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势存在于文章之中,它不仅能体现出文章作者的自身素质,而且使读者的思想得到感化,是建构文章风貌的因素之一.气势是文章写作的启动器,是构筑文章的凝聚剂,是读者赏读文章的向导.取得气势的方法一在文章内容的传载中取得;二在文章体式中取得.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气势是指文章信息的流态与作功动势。气势是我国文章学,一个重要范畴,其基本观点主要体现在文章写作、文章构成、文章阅读的论述中:1、文章的气势来源于作者的“气”。作者思想道德的“积”,在生活实践和做学问过程中养成的气质性情、志趣才华,特殊遭遇形成的胸臆心态以及生理年龄劳逸程度而影响的血气精力,是文章写作的原动力,造成文章的气势效应。2、有“形”之文,它的构成应有一种义脉和势态去凝聚,这便是气势。3、气势是吸引读者赏读,帮助读者理解的向导。  相似文献   

3.
周.com语录:写作不仅仅是把立意交代清楚,把故事叙述完整,还要讲究文章的气势。而气势除了具有演讲般的语言外,更需要对命题不停地追问。  相似文献   

4.
文章既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写作主体心理的外化,也是一个对策系统。文章功能先决于写作主体的对策取向即写作目的,又在传播过程中逐步丰富、提高、变异。文章有传讯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凡是由实在信息集合而成的文章都真有传讯功能;教化功能有的是写作主体经意赋予的,有的是阅读主体自觉读出的;审美功能是写作主体给出的,但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美主体对文章美的敏锐感悟。  相似文献   

5.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证、论据,在议论文的写作中,缺一不可.要想使文章充满气势,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那么日常生活中材料的积累,写作中材料的筛选、材料的论述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 《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  相似文献   

7.
形式多样的文章体裁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和写作主体的关系如何;写作主体的思维对它有着怎样的影响和作用等等,是我们以往在研讨文章体式时注意不够或论及不够充分的地方。本文试图以写作主体的思维方式与文章体式的关系为线索,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女性作家以小说为代表的叙述类文学作品中呈现的主要写作向度为家国、河山.这种写作向度,显示了女性在"抗战"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对自我主体在社会中存在地位的思考与期望.特别是丁玲的小说作品,既有其作为国民的"为革命"的大气势,也有其作为女性的"为自我"知识分子式的细腻反思,两种写作思维在其作品中互相交杂、碰撞,显示出此时期在抗战主流话语下,女性写作中女性意识的自觉遮蔽与自觉觉醒.  相似文献   

9.
排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式。它以一泻如注的气势,整齐划一的形式,重叠往复的音韵,成为文章中被人关注的语言亮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要继承和发扬古人的优良写作传统,通过增加论说气势,提高可读性和感染力。气势是评论从内容到形式的有机呈现。有效地将内容外化为形式,用形式为内容服务,是写出评论气势的关键。采用有效的说理方法,精心建构文章结构,注重修饰语言,能够增强新闻评论的气势。  相似文献   

11.
正文章富有气势,往往会更具有感染力。可怎样才能写出气势呢?方法很多,比如连用问句,妙用排比或反复,巧用整句等。这些方法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最为重要的是作者在写作时要有饱满的感情。这是让我们的文章富有气势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2.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13.
文气指贯穿文章里的气势 ,注重文气是古人很推崇的写作之道。文章的气势从何而来 ?这首先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决定的。不过 ,精心构思 ,巧妙运用修辞方法 ,也是造成文章气势的主要方面。一、根据表达的需要 ,灵活运用长句和短句 ,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长句 ,结构严谨 ,一气呵成 ,表意细致、精确、严密 ,使语气连贯 ,气势畅达。例如 ,“我们能否在新时期中 ,驾驶中国革命这条航船 ,乘风破浪 ,使我们的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建设比较顺利地进行 ,不要经历过去那么大的曲折 ,不要付出过去那么高的代价 ,而取得使…  相似文献   

14.
综观近几年的广东省高考英语的基础写作内容可知,它的题材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时事热点相关.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平时练习中教师就要加强学生解题技巧的指导,而教师指导学生基础写作时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仔细审题,明确具体要求. 基础写作的内容是被限定的,所以在写作之前一定要认真做好审题这项工作.首先,要求学生认真审好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信息.根据写作内容确定文章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要注意所写的文章运用何种题材,学生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和方向,注意[写作内容]中相应的提示组织写作材料,争取不遗漏任何关键的信息.其次,审题还包括审好写这篇文章的主体时态和主体人称.近几年常考查的主体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别具特色,精彩纷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具"形象美"……在平时练习写作时,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使我们文章的语言变得"靓"起来,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16.
写作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很多困境:写作主体出现个体化断裂;多元化下的非多样性创作主体;市场成为写作的"无形之手";创作与炒作联手开拓写作市场.这是写作市场化大众化必然付出的代价.目前的困境是文化大众化必然的阵痛,是全球化共同的现代化难题;大众化呼唤文化的自身提升、呼唤文化责任意识,才能实现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写作学的发展和作用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具体写作,更是为了使写作主体即作者能够通过写作完善自己的德学甚至是人生.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文章流灌着写作主体浓浓的情思.情感不仅驱动文章写作,而且还牵系着整个写作过程,因此作者为文时,要合情取旨,缘情取物,顺情成章,依情定语.文章写作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文体意识是写作主体的写作意识的最重要内容。它是指不同文章体裁的性质、特点、规范、规律和要求在主体心理上的建构,即在主体精神世界形成文章图样意识。明确的文体意识对于写作主体的读写实践尤其重要。写作主体只有具备明确的文体意识,才更有利于实现成功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秘书实用写作主体有着不同于文学创作主体的特征,这主要是:立意主体的虚拟性;表达主体的限度性;写作情感的间接性;创造个性的隐匿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是秘书人员逐步提高实用写作能力的前提.而在这个前提下,从审度时势、足文主体、人格转换几方面进行写作主体的自我养成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