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蝶 《教学与研究》2023,(10):127-136
齐泽克宣称后马克思时代意识形态的主导模式已经变成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他围绕“幻象与现实”的关系,通过将精神分析理论中幻象和现实的含义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中虚假与现实的含义交织在一起,并刻意不加区分地混用,以此建构了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通过商品交换活动中人们误将商品和货币的抽象普遍性认成了真正实体,从而倒置了抽象普遍与具体特殊,以此说明犬儒主义意识形态的运作原理。最后用“律令就是律令”这一命题的自我阐明过程和将意识形态幻象与信仰类比,去解说意识形态幻象的运作方式。齐氏的论断看似是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颠覆,实则并没有越出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框架。当今社会日益增强的符号性网络的权威性作为齐泽克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本质上也并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有根本差别。  相似文献   

2.
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学说深受拉康的影响.他以拉康的精神分析和主体批判理论为其意识形态学说的基础,把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并将其转化为一种激进政治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现象进行了新的探讨和剖析,拓展出一种关于意识形态的新的理论场域.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在对主体进行建构的同时也造成了"真实的缺失".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更是一种"社会存在",而我们自己就置身于意识形态幻象所创设的社会存在的环境之中.齐泽克将意识形态幻象划分为自在的意识形态、自为的意识形态和自在自为的意识形态,他指出:人们试图走出意识形态的动作恰巧是人们被"拉进意识形态的方式";人们借以衡量意识形态扭曲的中立的标准、超意识形态的依据以及纯形式的操作程序所带来的深层效果或许是最为纯粹的意识形态.齐泽克把意识形态看成是支撑现实的幻象建构,认为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就是通过整合与维系社会关系强化人们的信仰与服从,并修饰和填补能指秩序的裂缝,赋予其一致性的意义,从而消弭社会对抗,实现社会整合.齐泽克关于意识形态消弭社会对抗的"不可能性"的论述,则明显表现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3.
自从齐泽克进入我国学术界的视野,国内关于齐泽克的研究备受关注。从目前的学术成果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不只是停留在对齐泽克的著作译介层面,也逐渐深入齐泽克的理论研究维度。学者们从齐泽克的意识形态概念、齐泽克与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异质问题以及意识形态主体性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但仍需深化对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及与之相关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思想内容涉及广泛,对其思想进行学术渊源的梳理,将有助于挖掘其思想的本质内核,有助于理清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脉络。纵观齐泽克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的意识形态理论思想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与弗洛伊德、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同时也源于对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以及拉克劳、墨菲的激进民主政治理论的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5.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的高级研究员、欧美多个大学的客座教授、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重要继承人、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耀眼国际学术明星之一.齐泽克通过“斜目而视”的方式去解读大众文化,既有对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实在界”、“幻象”等核心概念进行了重新阐述,又继承并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同时又将这些理论娴熟地运用到对流行电影、小说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6.
齐泽克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有着相当独特的认识。他认为,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展开的批判是“征兆性的”——他寻找既定意识形态的崩溃点,以既定的意识形态的逻辑,从内部将其一举推翻。但是,他反对将意识形态视为对社会存在的“虚假意识”,认为意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存在”。并且,齐泽克更重视从精神分析层面去理解意识形态,这是他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7.
启蒙运动以来,主体从神圣世界解放出来,逐渐在尘世的世俗世界占据位置,成为现代哲学中一个永不消退的游荡的幽灵。但是,在现代性社会中,主体被异化,主体已经变得犹如“空心人”,令人不安的背离与可怕的自然灾难使主体变得焦虑。哲学家们不知疲倦地重构主体性,齐泽克当然也不放过这个任务。齐泽克从分裂主体入手,嫁接拉康精神分析学,缝合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理论,在意识形态的存在论层面作出当代回响。但是,这种拜物教式的主体重构,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真正重塑主体。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技术的区分表现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跃迁,技术作为介入主客关系间物质实践的理性方式.其本质在于它与自然和社会所处的区域性的世界图案及条件性的有效制约,技术统治论的核心观念混淆了科学理性与技术行为质的区分,并割裂了二者与人文精神的有效联系,从而陷入政治性意识形态幻象的错乱之中。  相似文献   

9.
齐泽克认为人们试图从意识形态中走出来,但不可避免地又重新陷入到意识形态之中,为此齐泽克首先通过症候解读和话语分析两种方法完成了对非意识形态向自在的意识形态颠倒的分析.其次,通过阿尔都塞式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完成了对非意识形态向自为的意识形态颠倒的分析.最后,通过对超意识形态机制和后意识形态的分析完成了对非意识形态向自在自...  相似文献   

10.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20
在萨特的戏剧《苍蝇》里,有大量关于"太阳"的描写。本文对"太阳"这一审美幻象的意蕴进行了历史性描叙,并试图发现《苍蝇》中的"太阳"的政治含义。结合《苍蝇》产生的历史语境和萨特思想发展的状况,参照"太阳"幻象出现的上下文关系,本文认为,"太阳"这一隐喻,实际上象征了当时纳粹的强权统治及其统治方式——意识形态暴力。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玄幻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新兴的一种故事类文本。然而相对于现在玄幻小说创作和接受的繁荣状况,专业评论似乎显得有点缺席。为了便于人们认识和把握这一文学类型或者说文学现象,文章探讨了玄幻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并立足于其基本特点,给出了玄幻小说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玄幻小说可谓集中国男人欲望之大成,即追求绝对权力、情欲宣泄心理和操控命运心理。然而在民主平等思想已逐步深入人心且逐步迈入现代化的中国,玄幻文学却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其风行的因素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4.
《桥》是一曲悠扬的田园牧歌,是一幅静谧的山水画,是对应然的理想世界的憧憬,这里远离战乱纷扰、景色优美宜人、人性淳朴善良。《桥》之美在于其虚幻性,它留给我们的不是对现实的思考,而是精神的寄托。废名通过三重梦境的建构完成了其幻想叙事,由身处现实、渴望桃源,到走进桃源、抗拒现实,再到融入桃源、超越现实,逐步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完成桃源仙境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和生命,童话的幻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植根于现实的。童话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间接地反映生活,即童话是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范围内,安房直子的幻想文学洋溢着浓厚的东方韵味。她刻意隐去现实与幻想之间的中介,营造神秘的气氛,形成自己的幻想样式,体现了安房直子根植于童年经历、东方哲学和民间信仰里的艺术个性。安房直子的幻想主题,主要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既反映了她的东方传统的世界观,又透露了她作为现代人的心灵焦虑。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爱情书写,本质上是一种爱情想象。从历时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想象有过几次大的修辞策略调整: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想象→收缩爱情想象空间→关闭爱情想象空间→爱情想象的意识形态突围,分析这种调整的深层规约,可以反观文学修辞中意识形态介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