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东阳的<怀麓堂诗话>提倡以声论诗.让"声"从各种诗论、诗法中冉冉升腾,突出再现.如许诗论坚持了前人构建的纯诗学批评;确定和弘扬了古典诗歌形式主义诗论;为诗歌"音乐美"特性的再发现作出了独到的艺术贡献,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2.
宋人论诗,常好借禅以喻。在以以禅喻诗而著称的《沧浪诗话》那里自不必说,即在为沧浪所严厉叱责且又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那里又何尝不是如此?曾季狸谓:”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其实皆同一关捩,要知非悟不可(《艇斋诗话》)。”这里所说的“悟”,即为以禅喻诗的表现。宋人诗论的这种普  相似文献   

3.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岁寒堂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二书的诗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论诗崇尚诗骚、汉魏,称道渊明;高度肯定李、杜、韩、白等人之诗;肯定宋四家的转益多师。但其差异性更是显而易见:胡仔论诗兼取唐宋,认为诗歌代有才人,肯定了宋诗的成就及新变精神;张戒论诗宗唐黜宋,认为诗以代降,代不如人。尤其是对苏、黄的批评,前者体大包容,后者精深激切。二人对宋诗的健康发展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史梦兰《止园诗话》秉承清代地域诗话写作传统,"或以诗存人,或以人存诗",以纪人兼论诗体例,谈遗闻、明交游;彰懿行、导风雅;述选诗、萃诗章;赏佳句、评诗风。于漫录赏评之中,礼致前贤之意、拳拳桑梓之情昭然可见。同时,对于彰显一方艺文,弥补志乘缺如,标领北地诗话都起到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衍的《石遗室诗话》论“同光体”,从诗歌发展史的视角观照宋诗,提倡“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研究诗歌的个性化、“至”的境界等诸多理论问题,对思考中国近代诗歌及诗歌理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然而,“同光体”诗派在晚清“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因此,对《石遗室诗话》中的同光体诗论进行一番去蔽还真的探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朱庭珍与许印芳是云南近代诗坛执牛耳者,两人的诗学论著《筱园诗话》与《诗法萃编》中透露出基本相同的诗学理念,代表了云南近代主流诗学观念:倡导温柔敦厚,婉讽美刺的传统诗教;论诗尚实求变;重视诗人学与识的培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古代诗歌史,提倡转益多师,灵活用运诗法。这些基本主张的形成与云南僻处天南,与中原诗坛交流不够通畅有很大关系,也与晚清云南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明清之际,论诗之风极盛。一时论诗专著如春花烂漫,景象峥嵘而壮观。王夫之的《姜斋诗话》,堪为装点此时旖旎风光的一朵瑰葩,光泽璀璨,馨味透鼻沁心。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后半生隐居湘西石船山,潜心翰墨达四十年,筚路篮缕,著述甚丰。是明清间著名的文学家和文艺批评家。王氏论诗之著作,有《绎诗》一卷,《夕堂永日绪论·内编》一卷,及《南窗漫録》一卷。近人丁福保汇辑《清诗话》,仅撮其前两书的部分材料,编成《姜斋诗话》,收入《清诗话》中,且为这一佳构之压卷篇。  相似文献   

8.
以禅喻诗是中国古代诗话中一个重要现象。但历来学者,多只注重研讨严羽如何将禅宗思想及思维方式运用于论诗,而对诗禅特质本来就有相通之处不甚了了。其实严氏正是在认识到诗禅关系十分“亲切”的基础上,借禅为刀,揭示出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特征的。本文即以《沧浪诗话·诗辨》为中心论题,结合其他受严氏影响的诗话家的有关论述,对诗禅在特质上的异同以及在审美体验、表现方式诸方面的渗透影响作出辨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沧浪诗话》中所包含的三个问题做了理论上的评述,希望通过此番评述能够对严羽论诗的总体特色有进一步的把握,从而理解其“以禅喻诗”对于中国传统诗论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宋诗话全编》涵盖了诗论、诗话专著和主要的诗论家及主要的论诗名著,更蒐集到了至今还远未为研究者所知晓的散见于浩瀚载籍中的论诗片言只语,对治古代文学者具有莫大的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一是补阙、正误的重要资料价值。二是为作家、作品研究提供事实支撑(含生平事迹补遗;宋代僧诗和诗僧的材料补充;弥补某些人物关系的重要史事)。三是为文学史上的某些专门问题,提供佐证材料。四是艺术风格的品评,文论观点的概括,则更具有直接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注重诗人的艺术灵性,讲求实际审验,反对成法,并不意味着他对艺术构思的忽视,恰恰相反,他对艺术创作的匠心独运特别重视,提出了以意为主、运势其中的艺术思维方法,并运用于唐诗评论,在清初唐诗学中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黄金元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1):57-59,64
田雯诗歌的魅力源于诗人独特的诗学观.田雯主张学诗要融合唐宋,宜分体学习,探求源流正变,重视诗人的才力,崇尚奇丽之美,并力求自成一家,充分体现出清初诗歌在全面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追求个性的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3.
论以禅喻诗与《沧浪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繁衍与嬗变,及其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由此带来了诗与禅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并阐述了以禅喻诗的时尚性以及以禅喻诗的理论性著作《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14.
几何与诗歌     
本文通过诗歌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及概念,诗歌中的几何意象,诗歌几何题,诗歌改作几何题等问题的阐述,揭示出几何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惠特曼的写景抒怀诗,再现了美国山河的壮美,展现了战争场景的雄阔,体现了诗人爽朗的襟怀,以生动的描绘、浓郁的抒情和警策的寄意寓理取胜,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古诗词鉴赏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语文能力,近年来高考都很青睐她。高考古诗词测试的重点,是借试题来考测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感悟能力。所以,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领悟能力,已成为众多教师寻求语文突破的一个切入点。具体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强化:①感受诗人的情感美;②捕捉作品的哲理美;③领悟诗词的技巧美。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在这些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里,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愿望信仰等文化因素。因为诗歌是现实的反映,透过古代优美的节日诗歌,可以大致了解到古时的一些风俗以及古人的社会生活,体会到古代诗歌中的节日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论述柯勒律治对于田园诗的看法。湖畔派诗人作为浪漫主义的代表,其文学主张和表现手法从反抗古典主义的角度开辟了新的表现方式;但是依然是遵循文学基本原理的,矫枉而不过正。柯勒律治的文学主张,无论是文学从题材的选择,还是诗歌语言的提炼,以及诗人的情感抒发上的节制,都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编年诗文计约29首,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列举笔者的编年异议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元稹研究是一个相对萧条冷落的领域,其中不少问题至今未得到澄清。文章是对元稹诗文人物考证的一个明显实例,考证了元稹诗文6篇,涉及其中人物7人,纠正了存在的误校、误考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