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生智 《新闻三昧》2003,(11):28-29
热线节目的兴起与问题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是将广播与电话的自愿选择、双向交流、即时反馈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得广播这种大众媒体兼有了人际传播的功能,变传统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的节目样态。1986年,珠江经济电台开启了我国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先河以来,至今热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珠江电台在中国最早开通了热线直播节目,它标志着中国广播的双向互动传播进入到即时互动传播时代。随之.全国各家广播媒体纷纷开通热线直播节目,热线直播方便操作.即时沟通.参与和互动交流的优势,促成了中国广播形态的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肖剑冬 《声屏世界》2005,(12):60-60
直播热线节目是现在许多地市广播电台经常采用的节目形式。虽然直播节目以其快捷、亲切、新颖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但是.当我们冷静下来.仔细考察江西省各地市广播电台的直播热线节目时.会发现节目设置的重复与雷同、节目内容的随意与平庸已引起听众的不满,一些电台的收听率也呈下降趋势。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广播直播节目的泛滥而难以吸引听众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通信业的发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迅速兴起。热线电话直播节目都是由主持人在现场主持播出,南主持人与听众通过热线电话相互交流来完成。听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提供和反馈信息,他们不仅仅是接受者,而且成为节目内容的构成者,甚至成为节目的主角,因此参与者提供的信息和言论对节目的结构和内容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不管播出形式和参与方式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百姓热线》节目多年工作实践,对近年来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梳理,并提出了恰当运用"见招拆招因势利导"的主持技巧进行化解的方法,对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直播节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如电视点歌、猜谜、热线投诉、咨询、讨论等等,听直播节目、打热线电话成了受众的热门参与节目。主持人直播节目以其特有的时效性、灵活性和双向沟通能力使广播迅速走进了干家万户,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节目设置雷同,缺少“独家”风范;内容编排粗糙,少有精品奉献;话题设置不当,听众难以参与,主持人无力把握;信息量少,新闻意识淡化:缺少有思想、有力度、上档次的节目。有识之士于是发出了“直播还能热多久”的疑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王小文 《视听界》2002,(4):62-63
今年四月,《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电视台以及省内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淮安人民广播电台和淮安市纪委联办的《生活热线——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节目》的新闻:省纪委也在江苏推广了《行风热线大型户外直播活动》的经验。地方台的一档热线直播节目何以能产生如此之广的影响?它准确的节目定位、独特的节目个性、新颖的表现形式,值得广播人加  相似文献   

8.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广播增添活力和生机的同时,也给广播带来了一些弊端和隐患。由于这样向社会呈开放性地办广播,热线直播节目随时都可能出现问题,甚至出现较重大的问题,这是亟待警惕、研究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热线直播节目对无论广播还是电视主持人来说,无疑是最富挑战也最具魅力的工作。在直播现场,既可能有很好的交流状态,也可能引发局促的交流状态,主持人与观众虽未处于同一空间,但交流是同步的,双向流动的,同样,主持的思维方式也应该是流动的。作以主持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招考热线》的实践经验,对主持服务类热线节目时主持人的思维能力作一浅探。  相似文献   

10.
王晓梅 《新闻窗》2007,(4):32-33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直接性、公开性、参与性为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就受到大多听众的喜爱。热线直播节目只要善于发挥其特点,注重研究受众需求,把握好舆论导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尹继恩 《声屏世界》2006,(10):32-33
热线直播类广播节目是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节目样式,提高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夯实业务基础,是各级电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6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首次举办了播音员、主持人热线直播节目研讨会,与会人员多来自一线,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就热线直播节目的控制力、主持技巧、语言风格等课题进行了研讨,不少观点新颖、独创,贴近性强,既给一线从业人员以启迪和借鉴,也有利于广播的创新与发展。本刊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出研讨的论文。  相似文献   

