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以及域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比较,阐明了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进而对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思考,目的在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调解制度基本类型之一的诉讼调解被广泛适用于我国民事诉讼、刑事自诉及附带民事诉讼、行政赔偿诉讼中。我国成文法原则上否定了行政诉讼适用诉讼调解的可行性和合法性,但在司法实践中,以协调为手段,以和解为目的的行政诉讼"和解"或"协调和解"开始出现并得以广泛应用。将无法律规制的协调和解机制转化为法律制度框架下的行政诉讼调解,才真正符合现代民主法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陷入了两重困境。在理论上,由于“公权不可处分”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相去甚远,其合理性饱受质疑;在司法实践中,该制度已被法院和当事人所规避,其规范性功能已被架空。基于我国行政法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的双重考量,建立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我国法律规定行政诉讼法不适用调解的原则,本意是防止行政主体任意处分其不可处分的行政管理权,其防范的对象应当是作为被告的行政主体。尽管“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已成为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之一,但在现实的行政审判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调解结案的案件。由于没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导致了一些社会公益遭受侵害和相对人利益遭到损害。该文通过对行政诉讼适用调解的法理分析,论证了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建构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进行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列入人大立法计划,有关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再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笔者认为,中国有确定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为了使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正常运转,在确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原则上不允许适用调解的方式审理行政案件,但审判实践中适用调解却成为公开的秘密,理论界对此也给予了很好地辩解.然而,由于对行政诉讼特殊性和中国法治状况的无视,理论界有夸大调解制度积极作用之嫌.实际上,对调解制度的适用应当给予理性认识,如何完善和健全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才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权不得处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地位不平等,这两点作为我国行政诉讼法不确立调解程序的理由并不充分。域外行政纠纷诉讼和解和诉讼外调解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程序的确立提供了样本。原告被告的利益契合,单一司法判决程序的局限,避免因非正常撤诉而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些表明行政诉讼调解具有正当性基础,我国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程序。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调解在审判实践中大量存在,需要确立专门制度加以规范。行政权的非绝对不处分性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设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是推进行政讼诉法制化进程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将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是个必要且可行的制度。行政诉讼解决纠纷的目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和行政诉讼当事人法律地位的平等为该项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现实基础。调解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范围和具体制度的设计使这项制度更具有生命力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学术界对行政诉讼调解的理论依据存在重大分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视角过于消极或过于夸张。我国应当采取积极而理性的态度,以服务行政理论作为行政诉讼调解的直接理论依据,并遵循法律下的三权分立原则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诉讼有限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这对行政纠纷的解决有诸多消极影响,本文在探讨行政调解常制度合理性的基础之上,对我国行政调解制度的建立提出一些初步的设想,即本着自愿、合法、便民、高效的原则,明确可进行行政调解的范围、规范法官对调解的介入及赋予调解书执行力,设置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诉讼调解在现行司法实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调解本身也暴露出一些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诸如诉讼调解是否存在让无理一方获得不当利益、当事人是否真的享有完全意思自由、调解能否实现公平正义理念、调解是否会导致恶意诉讼和虚假诉讼增加、调解会不会引发诉讼膨胀等。本文在讨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诉讼调解应该坚持的原则进行梳理,即事清责明原则、合法性原则、可执行性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群众自治制度,是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武器,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新任务的挑战,必须不断健全人民调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保障稳定、和睦关系方面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特色的处理民事纠纷的传统方式,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曾经得到西方国家的肯定并被誉为"东方经验"而加以学习借鉴。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我国曾经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制度以及对法治的相对忽视,法院调解制度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特点。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然价值和效用,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被国内的专家学者誉为"优良传统"并被国外称为"东方经验"的法院调解制度,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种民事诉讼纠纷的活动中。本文旨在通过对法院调解的相关特性、原则的诠释和分析,从而力图提出一种符合现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基于调解的特殊解决矛盾方式,委托调解对于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社会纠纷处理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公证机关作为见证社会矛盾、社会纠纷发展的中间一环,其作为委托调解的主体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当然,公证机关的委托调解必须依托法律进行,遵循调解的一般原则,即自愿、及时、保密的原则,遵循一定的程序,确保调解的公正,更为关键的是公证机关委托调解处理的案件应与其公证的业务紧密相连,从而保证受托案件的处理及时、准确。  相似文献   

17.
行政调解与行政复议调解、仲裁调解以及信访调解分属解决纠纷的不同救济途径,四者虽有所不同但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在我国,由于行政调解在法律制度层面固有的不足,致使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行政调解主体不明确、范围过窄、程序混乱以及法律效力较低等诸多问题。需探寻这些问题的成因,吸收行政复议调解的权威性及效率性、仲裁调解的合法自愿性及程序规范性、信访调解的主体多元性等优势来弥补我国现有行政调解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享有“东方经验”美誉的调解制度受到了高度重视,其应用实践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我国,这一禀赋着“和合”文化和传统伦理价值的制度,在经历了兴盛、衰退、复苏这样U型发展过程后,进入了制度发展的瓶颈期。如何使这项独具魅力的纠纷化解制度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无疑成了我们今天必须加以认真思考的问题,面对美国调解制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我们认为存在诸多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借鉴,对于推动我国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的人民调解制度得到国际上的极力赞誉,被称之为“东方经验”、“中华民族的创举”,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化基础,得到中国传统化和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支持,继承了中国古代民间调解的优良传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奠定了基础,目前已形成了遍布全国城乡、厂矿企业、事业单位的人民调解体系,并在预防和调解民同纠纷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目前的新形势下,首先必须保持人民调解的民族特色,认真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强化功能,健全组织,提高调解人员水平,并需要进一步解决调解协议的效力问题,制订人民调解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主流意识将诉讼手段推崇至解决纠纷的第一乃至唯一手段,加之立法滞后、自身效力薄弱,人民调解制度在我国纠纷解决体系中日渐萎缩。但“诉讼爆炸”、诉讼迟延、诉讼成本高昂现象的出现,又使社会意识重新转向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诉讼自身的弊端,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良性互动、彼此支持的有效机制。我国上海等地的司法实践,为探索人民调解与诉讼程序有效衔接机制提供了实证考察的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