对立。  相似文献   

11.
在学理上,传统学者认为“道义论”和“功利论”相互对立,这是西方近代以来伦理学思想的两条主线。然而,“道义论”和“功利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层面,它们统一于人的价值,二者的统一是社会和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作为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强调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唯心史观的主体选择论,强调和无限夸大历史主体自由选择的能动性。历史决定论承认和重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它无疑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论的因素,但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在唯物史观中,只存在历史规律的决定性和历史主体的选择性的辩证统一,而不存在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在我国存在着“对立论”与“等同论”的争论,争论是实质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就必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儒学现代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到二者的互动共进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评道德建构的外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烁论把德育过程看成单纯的外烁过程,导致在道德建构中重道德教育而经道德修养,忽视甚至抹杀个体的主体性,外烁论的社会根源是封建集权和专制统治,认识根源是教师中心论环境决定论和灌输论。道德建构应走向社会道德建构与个体道德建构相统一的观念指导下的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语言获得“先天论”是普遍语法理论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一个主要争议点。通过从不同角度辨析先验前提假设与其理论建构的内在关系,我们发现先天论并非生成语言学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从认知发展的观点看。完全从“内部”探究语言的途径,过于排斥经验科学的“外部”方法和思路,同样会影响理论建构的开放性,并给它带来许多疑难和局限。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上 ,关于人是否存在意志自由的问题 ,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绝对意志自由论、行为决定论、马克思主义的相对意志自由论。这三种观点对预防犯罪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绝对意志自由为基础 ,在预防犯罪上产生了刑罚预防论 (包括重刑预防和一般预防 ) ;以行为决定论为基础 ,产生了社会预防论 ;以马克思主义相对意志自由论为基础 ,产生了刑罚预防与社会预防结合论。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预防犯罪模式存在弊端的同时 ,提出了变“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为“以社会预防为主 ,刑罚预防为辅”的科学的预防犯罪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短缺的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决定论 围绕如何解释社会主义经济中总供求缺口的形成、寻求消除短缺的途径,我国经济理论界先后提出了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决定论(以下简称需求论和供给论)这两种理论分别代表了我国经济理论界对短缺成因的两种不同解释和消除的两种不同政策主张。因此,如何评价这两大理论,是推进短缺研究、发展短缺理论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制订正确的反短缺政策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丹尼尔“文化矛盾”论从属于其文化观念逻辑,又与“图式无效论”互为表里,其技术决定论视域规划了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判断,由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矛盾”而求助宗教精神实则开错了药方,对“文化矛盾”论的再审视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思想廓清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9.
王南湜教授关于马克思哲学中决定论与能动论之间张力问题的“近康德阐释”存在着从学理依据到论证环节的多重问题,正是这些问题与马克思思想历史发展轨迹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了其分析逻辑的摇摆与混乱。如果将决定论与能动论之间的张力问题转换为科学的决定论是否能够逻辑地发展或推导出人的主体性实践的问题,那么,这一问题早在马克思“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以及恩格斯“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的思想中得到了合理解决。因此,回归恩格斯继承自黑格尔辩证哲学的关于自由与必然之间关系的科学论述,是求得这一问题科学解答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20.
在文艺学的研究方法中,存在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对立。“科学性”主张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文艺学。“价值性”则主张用人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艺学。本文对这两种取向展开论析,阐述二者之特点及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