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迅猛,网络流言频发,有恶搞反讽社会现象折射民意型,还有因缺少证据当事人争取舆论支持的"罗生门"型,更多的是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披露迟缓引发质疑猜测造成的多重再加工型流言。转型期社会不同阶层在权益诉求时信息不对称是主要原因,而整个社会诚信缺失严重、全民焦虑加剧了流言的滋生和传播。对网络本质认识不清,暴民心态、看客心理毒害网络伦理道德,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媒体对流言的危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期间,广东一些城市发生“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言,造成的恐慌不仅搅动了整个广东地区,甚至闹得整个中国风声鹤唳。笔者发现,有一些媒体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片面地把这场风波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公众。认为在这一事件中老百姓出尽了洋相,认为公众在个人行为上缺乏个人应有的判断,随大溜心理在  相似文献   

3.
流言的传播在突发事件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流言公式告诉我们流言受信息的重要性、模糊度与公众的批判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拟从流言公式出发,分析影响流言产生及传播的因素,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流言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21世纪以来,网络得到飞速普及和发展,为信息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流言也搭乘信息高速公路进行了大量传播,形成独特的网络流言。本文将简要分析网络流言的成因。一、网络提供流言传播的温床(一)匿名传播网络流言是通过邮箱、聊天软件、社交网站、网络论坛等网络介质传播的,普通网络用户通常匿名使用这些网络介质。1993年,《纽约客》杂志上彼得·斯坦纳的漫画——"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就是网络匿名  相似文献   

5.
<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吉尔默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三个阶段.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自媒体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也给流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6.
孟姣燕 《青年记者》2009,(16):96-97
《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丹&#183;吉尔默认为媒体的发展经历了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三个阶段。在危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自媒体给信息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也给流言传播提供了温床。  相似文献   

7.
袁也 《声屏世界》2011,(6):12-13
在人类社会中,谣言往往与灾难并行,正是由于谣言的迅速传播,造成了民众的恐慌情绪,防止谣言的扩散及其危害也是政府救灾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灾难发生时有效制止和控制谣言的传播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媒体不容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陈默 《新闻记者》2005,(10):25-26
层出不穷的“黑幕”报道无疑为本已火热的“超级女声”火上浇油。笔者怀疑这些“黑幕”也许就是主办者放出来或有意纵容,以炒作节目的“卖点”之一.但各种平面媒体却以大量篇幅和“认真严肃”的态度.对“黑幕”进行追踪乃至刨根究底。  相似文献   

9.
媒体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中的流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言传播和新闻报道是两种本质截然不同的传播形态。流言,就是没有根据的话①,口头传播和人际传播一直是它的主要形式;而对于新闻报道来说,事实依据和信息来源可靠是它的两个基本准则。无论是从逻辑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单松涛 《新闻传播》2012,(4):252-253
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古老而普遍的传播形式,流言是一直存在的。以往,流言主要通过口头的形式在公众之间或群体内传播,其传播效果、速度、规模往往会受到限制;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流言通过网络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向更大规模的人群进行传  相似文献   

11.
<正>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日渐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打破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之后,自媒体以其"平民化、个性化;门槛低、运作简单;交互性强、传播迅速"等特点被广为关注。然而,正是以上这些特点,使得自媒体也存在着"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等问题。网络流言,正是这类信息的典型体现。从动机角度入手分析网络流言,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一些基本规律,从而也为网络流言的控制带来一定方便。  相似文献   

12.
殷秦 《网络传播》2005,(7):12-13
最近有关机构公布了一项名为“网络10大罪状”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外遇、垃圾邮件、网络谣言、网络上瘾症、网络色情、网络并发症、网络赌博、网络购物狂、网络疏离症、网络假民主为网络10大罪状。难道网络真的有这么多罪过?  相似文献   

