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宋词人王观生平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勾稽有关方志、文集等资料,对北宋著名词人王观的家世、籍贯、字号、仕履详作考订,最后推断王观约生于明道元年(1032)前后,略长苏轼几岁,享年五十岁以上。  相似文献   

2.
北宋遭受迁徒、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北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特别是唐代)的有所不同,大多表现出高矿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朱淑真是宋代一位才华杰出的女词人。其词因佳作传世不多,故鲜为人知。朱词在内容上大胆表现对爱情的追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进步意义,在表现离愁别苦时,具有动人内涵;在艺术风格上以婉约为主,清新秀丽,情致宛曲,韵味幽深,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一唱而三叹。  相似文献   

4.
北宋前期词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是北宋前期词的主体性明显增强,在多样化的题材中都有所体现。第二是在前期词人佐欢娱乐的词学观念中,诗词"其间作用,理且一焉"的创作观念和崇雅的词学审美理想出现,标志着词学思想的新觉醒。同时,前期词人以具体的创作实践,确立了新的多样化的词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5.
北宋词人对于人的存在与意义、人的生命与价值有着非常自觉的思考。在繁华盛景中,词人们却常常感慨时光流失和生命短暂,抒写人生的无奈。其作品中既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又有理想幻灭后的悲惨凄迷,更多的是摆脱不了现实烦恼和忧患所作的一种精神上的挣扎。北宋词人浓郁的生命意识和审美倾向是由北宋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特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北宋是我国钱币史的兴盛时期 ,钱币文化发达 ,素以铸造量大 ,品种繁多 ,制作精美 ,钱文书法高超 ,使用纸币———交子等著称和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7.
北宋前期词在发展中深受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地域性不平衡的特点。北宋前三朝政治环境中对南方士人的歧视排斥,限制了南方词人的成长,词坛一度消沉萎顿。真宗后期和仁宗朝词坛开始勃兴,则与南方士子精英大量进入北宋政权和文坛密切相关。北宋前期,南方、北方词人作品风格总体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分野。随着北宋前期词人仕宦经历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雅”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个重要层面。宋词的雅化,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体同诗体一样充实着雅的内质。通过对北宋词内容和艺术上的雅化及其原因的探讨,力求全面深刻地把握宋词的特征和艺术演变的轨迹,从而更好地领会宋词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9.
北宋山水画的构图不仅继承了五代时期的风格,而且具有突出的发展和创新。由于北宋画家多活动在北方,所以较适宜表现北方山水的立轴全景构图一时间占据了主要地位。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横卷、小幅和纨扇等形式,只是不普遍而已,多以半边取景,构图独特,富有诗意,为后人作画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北宋词的审美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词具有浓郁的审美悲剧意识,其生存样态包括词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词体的生存悲剧意识,词学主体的情感悲剧意识,产生这种审美悲剧意识,主要是时代悲剧心理,词体对悲情的宣泄功能,悲音为美的美学传统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尹彤 《现代语文》2010,(3):43-44
宋代闲愁词具有较高的文化认识作用和艺术审美价值,值得认真研究。北宋前期闲愁词虽然数量不多,但独特的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使它具有"闲淡华丽"的艺术特点。晏殊、欧阳修是北宋前期闲愁词的代表词家。  相似文献   

12.
宋末元初,周密、王沂孙、张炎等成为受姜夔词影响最大而又成就较高的一批南宋遗民词人。共同的人格追求、相似的人生际遇使这些南宋遗民词人非常尊崇姜夔,把他的创作奉为唯一典范。以这些南宋遗民词人为主形成的宋末元初词坛最具影响力的"姜张词派",开启和推动了元代词坛"复雅"风气的形成,其影响直至元代中期被誉为"一代正声"的张翥等人的创作,这是姜夔词传播与接受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13.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4.
南唐及北宋前期的艳情词与花间艳情词已不可同日而语,它在群体的创制中显现了“新质素”和“新趋向”。南唐及北宋前期艳情词写出了艳情的深意。潜入了词人的主体意识,具有以雅笔写柔情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5.
北宋边塞词中表现的征人渴望立功边塞与久戍边地而思乡的矛盾心态,闺中少妇对征人的思念与关怀等主题,正是宋夏战争背景下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士人对边塞复杂情况和战争特点的认识,直接影响边塞词的创作。宋夏战争激发了士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环境中,边塞词突破了花间词派和南唐婉约词风,将边塞生活、民生疾苦写入词中,创造出雄壮激荡的风格,成为宋代豪放词派的先声。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传统的门阀世族退出历史舞台,代之而起的是官僚贵族式家族。高琼家族就是其中之一,它以武功起家,继之以官出仕,又与皇族联姻,最终形成了一个武兼备的综合性家族。其成员分布于朝廷各部门,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李清照词的追和与模仿开始出现于南宋时期,至明清时代形成一个创作的高潮.从南宋至清代康熙朝,历代词人共有53人追和李清照词达120首之多.通过对这些和韵词作的检索及有关数据的定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获知李清照词的名篇佳作在历代的传播接受情况,也进一步印证和强化了李清照在词史上的深远影响及其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清末女诗人、女词人沈鹊应是近代“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妻子。其词反映了她在丈夫殉国前后的曲折经历和思想感情。沈鹊应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在中国女性词史上,其地位和影响显得十分突出。至目前为止,对沈鹊应词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细致,有待研究者从词学、美学、语言学等方面深入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北宋统治者为北宋文人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基础,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与互补为北宋文人指出了兼济与独善的最佳处理方式,使得北宋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偃蹇、人生失意之时能通过自我调适,达到超脱与融通的境界,体现在隐逸词作中即为悠然自得、看淡功名、随缘自适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呈炽盛情势,吴衡照、王昶、蒋方增等人不断推进相关思考。清末,“南北宋之争”趋于分流与落定,陈廷焯、姚椿、谢章铤等人贡献尤多。在清代众人的不断努力下,“南北宋之争”的边界、外延等方面都逐渐得以确立,推动了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对古典词论的拓展深化亦裨益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