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义红  孙福元 《教师》2010,(18):86-86
普高文科生对学习数学感觉茫然,知识的孤立造成学生感觉课上明白,作业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局面。所以在新课标指引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建模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课程时都比较吃力、感觉困难的问题,以具体的数学建模试题的解答作为中心,围绕问题求解及如何解的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求解,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效果.这对于我们以后数学建模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部分高中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跟着老师的思路,很容易能够解题,但是当自己独立去做的时候,总是感觉无从下手,想不到解法.本文主要基于对题干的分析,介绍6种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数学解题思维,让学生不再惧怕数学,喜欢上数学.  相似文献   

4.
黄锦洪 《时代教育》2010,(6):181-181
初中数学内容繁多,跨度较大,理论性强,学生感觉难学,枯燥乏味.在中学数学教学尤其是在中考复习中,如何在繁杂的内容里帮助学生复习数学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兴趣?本文认为应该超越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等同于智力水平的不正确认识,在中考复习中加大教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对于培养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偏差学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支撑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考大学,而学生对于数学本身的魅力已经毫无感觉,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学习.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本文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方面来阐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法变革的核心之一,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数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富有美感的学科,但对学生来说感觉抽象而难学.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自主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法变革的核心之一,教育必须以学生的能力提高为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此,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数学是一门有趣而又富有美感的学科,但对学生来说感觉抽象而难学.因此,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即让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  相似文献   

8.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巧妙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有效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的密切联系,一下子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情,从而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断去探索、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自主构建学习支架能力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数学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数学自主构建学习支架的意识,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我实现和创新,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得到发展,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情况,创设恰当的教学条件,这个教学条件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合适的数学学习支架.  相似文献   

10.
初中数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及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经过近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我感觉自己  相似文献   

1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只有不断反思学习过程,反思学习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多媒体可以借助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并不难,感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笔者就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谈几点看法。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视频、图画、声音等方式向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小学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期 数学是一门提高智力的重要学科,培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会学得快乐,老师也教得轻松.而小学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的起步期,也是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让学生终生受益.但小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产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不明显,学习兴趣的种子刚刚萌发,需要花更大力气培养.  相似文献   

14.
探究是提高学生学习欲望的关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上,学习知识。数学学科是小学教学中十分很重要的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在数学学习中建立良好的数感。"即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和认知以及理解数的意义。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并且可以提升学生整体的学科素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数感,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由于我们原有教育方法的弊端,目前我们很多学生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够,对于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几乎就是空白.每次课上的小组合作讨论基本上就是在校对答案,根本就没有能够产生思维的火花.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感觉很累,也很窝火,学生也是感觉很空,没学到什么.效率很低.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下就结合本人的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最直接的动力,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兴趣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前提;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必要手段;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数学是抽象性和概括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作为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研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强人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兴趣能有效的激发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去积极的分析问题,探求知识的规律和掌握知识的方法.由此可见,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敲门砖.就此笔者谈谈多年来在教学中总结出的"小学生学习数学‘四步激趣法"'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这门学科的抽象、严谨和形式化等特点,在教学中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同时,短时间内也难于使学生看出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因此,在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