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对话描写中让人物说“自己”的话,保证语言个性化,是写活人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描写人物对话要做到“话到人到”,即人物一张口,其性格就立现,其形象就栩栩如生展现在你面前。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物说“自己”的话——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读到汪曾祺的一篇散文《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的学生,在写作上深受老师的影响。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回忆了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的点点滴滴,其中对老师是如何教学生创作的,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读完全文,禁不住感慨:沈从文先生不愧为一代宗师,不但文章写得好,还深谙作文教学之道。他的许多做法,对我们今天的作文教学依然有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运用了不少对话。由于这些对话运用得巧妙、贴切,就使文章更加生动、传神。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巧用对话的呢?鲁迅先生在谈创作经验时曾说过,作品中写人物对话,应该做到即使不描写人物的肖像,也应该使读者看了对话,“便好像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作者所写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李敏  黄亢美 《广西教育》2006,(7A):49-51
第一课时 (让学生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 师: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是什么? 生:对话。 师:(板书:对话)作者在这篇短文里,除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其它都写人物的对话,事情在对话中进行,对话完了,事情就结束了。可见,写好对话是相当重要的。作者在文章中是怎样写人物对话的呢?  相似文献   

5.
在对话描写中让人物说"自己"的话,保证语言个性化,是写活人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描写人物对话要做到"话到人到",即人物一张口,其性格就立现,其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物说"自己"的话--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除了写人物的外貌、活动、心理活动以外,更重要的是让人物自己说话,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他们的性格、品质,使人物成为有形、有声、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鲁迅先生曾说:人的语言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所以,写人必须重视写好人物的语言。如《列宁和卫兵》一文里有这样一段对话:同志,您的通行证?哦,通行证,我就拿。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你做得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喜欢阅读小说,小说中鲜明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很吸引人。如果有人问:这部(篇)小说为什么让你着迷?可能一些同学们除了几句简单的“写得好”“情节惊险刺激”“主人公让我喜欢”之类的话以外,就再没有更深层次的表达了。换一个要求,让同学们写小说评论,许多人就感到难以下笔。其实评论小说不可怕,对于初中生而言,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篇写人的作文生动不生动,感人不感人,关键是“这个人物”写没写活。也就是说有没有捕捉到“这个人物”的“一刹那”,并在这“一刹那”中给人物“拍摄”几个“特写镜头”,让读者的心受到震动。因此,我们作文时,一定要捕捉住人物的“一刹那”,写得生动具体,写得活灵活现,打动人心。在这方面,很多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在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时,对外貌描写、行动描写一般都比较重视,而对语言描写却往往容易忽略,常常喜欢以作者的语言来描叙不同人物的语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腔”,或者说“作文腔”。这种不考虑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等特点的众口一词的语言其实是最呆板、最没有表现力的。下面有两个人物的说话,你能看出是谁吗?“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你那皇帝,正不知我这里众好汉,来招安老爷们,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恼犯着你黑爷爷,好歹把你那写诏的官员尽都杀了!”不用说,谁都知道这是…  相似文献   

10.
作家汪曾祺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有名的西南联大读书,是大作家沈从文的得意弟子。他从沈从文那里学到很多关于文学写作的学问。据我个人看来,汪曾祺的散文即使不能说超过他的老师,也不比老师的差。我以前细读过汪曾祺的小说,也写过几篇关于汪曾祺小说的研究文章。关于他的散文我没写过,但是我知道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很了不起。我写汪曾祺小说文体特色时说过,他的小说是“散文化”的。当然这话也不止我一人说过,评汪氏小说的人大都这么说,因为这个特点很鲜明。“散文化”就是不依靠情节,不编排故事,淡淡写来,味在其中。接着说到他的小…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是当代文坛卓有成就的一位作家,除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自身才华外,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师承现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沈从文爱水,汪曾祺也爱水,沈从文的湘西水乡,汪曾祺的苏北水乡,他们无不受水影响。本文就是从水的角度去解读两人的师承关系,以利于汪曾祺作品的更好研究。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谎言     
初中毕业前两个月、一次团队活动由我来主持。活动中我突发奇想让同学们每个人写两位自己喜欢的同学,不论男生还是女生,还要写出喜欢的原因。没别的意思,只是让同学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开开心。同学们很快递上纸条。我大声念道:“我喜欢李挺,喜欢你的大个头,喜欢你乐于助人的品格。”“我喜欢李鹃,喜欢你的秀美和你黑葡萄似的眼睛。”……同学们兴致都很高。点到名的,兴奋得脸通红,没点  相似文献   

