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人们素有移居海外的习俗。在早期的福建海外移民中,妈祖主要起航海保护神的作用,而当福建移民抵达海外移居地时,他们也把妈祖信仰带到了新的地方,并赋予新的使命,使妈祖宫庙成为联络乡谊、增进感情、共谋福祉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2.
妈祖信仰是东南亚华侨华人的主要宗教信仰之一。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具有道教性质,但也表现出某些佛教色彩。东南亚华侨华人的妈祖信仰活动,在很多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5,(4):11-15
马来西亚的妈祖宫庙作为当地华人精神信仰的载体,随着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和迁徙而逐步发展起来,而且个别宫庙还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其独特的文化功能特点在海外华人群体传播妈祖文化、形成宗教信仰认同、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潮风起云涌之时,新加坡华人社会掀起的女学运动亦蔚为壮观。与中国不同,移民时代新加坡女子教育之发展呈现出浓厚的社群属性,它具有灌输政治意识、促进华人社会发展等社群整合功能。在办学机制方面,新加坡华人社会则依托社群力量筹措经费和召集师生,加以制度化的管理,从而推动女子教育发展。华人社群与女子教育的紧密关联,亦表明女子教育发展对当时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家庭、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移民时代的新加坡华人社会中,自中国南来的华南移民往往聚合为不同的华人社群以便更好地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由于处于与华南民间社会不同的社会环境,新加坡华人社群并非中国祖籍地社会结构形态的简单移植,而是在新加坡本土社会变迁场景中重新建构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传承自华南祖籍地的宗乡观念、神明信仰等中华传统民同文化资源经过自我调适后仍然能够以新的方式继续发挥社群整合的作用,经济实力发展状况成为推动新加坡华人社群建构的进度与程度的重要基础,而血缘、祖籍地缘、神缘、业缘等多种纽带的并存作用则表明新加坡华人社群整合的认同纽带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6.
泰国的华人普遍崇信天后妈祖,尤其是福建人、潮州人和海南人,妈祖庙宇散布泰国各府县,妈祖信仰在泰国华人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泰国华人社会发展、华人成功融入泰国社会、泰国华人海洋经营以及中泰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始于宋代的妈祖信仰,发源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历经几代的发展,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沿海地区,妈祖拥有着诸多的虔诚信众。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有5000多座妈祖庙和2亿多妈祖虔诚信众;随着华人的足迹传播,妈祖信仰不仅从福建传播至台湾地区,而且还走向世界各地。1.妈祖信仰有利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作为辛勤、责任、救死扶伤  相似文献   

8.
妈祖信仰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文化认同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仰为载体建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妈祖信仰是马来西亚华人的主要信仰之一,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华人共同意识,组织华人参与集体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在马来西亚种族多样、文化异质的多元社会里,妈祖信仰通过仪式、建立会馆组织等途径建构了华人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探讨生长环境和现实中神灵庇护特别是政治上的需要与施琅笃信妈祖的关系。论述施琅通过捐资修庙敬拜妈祖、上奏朝廷褒封妈祖等行为进一步推动妈祖信仰的传播。指出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对推动当前两岸关系的发展仍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指出景德镇历史上便是外销瓷最为主要的产地之一,景德镇的福建会馆天后宫是伴随着陶瓷贸易的发展而修建的,是景德镇瓷器海外贸易的直接见证。概述景德镇天后宫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妈祖信仰移植的原因与作用,说明信仰移植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伴随着移民、贸易等,都会产生民间信仰从一地移植到另一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指出近20多年来,福建的妈祖信仰在传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而莆田在福建妈祖信仰中占有特殊地位。福建妈祖信仰新特点也给台湾民众和社会带来了若干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源自东南沿海莆田的妈祖信仰在马来西亚影响深远,从其宫庙的分布可见一斑。其宫庙大多与地域性会馆相结合,配祀神也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等特点;其中妈祖信仰的社会功能独具特色,对当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闽南千年古镇旧镇有三座妈祖庙,保存数方石碑和崖刻。通过考察漳浦当地的妈祖信仰习俗,解读文物、文献资料,对理解明清时期闽南的乡村治理可得到若干新的启示。明中后期,妈祖的神职扩展,成为乡民聚集人心的精神纽带,妈祖信仰成为不同姓氏的乡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的有力推手。妈祖庙成为乡规民约的发布地、道德教化的核心区,平息和调解民事纠纷的裁决所。  相似文献   

14.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5.
自华南迁移南来新加坡的中国移民几乎均与"移神"相伴。这些跨境南来的中国祖籍神明,不仅带来了中华传统民间信仰文化,还将其诸多仪式传统移植而来,并延续至今。然而,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受到新加坡本土社会环境,以及中新两地关系等多种因素变化的影响,在力图传承中国祖籍地庙宇宗教仪式的同时,移植南来的中华传统民间信仰仪式亦不得不自发或自觉地进行各种适应性自我调适以求生存与发展,并进而演化出若干与祖籍地庙宇情形不尽相同的文化形态。换言之,当代新加坡华人民间信仰仪式形态并非中国祖籍地的简单移植,而是在新加坡本土社会变迁中经历着一个传承与变异共存的再生与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妈祖信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诸多社会思想的矛盾统一。传统尊卑思想的矛盾与统一、追求多元一体的矛盾与统一、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与统一是妈祖信仰中社会思想矛盾与统一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民间信仰是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百姓的生活、生产等各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影响。当人们向外迁移时,原居地的各种民间信仰往往也随之传播到迁入地,并在移民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台湾的闽粤客家移民为例,探讨民间信仰在移民社会的传承与变迁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妈祖信仰起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宋代是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先后有乡土渔民、各地海商和地方士绅官宦等不同群体加入信仰妈祖的群体之中,并成功地进行了自下而上的等级扩散,最终妈祖信仰获得了官方的认可.官方根据实际需要对乡土化的妈祖信仰进行了标准化重构,并与民间达成了契合,实现了对国家权力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17,(1):14-19
借用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提出的"神的标准化"概念,剖析妈祖信仰兴起与国家政权之关系,列举妈祖神像、称呼、仪式、信仰功能等在地化现象,认为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环境推动和风俗文化助力是妈祖信仰在地化的三大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阐述施琅收复台澎,建立军功,并善用当时的妈祖信仰;目前尚未有人从“金鸡”谶言的角度对施琅与妈祖信仰的关系加以分析;施琅巧妙利用当时流行的谶言,结合妈祖信仰,来为自己的主张与功绩寻求正当性,缓和与朝廷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