13.
任艳 《新闻界》2012,(14):72-74
在对日本媒体及新闻传播业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媒体的报道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是值得学习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媒体虽然大都以“客观公正”的姿态自居,但在形式自由主义之下逐渐趋于“保守化”.我们应该如何认识日本媒体?它是公共媒体还是日本政治权力的宠物?  相似文献   

14.
赵前卫 《今传媒》2016,(6):27-29
随着移动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场发生了新变化,呈现出新特点。网络舆论从边缘步入中心,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传播的主场;传播主体多员化,传统媒体主导的话语权转移到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影响力下降,网络社群力量开始兴起,并影响舆论形成;社交媒体信息把关能力的短板,导致舆情反转现象频现;不同移动互联网世代之间存在刻板印象和不通约的现象,给舆论引导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工具的日益丰富催生出了更多的舆论主题和舆论机会,构成了开放而复杂的网络舆论场。本文以CNNCI和《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为依托,分析网络舆论场的形成要素和当前社交媒体时代网络舆论场的新特点,对改进当前网络舆论机制建设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网络视频:媒体新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视频网站出现之前主流媒体要简单得多。尽管Youtube/Google Video视频网站的出现只有4个月,如今人们却很难回忆起其出现前的旧日情形。  相似文献   

17.
顾晓燕 《新闻界》2012,(8):38-41
网络谣言与网络流言在真实度定性上存在差异,此种差异直接决定了对两者规制、自治范畴的相应划定.鉴于网络谣言与网络流言在概念界定上的差异性与现实存在中的模糊性,本文试图从更为细化的角度深入研究二者,以期在实际传播中对其有更审慎的应对.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有关谣言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口传媒介而言的。口传媒介与网络媒介在传播中的最大区别在于:口头传播的对象是确定的和人格化的,传受双方的关系明确,他们之间在传言之际伴随着包含大量情感投入的人格互动,因此,一则信息的信度是信息内容信度和信源信度的综合结果。网络公共空间上的传言对象往往是不确定的和非人格化的,因此,网络流言的信源信度主要和其内容本身的信度相关,而与传播者的人格无关。同时,由于人格互动的缺乏,人们往往缺少在网上发言的动力(因为网上没有人会指名点姓要你发言),因此,网民要参与流言传播必须具备比口传环境中更强大的动机,只有在特别而且强烈的触动下人们才会在互联网上奔走相告。基于此,本文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和调查实验验证了如下假设:一,只有那些符合接受者心理预期并与认知结构相匹配的信息才可能被认为有信度;二,不满情绪的宣泄是非人格互动环境下表达意见的主要动力;三,涉及社会重大利益关切或触动社会主要矛盾的信息才会引起互联网上的集合性行为。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媒体子公司是媒体融合研究的重要一环,但是先前的相关研究却对此关注较少。探究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媒体融合实践难题,可以推动我国各级媒体融合进程进一步深化。媒体融合实践背景下位置、资本和惯习是理解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媒体场域的关键点,在媒体场域中地市级媒体子公司位置边缘和流动、资本缺乏和兑换、惯习牵制和突破,呈现出内外部竞争与合作的两条主线。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内部场域尽管在品牌效应和信息共享方面进行一定合作,但是内部竞争带来包括内部渠道流失、资源竞争、人才匮乏、技术落后和管理僵化等问题;外部场域中地市级媒体子公司与省级县级媒体争夺渠道和广告盈利,同时也面向外部社会力量进行技术和业务合作。整体而言,地市级媒体子公司的媒体融合进展呈现出偏向内部竞争和外部合作的趋势,这两条主线突显了地市级媒体子公司场域博弈不断流动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对网络舆情的认知度和治理程度,是检验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成效的标志之一。网络流言是识别网络舆情的重要维度,流言治理是舆情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流言背后的生成逻辑是公众对于自身权益的捍卫和对可能或已造成己方权益减损的管理方的抗争。基于抗争逻辑,舆情治理应区分流言和谣言的差异;实现社会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识别群体的利益诉求;建立网络舆情治理的秩序观;并基于网络媒体的媒介特征实现治理的流程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