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肇庆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当前,课外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学生总体上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面较高,锻炼时间的选择及锻炼项目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多数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抱有兴趣,锻炼动机具有多层次特征;在课外体育锻炼频度、每次锻炼投入的时间、锻炼负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场地器材缺乏、学业紧张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方放 《成才之路》2009,(18):3-4
对哈尔滨市普通高校600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主要以课余进行体育锻炼为主,但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不但人数有限且锻炼的连续性较差。其中影响大学生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为此,针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新自我观念和改变价值取向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河南省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缺乏必要的场地器材、没有锻炼时间、没有掌握锻炼方法、无人组织或指导等是影响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宋珏 《教育教学论坛》2011,(20):124+140
本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通过对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三所高校的480名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三所高校女大学生对于课余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以及锻炼目的都比较明确。(2)课余体育锻炼所选择的场所以不收费的为主。(3)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以趣味性项目选择较高。(4)兴趣、时间、学习压力、场地不足等原因成为了影响女大学生课余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课余体育锻炼是实现高等学校体育目标的一个重要组织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此 ,调查大学生课余锻炼情况及相关因素 ,了解大学生参加课余锻炼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为加强和改进课余锻炼的管理和指导 ,加速全民健身纲要在高校的实施 ,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的1842名大学生和166名体育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内容丰富,但开展情况一般;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常锻炼的习惯差。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与较高的体育兴趣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直接动力;体育氛围、体育教育等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间接因素。建议高校积极转变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支持和引导大学生把多元化的体育价值观变成真正的锻炼动力,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课余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江西师范大学在校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认为80%以上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动机是健康积极的。不同系科、年级、性别在选择锻炼项目,参与者锻炼时间和次数都有差异,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生理负荷心率指标自我控制进行探讨分析.课余锻炼是大学体育课堂的重要延伸,然而,运动负荷自我监控相关知识的缺乏,在大学生课余锻炼中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简述了生理负荷心率指标的相关知识,建议大学生课余锻炼通过主观感觉(RPE)和客观生理指标相结合进行监控较适宜.结合大学生的特点(测量工具、生理知识方面),提出生理负荷研究需"平民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莆田市3所院校2180名五年制大专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并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表明:当前学生体育锻炼参与面较广、但活动量相对不足.对体育锻炼抱有兴趣、锻炼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特征,但场地器材缺乏,时间紧迫等客观因素影响学生体育锻炼,同时在体育锻炼参与率、周锻炼次数、锻炼项目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南宁师专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校女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觉悟较高、锻炼目的明确。大部分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但锻炼时间较短强度较弱锻炼效果不佳,缺乏必要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为此,提出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选择体育锻炼以大众化的球类项目为主,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功课忙、运动场地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社团——课外体育活动中一种重要的载体和组织形式的组织管理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为其高职院校课外体育的实际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我省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活动项目的选择主要以球类为主;学业负担过重,场地器材短缺等外在客观条件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4.
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心理疾病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用体育手段来治疗和改善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优点、原理及依据,并根据各种心理的类型和运动项 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以求大学生身心平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对皖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皖北地区高校女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次数不足,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淡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场地、器材不足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忽视了对女大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昆明市部分高校2010级大学生的余暇体育行为和体育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昆明市高校大学生有一定的余暇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强身健体、放松身心成为他们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活动场所少,休闲娱乐项目单一.建议学校开放体育设施,创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积极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健身运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7.
职业性体育引入高职体育课堂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分工对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对高职生体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职业性体育教育在提高高职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贯彻"终身体育"思想,让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继续进行身体锻炼,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对职业性体育进行解析和内容探索,完善职业性体育的内涵,剖析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性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部分普通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得出,学生无空暇时间,学校的体育场地不够用,设施不完善,不感兴趣等都是影响普通高校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增强体质,缓解学习压力,塑造身型是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针对这些观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旨在系统了解当代大学生体育兴趣现状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有82%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场地器材短缺、体育课不能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心理生理体验,是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建议增加学校场地、器材设施的建设,改革体育教学,加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建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4):124-12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对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