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蚯蚓对明暗环境的选择实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的第4个重要实验。该实验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继续探究动物(蚯蚓)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实验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科!学概念:生物(动植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环境的改变将改变动植物的生存。实验也将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对学生进行生态教育愈来愈显得重要和紧迫.在生物课教学中,笔者着重从五个方面强化学生的生态意识.一、从实验观察入手,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辩证观点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生物依靠环境供给的物质和能量而生活,受到光、大气、水、温度及其它生物等环境因子和人的限制;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又不断地影响、改变环境,也影响人类的生存.为使学生树立这一辩证观点,我引导学生分别做了蚯蚓与阳光、水分、温度关系和菜豆的向光性、向水性实验,再通过蚯蚓生活之地的环境、菜豆生长的条件的观察,使学生弄清蚯蚓、菜豆个体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再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引入教学。情境引入是探究性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下面以一些小学科学探究课中的情境引入为例,来分析一下情境引入中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下所分析的教材均为人教社《自然》教材)课例1:动物与环境(小学五年级)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动物的生存和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三种鸟的身体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关系的研究,认识动物身体的某些形态特征总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  相似文献   

4.
《动物和环境》主要讲述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材中,编者将“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作为一个主线和实例加以探讨,因此,指导学生做好这个实验,使学生懂得各种动物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的。 做“蚯蚓的生活环境”实验,首先需要大量的蚯蚓,这  相似文献   

5.
我在三(1)班上了一堂科学课,内容是《蚯蚓》,这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的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仔细观察,通过感官和借助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从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到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根据实验结果修正自己的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6.
朴蕾 《阳光搜索》2014,(3):40-41
《蚯蚓》一课是在学生寻找身边动植物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小动物,通过感官和工具观察蚯蚓,使学生体验到使用工具比单纯使用感官更有效。在观察蚯蚓的外部特征和运动方式以及观察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过程中,学生通过提问、猜想、观察、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修正自己的猜想,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及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安排了“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实验,这一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参与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列于下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将实验探究引入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本文对如何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琳 《中学生物学》2011,27(4):45+54
饲养和观察蚯蚓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上)教材中的一个学生实验,实验要求学生采挖蚯蚓并制作饲养器进行饲养、观察和实验探究,从课本上的描述来看,本实验似乎很容易开展,但实际上由于实验教学已经是9月中旬,气温较低,蚯蚓的活力明显不强,再加上城里学生存在害怕的心理、采挖蚯蚓困难和实验设计中干扰因素太多等问题,本实验教学难以达到教学要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0.
顾书德 《考试周刊》2012,(68):156-157
作者充分利用校园动植物资源对生物实验进行改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实现不同教材的有机整合,实现教材与校园动植物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地处靠近外蒙、苏联边境的高寒地区,办学条件差,动植物的分布和温热带地区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这里的教师充分发挥能动性,克服困难比照教材和教师用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例如,我们在第五册第二课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课文中以蚯蚓为例研究动物和环境的关系。目的是指导儿童认识蚯蚓对光和湿度的反应,从而认识动物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培养儿童用差异法进行实验,以判明事物的因果关  相似文献   

12.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初一《生物学》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教材安排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认识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鼠妇为探究对象,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捕捉鼠妇,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物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爱护珍稀动物和植物》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与环境(二)》的最后一课。本单元包括“蔷薇花丛”、“食物链和食物网”、“改变生态瓶”、“维护生态平衡”等10个主题,内容包括从“小生态”、“模拟生态”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本单元旨在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强化保护环境的意识。教材内容分三部分:1.了解一些动植物已经灭绝或正面临灭绝的危险;2.认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3.写一份关于某种珍稀动植物的调查报告。为了给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学习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生物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论之一就是倡导探究性学习,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主旨是有利于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勇于献身生物科学的精神,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加强学生探究活动的的自主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材中安排有许多探究活动,如观察与思考、资料分析、调查活动、模拟制作、探究实验等,这些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资源,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途径和源泉.在教学实践中,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研究方案,肯定学生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励学生创新.学生通过探究,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快乐,不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形成新的技能,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人类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人的学习行为也表现得最为复杂多样,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更多依赖于复杂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多种科学教材上均选取了”认识蚯蚓”作为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学习单元,本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的要求设计”认识蚯蚓”学习单元的教材文本,力图体现标准中的理念与要求:如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设计学生喜爱的活动,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16.
新教材(沪科版)初三化学与老教材(人教版)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新教材更加突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验习惯的培养,将化学实验作为一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过程,增加了与实际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次县级观摩学习,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授课教师采用课件辅助、科学探究相结合等教法.整个过程的教学环节无可挑剔,可是,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时,出现了疏忽.  相似文献   

18.
<正>1教学背景和教材分析"蚯蚓"为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要求学生合作探究蚯蚓适应土壤中生活的特征。从蚯蚓的体色、体形、运动和对湿度的反应入手,让学生合力探究蚯蚓对土壤生活的适应性,仔细观察实验探究过程,描述实验探究现象,得出实验结论。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自主观察蚯蚓的体色、体形和环带,辨析蚯蚓的前、后端、体毛和刚毛,了解蚯蚓的运动和对  相似文献   

19.
已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要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生物实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生物学》中,相当部分的实验是在实验室内通过实验探究完成的,实验室成  相似文献   

20.
生物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乍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