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探索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先出示一块小黑板,上面画着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问: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凭借观察力可以很容易地直观判断。接着我又问:大多少呢?学生议论纷纷,回答不上来。正当学生遇到问题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时,我启发说:到底长方形面积比正方形大多少,光凭眼睛看不行,必须求出它们的面积来比较。说着,用虚线在两个  相似文献   

2.
这样引进好     
顾老师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学生看着图议论纷纷,答案不相同。老师接着说:到底哪个面积大呢,凭眼睛看不行,我们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大小来判断。那么,怎样来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老师就教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相似文献   

3.
周长都是16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俩为了“面积的大小”吵了起来。正方形说:“我的面积比你大,你应该听我的!”长方形可不服气了,说道:“不一定,你应该听我的!”  相似文献   

4.
[案例]: 在三年级的一次期末统测中,有这样一题:有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的周长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 ).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班上有一位思维特别活跃的学生,问我这样一个问题:“老师,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之间何怎样的关系?”当时,我被这位学生问住了,一下子没想到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想了想,我坦然地对他说:“老师没想过这个问题,给老师点时间,让我们一起想想,想好之后一起交流,行不?”学生很懂事地对我点点头.于是,我专门增加一课时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案例生:有道理。继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师:没错。那么平行四边形与征后———正方形有关系吗?师:正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生:有,正方形也是特殊的平系?行四边形。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何以见得呢?师:为什么说“正方形是特殊生:和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7.
一、学习要点1.知道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知道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约有多大。1平方米约有半扇教室门那么大,1平方分米约有手掌(儿童)那么大,1平方厘米约有大拇指手指甲(儿童)那么大。3.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并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  相似文献   

8.
在解答“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和是25厘米,大正方形比小正方形大75平方厘米。求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道题时,我设计了一张活动投影片。通过演示,借助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我用投影片出示图1,让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通过讨论,得出条件:①大正方形面积比小正方形面积大75平方厘米;②大小正方形两务边的和为25厘米。问题:求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然后提问:要求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首先要知道什么条件?小正方形的边长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这时我提示说,“大正方形面积比小正方形面积大75平方厘米”,这“75平方厘米”是指的哪一部分,你能在纸上画出来吗?并让一个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来给大家看。当学生时这个问题都弄清楚以后,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图2,进一步证明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长方形的面积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画法。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我提出要学生画一个面积为2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按照一般方法,画正方形需要知道它的边长,这对小学生来说,显然是办不到的。学生在试画着: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1平方分米,太小了;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面积4平方分米,又太大了;他们又分别画出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2厘米,宽增加5厘米,那么面积就增加60平方厘米,并且这时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有位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  相似文献   

11.
杨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他年幼时聪慧过人,虚心好学。有一次,他想向一位秀才学习算学。秀才见他还小,便出了一道题难为他:一块长方形地,面积864平方步(当时的面积单位),长比宽多12步,问长宽共有多少步?谁料,杨辉稍微演算一番,便立刻回答:“长宽共有60步”。秀才看了杨辉演算的草稿,非常惊讶,大声赞叹“:神算,神算!”弦图解题法杨辉把4个同样的长方形,围成一个“中空”的大正方形(如右图),其中每个长方形的长都比宽长12。大正方形由四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和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组成,它的边长等于长方形长与宽的和,它的面积等于一个长方形…  相似文献   

12.
在完成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任务之后,我组织学生练习了这样一道题:在均匀(每2个钉子之间的距离均为1厘米)钉满钉子的木板上,用线围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使它们的周长都等于16厘米,并把相关数据填入下表,然后比较一下它们的面积。1.小组合作研究后汇报并填表:2.组织学生进行评价。3.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大家说说从中发现了什么?生1:这几组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6厘米,而面积却不相同。生2:我发现,当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即围成正方形)面积最大。生3:当长方形的长最长,而宽最短时面积较小。生4: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越接近,面积就越…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道数学诡辩题: 一个正方形边长为8个长度单位,面88~2=64个面积单位。现在把它按图一甲尺下寸剪成4块,即把正方形剪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和两个相等的梯形,然后把它们拼成如图一乙的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成为13 ×5=65个面积单位。  相似文献   

14.
教师讲完了长方形面积计算以后,对正方形面积计算,只提出了一个问题:根据我们前边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谁能想出来,正方形的面积应该怎么算?全班学生都举手要回答。这位老师说,“我还没讲呢,你们怎么就会了?你们很会动脑子!”这时,班上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非常高兴,“老师还没有讲呢,我就会了”。然后,老师说:“你们都会了,你们能讲出道理来吗?”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字,这个学生回答说:“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求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怀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地探索。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我经常设计一些有趣味的题目,引导学生由“厌学”到“乐学”。例如学过圆面积计算以后,我出了一道题:一根6. 28分米的钢丝围成正方形,再改围成圆,哪个面积大?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学生不举手就抢着说:“正方形面积大。”有的说圆面积大,于是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我问:“到底哪个面积大,大多少?”没有人回答出来。这时个别学生动笔计算起来。不一会有的同学举手说:“圆面积大,因为圆面积是3. 14平方分米,正方形面积只有2. 4649平方分米,圆面积比正  相似文献   

1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根据这一思想,我们在教学七册总复习最后一题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使他们发现了问题的解法。具体教法如下。 1.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探求规律的兴趣。首先,教师出示这道题目: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地共四块,它们的周长都是100米,如果它们的边长分别是30米、28米、26米、25米,这四块地中哪一块的面积最大?哪一块的面积最小?最大的比最小的多多少平方米? 然后,教师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和激情占优势的特点,让学生弄清题意,并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算法以后,提出一个新问题:当一个长方形  相似文献   

17.
学生年龄虽小 ,但不能小看 ,他们常常会有出乎意料的想法令为师者惊叹。教例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 ,其中面积最小的是()。师 :解答这道题目可以采用假设法 ,假设它们的周长都是16 ,那么 ,可以画出如下三个图形 :这样我们可以分别算出 :正方形的面积是16 ,长方形的面积是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比长方形更小 ,因为虽然长与底相等 ,高却比宽小 ,所以面积比长方形小 ,因而这道题目的答案是平行四边形。(孩子们都赞同地点点头 ,只有小明除外。)小明 :老师 ,我能不能画一个周长是16而形状与你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给…  相似文献   

18.
童话故事是儿童喜爱的文学形式。在数学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村内容有密切联系的童话故事,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儿童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现将我教学过的二则童话故事介绍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有一只老猴子快要死了。临死前,它把它的两个孩子——大猴子和小猴子叫到身边,对它们说:「孩子,我没别的什么留给你们,只有后山那两块地,它们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两块地我都用绳子围了,周长正好一样。我死后,你们兄弟俩就随便分吧!」说完,老猴子就死了。老猴子死后,大猴子就得了长方形的地,小猴子呢,当然就只好得正方形的地。那么,谁吃亏了呢? (这个童话不但可以应用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关系」的教学,稍为改动一下,也可应用于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思考题一:用一根长4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再围成一个正方形。算一算围成的图形中哪一种面积大。 (见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练习二十五第15题) 思考题二: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地共四块,它们的周长都是100米。如果它们的一条边的边长分别是30米、28米、26米、25米,这四  相似文献   

20.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课本第一册中认识图形的第一部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个: 第一,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形状和名称,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