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英国作家J·G·巴拉德出生于中国上海,二战时曾被日军拘禁。这段特殊的经历使他对中国产生了深刻而别样的眷恋。两部自传性作品即以上海经历为素材。作品中的中国人状况呈现为被忽略及受欺凌,对上海场景的描写则令人战栗厌恶。这些都反映了作者构筑中国形象时采用的是异托邦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日裔英籍作家石黑一雄的第四部作品《上海孤儿》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英语文学界和文艺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小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此时,中国正处于被包括英国和日本在内的西方诸国占领的境遇。小说的主人公克里斯托夫·班克斯从剑桥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侦探,他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上海,想要查清父母亲失踪的真相。评论界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上海孤儿》的主人公班克斯是后殖民主义关注文化"他者",具有多重文化身份,他寻找双亲的过程中即是寻找文化身份认同和自身归宿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翁颖怡 《辅导员》2012,(Z1):122
今天我读了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我是第二次读他的作品,读得格外仔细。冬阳、童年、骆驼队这三个看似互不相连的词语是如何被作者联系起来的呢?本文作者林海音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写成了故事,让我们和他一起经历了  相似文献   

4.
以后殖民文化批判为视角,本文分析了20世纪30年代英国现代主义诗人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隐在的文化政治。朱利安·贝尔中国之行引申出英国文化自我与中国文化自我的跨文化双向旅行,最终促使他在经历跨文化心理疏离之后开始审视、批判布卢姆斯伯里自由主义传统。这表征了在英国布卢姆斯伯里现代主义精英群体内在的价值分裂——从自由主义向激进左翼政治的否定式裂变——过程中,中国所发挥的独特酵母式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英国作家詹·格·巴拉德在《太阳帝国》中塑造了沉默的中国人形象,他对战争阴霾下的上海的描写,是为了借对"他者"的否定和批判肯定自身。巴拉德对中国形象的塑造采取了意识形态化的策略,在他建构的中国形象背后,则是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困惑,还有隐蔽的帝国主义思想和殖民意图。  相似文献   

6.
一女性形象从走进作品的一刻起,就带有神秘的魅力,人们很难想象一部完全没有女角的作品。而西方妇女文学在其崭露头角之日,便将注意力高度凝聚于女性文学形象的塑造,描写处于不同时代妇女的真实经历和感受,已成为贯串几代妇女文学的一条重要脉胳。西方妇女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十五世纪中期,至今已经历了三代的变更。英国的简·奥斯丁曾被推崇为在其作品中“第一次暗示了一种妇女意识的存在”。其后法国的乔治桑、英国的勃朗特姊妹的创作都被后人尊称为探讨女性的社会人生的佳作。美国的伊迪丝·华  相似文献   

7.
T·S·艾略特是英国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因其创作的诗歌作品内容主旨深邃、结构形式新颖、手法技巧纯熟,而被誉为"英美诗坛上开一代诗风的大师",他的许多诗歌作品如《荒原》、《四首四重奏》等都被奉为现代主义诗歌流派的经典之作。深入剖析艾略特代表性的诗歌作品不难发现,他对诗歌语言的隐喻性、音乐性以及"陌生化"特征,做出了有益的艺术探索和尝试,推动了现代主义诗歌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刘晓阳的作品《灵岩月满》被选送“齐鲁颂·山东中国山水画晋京展”,在中国荚术馆腱出。晓阳参加了开幕式,归来感触颇深。既有作品被认可的喜悦,也有与艺术家、评论家交谈后的思索。作为晓阳的旧学、刚事,看到他的进步,心晕很为他高兴,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说说晓阳和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6,(7):F0002-F0002
作为职业人的门青,他的身份是上海七宝教育集团的美术教师。 作为化人的门青,他的身份是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知名中青年画家,多次参加全国性展出,并曾在日本、美国、德国等举办过画展,作品先后被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台湾收藏,近几年的作品主要被韩国首尔艺术中心收藏。  相似文献   

10.
《教师》2009,(16)
狄更斯的作品与他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尤其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因而,<大卫·科波菲尔>被认为是作者的自传书,再现了狄更斯的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11.
我们精心选出英美4位作家和学者的6部经典作品推荐给同学们作为暑期的阅读礼物,主要是看中这些作家和大师们的经历和背负的责任感。亚瑟·本森是英国作家和诗人,曾担任过英国伊顿公学的校长,伊顿公学当时在英国是非常著名的一所高中,后又在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任院长。他的作品颇丰,多为人文类作品,作品本身多涉及独立思考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菲利普·斯塔夫·莫克森是美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文学家和诗人。他知识渊博,善于传递美好、积极、乐观及豁达的人生观,是欧美各界极为推崇的人文作家;奥利森·斯威特·马登是美国作家,倡导新思想运动。一生著述70余部,他相信思想可以影响人的生活和人的生活环境。他说:"我们创造了我们赖以居住的世  相似文献   

