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国富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3):59-62
内贾德总统上台以来在核问题上采取的强硬政策,反映了伊朗新政府外交政策的新取向以及对安全环境所作的战略性判断。对伊核问题,美国态度强硬,欧盟则主张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2005年8月伊朗恢复核转化活动以来,伊朗与美欧关系陷入紧张之中。目前仍在进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尚未作出将伊核问题提交安理会的决定,围绕该问题的紧张局面还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伊朗核开发的不断进展,伊朗核问题的主要矛盾不断转换,从没有争议发展为美国对伊朗核意图的质疑,从美伊双边矛盾演变为国际多边交锋,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处理的核能开发争端上升为安理会关注的世界重大安全问题,最终表现为伊朗核扩散危险与国际社会反扩散、防扩散努力之间的矛盾而陷入目前的僵局。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论述了中伊关系的悠久、丰富、平等互利的特点,阐述了伊朗开发核技术的复杂原因以及中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分析了中伊关系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中国伊朗共同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石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24(5):103-104
伊朗在两年的时间里两次爆发核危机,有其历史根源,也有其现实原因。在每次核危机中,伊朗政府都能够审时度势,采取稳健务实、有利有节的外交策略化解危机。然而,美国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根本矛盾决定了这一问题必然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综合各种因素分析,美国在近期内暂难以对伊朗发动战争,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发展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志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2):47-52
冷战期间,伊朗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下开始发展核计划。20世纪90年代以来,伊朗的核开发主要是在与俄罗斯的能源和技术合作下进行的。2003年2月伊朗秘密核计划曝光以来,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围绕伊朗是否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是否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以及是否全面中止浓缩铀活动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伊朗、美国、欧盟、俄罗斯在此问题上都持不同的立场。中国政府强调伊朗核问题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7.
伊朗核问题由于其敏感性和复杂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自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后,联合国四次通过对伊朗进行制裁的决议,望其能够停止铀浓缩研究,进而放弃谋求核武器计划。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伊朗方面没有做出实质性的让步,结果不令人满意。围绕制裁效果来看,各国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究竟国际制裁在伊朗弃核问题上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制止伊朗发展核武器除了高压与接触两种基本途径外,是否存在第三种途径,是哪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制裁的效果,文章希望通过系统分析得出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伊朗核开发尽管自1967年起步以来一直波折不断,但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伊朗历任领导人仍不道余力地持续推进核计划.2011中东局势动荡,伊朗核问题再次成为各方焦点.伊朗的安全顾虑、政治抱负、经济理由等成为其不懈追求核能开发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9.
席鸥 《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2008,(1)
最近,伊朗核问题再次风生水起,美国总统布什扬言,外交途径虽是当前解决伊核问题的主要手段,但不能排除其他选择。以色列领导人也多次公开表示将对伊朗实施先发制人的外科手术。2006年12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3个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要求伊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新年伊始,美、伊两国之间由于伊朗核问题而引发的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再度给中东地区笼上了一层阴影。特别是伊朗在2月15日高调宣布核成果后,伊朗核问题骤然升温,引发世界范围的广泛猜疑,使得伊朗与美国、以色列等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火药味十足,中东这个历史上的"火药筒"也因此大有一触即爆之势。但有专家指出,美国对伊朗采取大规模战争 相似文献
11.
第二届首尔核安全峰会的召开,激起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关注。作为重要的国际核安全问题,朝鲜核问题在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中处于何种地位,奥巴马政府将如何处理朝核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本文旨在探讨朝核问题自身的特殊性,分析奥巴马政府核安全政策的本质与内在矛盾,进而揭示美国新的核安全政策仍旧很难解决其在朝核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还是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将环境问题纳入中国国际战略的整体框架中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参与环境问题国际合作的进程中,中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创造性地应对环境问题,作为中国国际战略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际核机制的建立旨在规范利用核技术行为,保障整个人类的安全。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国际核机制面临着种种挑战,但另一方面冷战后的国际形势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各国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继续为完善国际核机制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宋昭勋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20-22
国际新闻传播研究的不同发展时期,研究者关注的内容和研讨的重点均有不同。通过对国际新闻流动、国际新闻报道、中心-边缘结构、世界新闻与传播新秩序等几个重要术语的阐释,可以粗略地勾勒出该领域的研究概貌,以争取在全球成立更公正、更平衡的国际新闻与传播新秩序。追溯国际新闻传播理论的研究历程,归纳和总结该领域的基本观点和理论,研讨中国对外传播的不足及对策,对于走向世界的中国传媒清醒地认识不断变化的国际传播格局,切实有效地制订传播策略,在全球化下的国际新闻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秋林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3):1-4
通过对价值、体系、核心、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概念的分析和界定,从而加深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初步建立了一套以宪法为基础,以外商投资企业法为核心,结合相关国内法组成的法律体系,为我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但随着外商投资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变化,我国的外资法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学术界大都提出要对外资法进行完善和重构。 相似文献
17.
布什第一任期的外交政策多处突破了传统外交理论,国际形势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布什第二任期的外交政策关乎着国际局势的下一步走向。伊朗政策是其“大中东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美伊对抗的由来、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等因素的分析,以美军事打击伊朗的可能性为切入点,对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伊朗政策走向做出了初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