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了解这些乐曲,对我们理解诗词大有裨益。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  相似文献   

2.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常见的乐曲有: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呜呜咽咽的笛声,如导火索般引发了征人积郁在心中…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中常嵌进乐曲的名字,这些主旨不同的乐曲往往具有特定的寓意,它们对全诗的意象塑造和情感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古诗词中常见的乐曲名浅释如下。  相似文献   

4.
意象是鉴赏诗歌的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元素。可以说抓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正如艾略特所说:“表情达意的唯一方式便是找出意象。即一组意象、一个情境,这些诉诸感官经验的外在意象出现时,该特别情意也就随之给唤引出来了。”在作品中。意象是内容依托的主体,是凝聚作者情感的具体形象。所以了解意象的特殊寓意,是读懂、读透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创作手法。典故不仅可以使诗词表达更加形象,还让其句含蓄典雅,别有意趣。现在从古诗词中采撷一些常见的文化典故,供大家品味。1.采薇周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周朝建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  相似文献   

6.
7.
古诗词的意象,大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把握了这些寓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正确解答诗歌鉴赏题目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8.
意象,含有特定意义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的意象.艺术形象分事象和物象,融入诗人的主观感情,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固定的关系,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意象可使诗词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正>古诗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作为突破口,以熟知意象为突破点。下面,试将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剖析一下,供同学们备考之用。一、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相当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比如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又如王建的《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中的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了解古代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的独特意义,对我们鉴赏古诗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1.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 "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  相似文献   

12.
【特点】骨力挺健,气壮山河,气吞宇宙,气度豁达,气势恢宏,气宇轩昂,气势浩瀚,气魄雄伟。它如奔腾咆哮、汹涌澎湃的大海,它若横空出世、干嶂连云的昆仑山。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以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为代表。他们笔下,有狼山,有大漠;有绝域,有孤城;有奇寒,有酷热;有同仇敌忾的愤慨,有誓死戍边的决心……这些作品堪称“雄浑”诗歌中的绝唱。  相似文献   

13.
表达技巧鉴赏是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重点,命题形式上有单独设题,也有结合形象、语言或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态度等内容综合设题;同时,表达技巧又是古诗鉴赏中极为复杂的问题——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有关的工具书或写作教材,都没有对它的内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常常为个别字的读音问题而困惑。遇到多音字该读哪个音呢?同一诗词中的同一个字在不同的版本中有不同的读音标注,我们该选哪个呢?明明是十分眼熟的字,自己读出来却被别人认为是误读,到底谁是谁非呢?面对这类问题,面对这类容易误读的字音,我们在古诗词教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5,(25):22-23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首先比较了英语"Onomatopoeia"及汉语辞格"拟声",然后以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古诗词曲中拟声词字面声音的英译策略,旨在最大限度实现古诗词曲英译中原作的声音美,实现其语用功能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的美,走进诗词的意境去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学好古诗词。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人教版是中学语文的两个不同版本,各有各的特点。根据苏教版中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初步探讨苏教版语文教材下古诗词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