12.
我们这些地球的孩子曾被归之于“游戏一代”,因为我们愿意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键盘、鼠标或者电视屏幕前,而不是花在读书上。好在我终于发现了一个可爱的家伙——哈利·波特,这个出自英国女作家J·K·罗琳笔下的小子,他的不凡经历在历史与现实之外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善恶分明、神奇无比的魔幻世界。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鲜明的道德立场和是非观念,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记忆中曾经有文章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外星人在20世纪90年代末来到地球,他会发现,一套关于寄宿学校中的魔法男孩的系列丛书抓住了地球孩子的心。这套风靡全球的丛书…  相似文献   

13.
海外文坛     
正克莱齐奥称喜欢老舍独特的忧伤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日前作为华中科大当代写作研究中心请来的驻校作家,他在武汉与学生、读者和作家零距离交流,畅谈文学与生命。对于中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毫不掩饰对老舍的偏爱。他领取诺贝尔奖时,就公开赞美和怀念过老舍。最近一个月,他每到一地,也必提起这位中国作家。"上世纪80年代,我在英国就读到了英译本的老舍作品。"勒·克莱齐奥说。他最早接触的中国文学都是古典作品,  相似文献   

14.
当前欧美许多国家的人民仍然热爱狄更斯的作品,有人统计,在世界名著中除列夫·托尔斯泰外,要算狄更斯的作品被搬上银幕次数最多了。如电影《雾都孤儿》(根据《奥列佛尔》改编)、《孤星血泪》(根据《远大前程》改编)、电视连续剧如《大卫·考坡菲》、《老古玩店》、《双城记》等等,已经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国外有的批评家论述当前流行“狄更斯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他的作品对当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作了尖锐的批评;二是他的作品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三是他的作品“塑造了叹为观止的众多人物”。  相似文献   

15.
英国文坛在19世纪出现了一批卓越的女作家群,如夏洛特·勃朗蒂、艾米莉·勃朗蒂、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艾略特(原名为玛丽·安·埃文斯)。其中,乔治·艾略特因其作品对道德的严肃探讨和对人性的关怀而被当代英国批评家F.R·利维斯列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伟大传统四大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浅析《印度之行》的人道主义思想王维蓉爱·摩·福斯特在英国文学界盛名不衰,被公认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根据自己1912年和1921年〔1〕两次亲临印度的经历与感受写成的长篇小说《印度之行》,自1924年发表至今,已被诸多评论家公认为西方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对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诗歌创作特色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诗人艰难曲折的生活经历决定了他作品的灰色基调,而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又使他作品流露出朦胧的光明;另外诗人别具一格的诗风又使他成为现代美国诗歌史上第一位“旧瓶装新酒的诗人”。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2月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2012年PISA测评的成绩,上海再次取得全球第一的好成绩。2014年2月,英国教育部副部长莉兹·特鲁斯女士率代表团来沪考察基础教育。回国不到一个月,莉兹·特鲁斯又于3月12日宣布与中方达成一项新合作项目,内容包括英国教师赴上海学习;上海教师也将赴英国,帮助当地学校提高数学教学水平等。此外,莉兹·特鲁斯还在3月发表题为《英国的学校需要一堂中国课》的署名文章,文章说,“上海普通学生的数学水平比英国学生高出三年,他们最差的学生比英国最优秀的学生高出整整一年??在这个国家,我们见到了一些才华横溢、善于启发的数学老师。英国和上海教给六岁孩子的内容基本没有什么不同,但在中国,这一主题被层层分解,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讨论??”文章还说,“就上海而言,摩天大楼和它的理想抱负都建立在数学之上。真正应当给予人们启示的是中国对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视。”2014年11月,在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启动之后,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教授,就该项目的产生背景、意义以及英国教师眼中中国数学教育的真正优势等一系列问题对张教授进行了访谈。  相似文献   

19.
《简·爱》与《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狄更斯的作品,文章通过对比男女主人公儿童时期的教育经历和孤儿体验,重现当时社会状况,展现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13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获200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品特被评论界誉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他作品中最为中国观众熟知的是经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哈罗德·品特是一个犹太裁缝的儿子。二战后,12岁的哈罗德·品特进入伦敦Hackney区的语文小学学习,在那里他接触了戏剧表演,在学校舞台上扮演了麦克白和罗密欧等角色。这段童年经历让他立志献身戏剧事业。他常常幻想自己成为萧伯纳那样优秀的剧作家。他一有空闲就读书和练习写作剧本,弄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他母亲都觉得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