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陆阿定 《考试周刊》2010,(55):214-215
新世纪之初,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新课程改革在诸如教育观、教学观、教师观、素质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这些理念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的核心理念,究其实质就是“以生为本”。也就是说,“以生为本”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核心”。  相似文献   

2.
许丽君 《考试周刊》2012,(23):71-72
“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地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人在课堂上都动起来、乐起来。这样一来,英语课堂自然“美”从中生。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是现代管理学的黄金法则,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和追求。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学生实际和时事热点等,总结出思想政治课教学力争做到“三转变”、“两培养”、“一提供”,方能实践“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是我们一线教师要着力研究的课题.笔者参与了学校“以生为本”的课题研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有意尝试“以生为本”的课堂探索,向40分钟要效益,构建高效课堂.现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吴玲琳 《考试周刊》2010,(48):81-8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许多教师的头脑中逐步确立和巩固,如何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在逐步开展。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中学教育要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展开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教师更新教学理念,与时代发展同步,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做到与时俱进呢?1.以生为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新理念,认识到教育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掌握教材知识的过程,更是  相似文献   

8.
"以生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正确理解“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内涵 什么是高校工作中的“以生为本”?“以生为本”就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以学生的成才、全面发展为根本。这就是学校办学的根本指导方针,其直接指向“为什么办学,如何办学和为谁办学”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陈荣华 《中学文科》2009,(5):100-100
新课程标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笔者从创设开放性问题、设置层次性问题、营造和谐关系等角度阐述化学课堂上体现“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实施策略,进而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目的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合力机制,并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在高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渐延伸出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以生为本"理念,符合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并没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理念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要发展,必须"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2.
田星 《河南教育》2011,(7):68-68
“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是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中心环节。课堂上的“以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掌握教学节奏,调整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心理内部机制,激发学生的潜在求知欲,不断开发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以生为本的课堂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学习时的角色。基于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教学目的,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要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在备课、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作业布置等环节,都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有效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在信息化教学的背景下,阐述了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教学过程的情感体验,令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中健康、全面发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刘亚洲 《教师》2012,(23):81-81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树立“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营造一种“亲师信道。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缩短师生之间、音乐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新时期高校发展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生为本”。在《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实践中,贯彻“以生为本”是高校“两课”教学的重大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人为本”的特征和在教学中转化为“以生为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为了有效地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也为了确保课程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更为了学生能够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课改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以促使学生在高效的政治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生为本"是新课改所提出的最基本的教学理念之一,该教学理念充分考虑了小学生作为"人"的人性需求,以及他们想要寻求学习发展与潜能开发的心理需要。英语学科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应以"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来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以生本课堂来促进英语教学的素质改革与高效发展。本文将从以备课中的学情分析要到位、课堂中的学生探究为中心、练习中的学生分层应落实三个角度来分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生为本”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于“教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文章结合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内容,归纳一线教学经验和相关案例,从基本内涵、实施条件、理念创新三个角度出发,对“以生为本”教学思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石颖 《地理教育》2010,(12):7-8
生命关怀是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其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都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发展,做到“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努力探索地理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方式设计和学生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生命关怀,充分展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