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出版部是出版社编、印、发三大主体部门之一.以往人们总认为,编辑、发行是龙头,出版部门只是负责书稿的排、印、装和印刷质量检查,工作既简单又机械,因此出版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不需要很高,往往把一些出版社的闲散人员安置在该部门.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实际上,由于出版物复制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图书市场的风云变化,要求现代出版业的出版人员既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又要精通现代印刷技术,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满足现代出版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是一个整体工程,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设计排版、校对、到印制、销售、宣传、物流等,任一环节缺一不可.出版部门作为出版社的职能生产部门,负责出版物批量印制生产,处在成品图书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关口,其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出版社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对完成出版社的质量品牌战略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新闻出版转型升级政策制定与制度建设的现状与问题,面向"十四五"时期文化与新闻出版发展规划、政策指引,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提出并阐述新闻出版转型升级制度体系构建的意义、框架与思路,明确构建主体、目标、原则、实施步骤及运行保障.其中,新闻出版转型升级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包含战略规划、运营管理、出版管理、人才培养、版权保护、资本运营、风险防控、监督激励,非正式制度则表现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塑造战略的核心内容.出版集团的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毫无疑问,出版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将在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设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如何建设出版集团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蔡文书 《出版科学》2010,18(6):99-102
近代法国出版业在封建专制高压政策下,一度万马齐喑.伴随宗教改革,书报从周边国家走私流入国内,当局屡禁不绝.本文从法国近代出版印刷业的物质条件、技术、出版管制,以及宗教改革等方面,简要地分析了这种现象的背景和缘由,探究媒体与社会相伴相生的关系,即社会为书报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反过来书报的传播又影响了社会.  相似文献   

6.
7.
数字出版的迅猛发展,对传统出版单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挑战,许多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出版机构纷纷向技术提供商延伸.文章就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通过数字出版流程的建立和数字出版平台的搭建给传统出版社带来的转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策略,进而探讨其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孙琇 《出版经济》2002,(2):52-54
20世纪中国出版业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是从80年代兴起了对出版目势的科学研究,经过20年来的发展已取得很大进展。 目前,出版学以及相关的编辑学、书评学、校对学、发行学等正逐步形成各自的理论体系并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其中编辑学的发展万为显著,在一些较权威的工具书中已列有“编辑学”的条目。在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中开设了与编辑出版相关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民营出版业蓬勃发展,在出版理念、规模、技术、品种、印刷质量、资本运作、管理制度等方面均突破传统,尤其是灵活多样的融资手段,为其在业界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任彦钧 《编辑之友》2016,(12):31-35
数字教育出版的诞生和成长,与信息技术推动下教育信息化、出版数字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然而,长期以来,业界对其彼此之间的动态关系一直缺乏全面深入的梳理和分析,一定程度导致数字教育出版在发展中存在一系列困窘和缺憾.2016年,随着“十三五”规划拉开帷幕,数字教育出版的升级换代必然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文章试从教育信息化和出版数字化两个维度出发,将2016年认定为数字教育出版1.0和2.0的分界线,并对其1.0时代的基本态势进行总结,对其2.0时代的主要趋向进行展望,以期在业界引起讨论,达成共识,最终促进数字教育出版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各家出版社在发行图书时,与新华书店或图书经销商之间一般都采用先发书后付款的交易方式.为了真实地反映出版社图书整体销售情况,出版社对于上述的销售业务作会计账务处理时要先记入"应收账款"账户,待书款到位后再予以冲销,转入"银行存款"账户.但是,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竞争方式的多样化和图书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出版社的图书发货后,书款往往不能及时收回,造成出版社的资金难以到位,有时甚至要影响出版社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家出版社极大关注.本文对此略谈几点意见,与出版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