12.
袁志红  周为筠 《今传媒》2006,(8X):10-11
广播电台热线栏目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到1996年,“热线”作为一档双向交流、人际互动的舆论监督栏目,成为电台参与媒体竞争的一大优势。“热线”这一节目形式起源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1986年底珠江经济台开创“主持人——直播”模式,此后“直播”被视为中国广播争取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1990年6月,深圳电台在全国率先推出新闻时政类热线节目“深圳事大家议”,广播电台新闻时政节目开始纷纷引进“热线”。1992年10月28日,上海东方广播电台设立了“东方传呼”栏目,1993年2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990听众热线”节目开播。“热线”开始的时候是录播:首先把所有听众来电录音,然后进行筛选,选出有报道价值的题目派记进行深入采访,再进行编辑合成在节目中播出,促进有关问题的解决。但是也有例外,如南宁广播电台自1991年开设的“投诉热线”节目就是直播形式。第二阶段,从1997年至今,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创办的“行风热线”与行政执法机关形成联动机制,成为政府抓明。  相似文献   

13.
匡蔚青 《视听界》2005,(4):i007-i007
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是由广播媒体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举办的,它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由政府官员通过热线节目的方式,来实现对政府施政的监督。自2002年6月3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开播“阳光热线”之后,此类节目在全国发展很快,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家省级电台开播,连同其他级别的  相似文献   

14.
汪勇 《声屏世界》2007,(9):61-61
信息时代,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吸引和巩固受众,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增强了自己的服务意识。广播所特有的直播热线节目,在发挥媒介服务性上呈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广播直播热线节目毕竟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不能让听众随时随地接受来自媒体的直接服务。为了弥补直播热线节目的这种不足,2007年3月,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健康频率开通了两条24小时场外服务热线,随时接听听众有关健康方面的咨询,受到听众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5.
广播电台热线直播节目以其时效性、现场感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不但增强了节目的信息容量和播出的实际效果,而且使传统的单向传播成为一种双向的大众传播,实现了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直接交流和双向互动,这种全新的传受关系成为广播节目突出的亮点.但是,在热线直播节目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热线直播节目的定位不明、宏观容量失控、情感倾诉类节目格调不高、随意性大以及主持人驾驭节目能力弱等.如何办好办活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满足不同层面受众的需求?本文围绕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设置定位与运作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泉 《声屏世界》2006,(12):49-50
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以其实效性、现场性的“共时空效应”的显著特点赢得了听众的喜爱。从热线直播的特点和运作效果来看,热线直播有如下一些优势:1.热线直播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嫁接,将传播合一。广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体,电话是一种个人通讯的人际传播手段,两者有着各自的用途。热线直播却将电话和广播的两种作用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一是使广播传播信息快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二是使广播节目更加生动活泼;三是使广播的内容更加真实可信。这种方式在保留大众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形象生动、真实可信的同时,融进人…  相似文献   

17.
沈渟 《新闻实践》2006,(7):57-58
高素质的主持人是广播媒体争取受众,提高社会效益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曾是广播直播投诉节目鼎盛时期,当时政府部门和其他新闻媒体鲜有投诉渠道,广播直播投诉热线可谓一支独秀,自然容易受欢迎。但现在报纸、电视、网站以及政府部门各类行风监督热线四处布点,方便并分流了相当部分投诉人。因此,如何使广播直播投诉咨询热线持续地取得受众信赖,甚至成为他们的首选渠道,高素质的节  相似文献   

18.
广播主持人热线直播节目作为现代广播传媒中一个重要的传播方式和节目类型,从兴起之日起一直风靡并由此引发全球广播媒体的震动。本文试从广播主持人热线直播其在技术的表达、及节目内在信息的设置与组织等层面,探询主持人热线直播、这一广播重要的节目形态,其在满足传、受双方各自需求的同时所展现出的魅力建构。  相似文献   

19.
《听众之声》节目是鄞州电台一档对农热线电话直播节目。每天早间7:30开始,长度半小时。听众在节目中发布转让和求购信息,或获取信息和某种帮助。热线在广播节目中开通,变间接传播为直接传播,听众从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听众与主持人的对话直接成为节目的内容。听众参与带有很大随意性和即兴性,节目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主持人话筒前的表现与听众交流的现场发挥。  相似文献   

20.
张丽 《记者摇篮》2009,(5):81-81
随着听众参与类直播节目的开设,广播中又多了一个职业——亦即“导播”。现在的广播,听众参与的直播类节目占据着几乎半壁江山,而导播在此类节目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导播,这类节目便无法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