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遇问题是一类常见的运动学问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讲,相遇是指同一时刻到达同一位置.可见,相遇的物体必然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始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相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所谓相遇,是指两物体在同一时刻恰好出现在同一空间,所以解答直线运动中的相遇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之间的时间和位移关系.而对于磁场中的相遇问题,因其物理情境比较复杂,除了找出两物体之间的时间关系外,画出两物体运动轨迹,运用几何关系建立联系常常成为解题的突破口.下面举例分析如何解答磁场中的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3.
追击和相遇问题是物理必修一运动学部分的一类重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和相关物理量的求解,其核心是分析两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这类问题一般都源于生活实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很好地体现出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赖迎宾 《红领巾》2006,(11):32-33
两个运动物体做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做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相似文献   

5.
华兴恒 《广东教育》2013,(12):56-56,53
运动的物体相遇是运动学的一个重要模型,同学们对最常见的直线运动类相遇问题都能很好地求解,而对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遇问题不知所措,常常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求解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遇问题,关键是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还原出物理模型,然后再根据其遵循的物理关系、规律求解。在求解的过程中,既要弄清楚物体运动的时间与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6.
所谓相遇,是指两物体在同一时刻恰好出现在同一空间,所以解答直线运动中的相遇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之间的时间和位移关系.而对于磁场中的相遇问题,因其物理情境比较复杂,除了找出两物体之间的时间关系外,画出2物体运动轨迹,运用几何关系建立联系常常成为解题的突破口.下面举例分析如何解答磁场中的相遇问题.  相似文献   

7.
追及与相遇问题是高中物理中一种比较典型的物理模型,它一般涉及两个物体的运动,且两个物体各自遵从着自己的运动规律,这使得物理过程变得相对复杂,学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常因物理过程复杂而难以找到突破口。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很多,如代数法、图像法、相对运动法等。其中的代数法在这些方法中,不是最简单的,但却有较好的普适性,对学生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也都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一、运动的相关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是常见的相关分析问题.追及和相遇问题实质是研究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的运动关系,所应用的规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分析此类问题应注意:(1)特别注意明确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时间  相似文献   

9.
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个物体运动的简单行程问题的基础上,初次接触有关两个物体运动的行程问题.从一个物体运动到两个物体运动,是学生学习行程问题的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10.
相遇问题例1教学谈贲友林相遇问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主要特点在于走的人数(运动物体的个数)由一个变成了两个,需要考虑到物体运动的时间、方向、结果等问题。六年制第八册第40页的例1是相向运动求路程;例2是...  相似文献   

11.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的追及或相遇是指两物体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刻出现在空间的同一位置.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弄清这些物体是如何运动的,它们在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在空间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而且常常要抓住一些特定的临界状态来分析,这些状态又常常在时间上选取,或在空间上选取,或在运动速度上选取.  相似文献   

12.
丁玉莉 《物理教师》2011,32(6):24-25
追及和相遇问题分析的一般思路包括:(1)分析两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由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据物体运动性质列(含有时间的)位移方程.(2)找到两个关系:①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关系;②两个物体相遇时必须处于同一位置,即两个物体的位移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编写意图 小学数学统编教材第八册已经学过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它是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而在第九册中相遇问题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以相遇为主,研究两个物体在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要学好这部分内容是比较困难的。其中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时间”两种典型例题为主,求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的应用题放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学习。  相似文献   

14.
在“物体的运动”一章教学中,常会遇到有两运动物体的追赶问题,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较多,教学刊物上也有刊登,如“图象法”等.学生初接触时,感到较为棘手的原因在于这类问题中有两个研究对象.我们若能使其研究对象变为一个,则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常所遇的追赶问题是已知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情况,问两物体能否相遇,何时能相遇,何时相距最远或最近等,具有相对性.教学时不妨用相对性原理,变二为一,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徐汉屏 《新高考》2007,(9):11-13
讨论物体的追及与相遇,其实质是分析两物体在同一时刻能否到达同一位置.此类问题的求解涉及两个物体的不同运动,涉及两个物体运动间的联系,要求具有较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常见有以下几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追及和相遇问题"实质就是分析讨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问题。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图像信息题例1在一条宽马路上某处有A、B两车,它们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运动图像如图1所示,那么在0t_4时间内的情景是()。  相似文献   

17.
"追及问题"是对研究单个物体(或质点)运动的延续和拓展,这类问题常涉及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的相关运动.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所涉及的追及、相遇、相撞的问题,通常归为追及问题.追及问题主要研究同向追及问题,同向追及问题的特征是两个运动物体同时不同地(或同地不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追及问题中的相撞问题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类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能力考查不可或缺的命题素材,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分析该类问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物体的运动过程总与时间的延续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相对应),要求我们必须理解掌握物体的运动性质及规律,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多种多样,讨论这类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掌握运动学中的规律和公式,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相似文献   

18.
在相遇或碰撞问题中,如果题目没有明确两个物体在碰撞前瞬间的运动情况,则可能是两物体都运动,也可能是一动一静,这要根据题意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9.
追赶和相遇问题综合性比较强,它往往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对此类问题的求解,应仔细审题,挖掘题中隐含的重要条件,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情景,抓住物体的速度、位移、时间关系,运用数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相似文献   

20.
解决水平面上的追及、相遇问题,实质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这其中,两者速度相等,是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出现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但如果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上方法就不能照搬照用了.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