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袁枚的"破卷取神"法通读耿红卫的《语文教育新论》(长江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感悟这本著作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新理念"。作者认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内在统一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所作的实然判断和应然判断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理念是  相似文献   

2.
孙占林 《上海教育》2007,(6B):30-30
教育理念,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是在对“教育的应然状态”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好教育”的价值取向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本指出教育学里存在着三种不同性质的判断:解释教育现象的实然判断、规范教师行为的应然判断和兼有实然应然双重性质的判断。教学具有教育性就是一个具有解释教育现象、规范教育行为两种作用的双重性质的判断。本分别从反映论、辩证法的角度和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效应的角度,分析了这个判断的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里存在着三各不同性质的判断:解释教育现象的实然判断,规范教师行为的应然判断和兼有实然,应然双重性质的判断,从反映论和辨证论的角度分析,教学具有教育性就是一个具有解释教育现象,规范教育行为两种作用的双重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实然判断,还是一种应然判断,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解说。从教育性的价值取向上看,教学具有教育性是一种应然判断。教学应该具有教育性,这是我们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6.
论学校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两层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事故中学校责任性质的有关探讨一直处于“实然”的层面上,即只研究“性质是什么”的问题,而缺乏对“性质应该是什么”,即在“应然”层面上的思考。本认为,学校伤害事故中学校责任的性质在现实“实然”的层面上应确认为一种委托监护责任,以切实保障在校学生的合法利益;而在“应然”的层面上,应随着学校主体的自我生成,逐渐承担因在实践教育契约合同关系过程中的过错而产生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7.
我曾经指出,“受教育就是受苦”,“学习是一种劳动”。此言一出,即遭遇各种言之凿凿的“反驳”或“驳斥”,似乎有要我为那些在“应试教育”中受摧残煎熬的孩子承担责任的意思。我很能理解他们的“义愤填膺”,但显然,批评者误解了我的意思,他们把“实然判断”(受教育和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各种辛苦和劳苦),当成了“应然判断”(受教育就应该受苦),  相似文献   

8.
教育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在进行教育研究时,不可避免地涉及教育的“三然”状态,即实然状态、必然状态、应然状态。实然即“事实如此”,它是指实际地进人主体活动范围的一切对象性存在,是教育研究的出发点;必然即“为何如此”,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教育研究的立足点;应然,即“应当如此”,是指人对世界的要求,是教育研究的落脚点。进行教育研究,就要了解实然状态,把握必然状态,推导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9.
品读     
<正>实现办学理念和办学信念的统一。办学理念是办学主体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对教育的价值取向的判断。办学信念是办学主体对已成事实或者必将成为事实的教育理念的追求,以及将"应然"变成"实然"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10.
个性化学校是对办学中能出色地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而在整体上又具有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个性风貌的学校的总称。办学理念是学校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体现着一所学校的价值追求,是在国家教育意志的总体框架下个性化办学的指导思想,决定着这所学校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1.
写作是思维的一种外在形式,离开思维的写作,如同无源之水,而离开写作思维训练的语文课堂教学,则是无本之木。义务教育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思维的训练尤为重要,而写作思维的训练离不开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如刘淼所言:"教育理念是主体对未来的教育发展或教育面貌的一种理想期望,是主体对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2.
强化“学员主体”理念是军校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对于面临教学困境的任职教育来讲,重申‘‘学员主体’’理念是任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对于指导任职教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应更多地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向教育对象生命个体的“内向发展”。什么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语文学界流行着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是借助语文学科帮助学生建立起他们的精神家园。当教育的行为使学生的生命得以润泽,进而达到了应然状态时,语文教学也就实现了它的终极目标。生命的应然状态是指生命的最高质量状态,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内涵。  相似文献   

15.
其实,在枯燥的语文学习之中,也蕴藏着美……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是语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是语文。”我谨慎地问语文:“美是什么?”语文告诉我:“秋日蔚蓝的天空中悠悠飘落着黄叶是一种美;置身度外收获满舱鱼虾是一种美;放弃安逸舒适而笑傲霜雪的梅菊是一种美。美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小心地问语文:“精神是什么?”语文告诉我:“‘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精神‘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特殊性,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的评价理念是建立在心理学原理的基础上的,将隐藏在内的思想、情感、态度等通过外显的行为来进行观测,以此来了解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的转变。文章在分析课程思政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思政评价主体模型、评价方式、评价指标等,以期对其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教育目的实然与应然的背离是客观存在、长期存在的问题,这是由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协调好教育目的的实然与应然之间的关系,在应然与实然间找寻一种有效的转化机制,将使教育目的的梦想与现实更为贴近。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基于“享受语文”的理想,践行“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生活化”的基本理念,逐步树立了“教育的本质就是生活”的教育观,“‘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和“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的教学观,“‘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用教材教教材”’的教材观,但是还存在着教学中新理念“知、行脱节”,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到位、开放而有活力的教材观尚未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对语文教育的价值判断,也是对语文教育方向的选择。不久前,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大赛在太原和武汉两地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区直辖市的65节课在赛场上各呈精彩,展示了各地近年来实践探索的成果。这些经过精雕细琢、代表各地最高水平、备受瞩目和期待的课,是否准确把握住课程特点,实现了“二性”的统一?又怎样实现统一?我们对此进行了扫描和审视,希望从中获得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教了十几年语文,最深的感受是什么?答曰:“轻松愉快,痛苦尴尬,九牛之力,少慢差费。”不是么?学生最爱学的是语文,最反感的又是语文课。那么,目前语文教学仍未走出矛盾尴尬,少慢差费的困境,原因何在?记得钱梦龙老师说过一句话:“目前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我想此语道出了个中真谛。那就是“目中无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人的价值尊严。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呼唤目中有“人”的教学,主张人本观,重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素质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