13.
学生怕作文,特怕写有人物的文章,普遍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偏颇。究其缘故,不会写人物对话是原因之一。写人的记叙文,要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里活生生地表现自己,从而表露其性格特征。写人物对话,是写活人物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学生通常只用“A”种格式,老师又忽...  相似文献   

14.
<正>写人散文怎样才能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实现人物的形神兼备呢?"典型性"的选材和描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只有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鲜明个性的"典型性"事件以及人物身上颇具标志性的外貌言行等内容加以记叙描写,才能成功塑造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写人散文的精妙。汪曾祺先生深谙此道,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选取典型性的事件,描写典型性的特征,塑造出一个典型的独立自由的西南联大教授。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无非是这么两种:一种是叙事,另一种是写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刻画人物性格上面,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具体地刻画好所写人物的性格,即如何把人物写“活”,使自己笔下的人物具有独特的个性,这是很有讲究的。有些学生尽管也很“卖力”,写时也很专注,但写出来的人物脱离现实生活,没有鲜明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作文中的人物”;而如果掌握了一些描写、刻画人物的好方法,那么即使花费较少的气力和笔墨,也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会产生如见其人的感觉。要把人物写“活”,最…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次写人的习作训练。教材呈现了两段文字,第一段是习作提示:“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这个人可能是革命前辈、英雄模范,可能是你的父母、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从书籍或报刊、电视等媒体中了解到的人……”告诉学生这次作文“写什么”。第二段文字是习作要求:“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冯至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小说,路翎、汪曾祺在建国后的小说,可以视为是“五四”文学的价值命脉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冯至的小说写了对自身力量与自身存在价值的不自信及其因之而来的寻求力量的焦虑。陈翔鹤的小说以“疏离”“孤立”“隐忧”“苦闷”体现了五四文学在十七年的某种境遇。徐懋庸的小说从人与个体视角写重要历史人物。师陀的小说体现了以下层民众为本的情怀。路翎的小说在人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层面,突出了个体生命日常生活的意义,揭示了历史进步与个体生命的紧张关系。汪曾祺的小说延续了沈从文“人性的小庙”的香火。  相似文献   

18.
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师:一见面,就想好好地考考大家。有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学过没有?生:学过。师:今天,老师把其中的第三自然段复印下来,请大家读一读。(指名一位学生)你看咱们班举手的同学好多,你推荐一个,这位。(生朗读课文)师:朗读得真好。这段写人物最多的是什么?生:对话。师:对,人物的对话。同学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作为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正是“贴”住人物来写的典范。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册选了《边城》第三章到第六章,翠翠丰富而复杂的情思感想,总借绣口传出来。  相似文献   

20.
练习课题:《玩得最开心的一次》(口头训练) 要求:以“写人”为主,要着力刻划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动作。做到合情合理、体现个性。写少年儿童更要符合年龄特证,以突出纯洁、美好的童心。《小桔灯》、《夜走灵官峡》两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范例。本练习要求学生从范例中得到启示,通过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的课堂讨论,注意到环绕文章中心,写好人物的外貌、神情、对话和动作。指导要点:1、第一步要解决好“写什么”。启发学生勾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考虑准备写哪件事。让学生在讨论中比较出写“哪一次”、“玩什么”是自己“最开心的”,以审清题意。 2、第二步解决“怎么写”。要把开心味写出来,应该着重在“怎样玩”的问题上写好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可以让学生再读读《小桔灯》中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