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听(看)、讲、议、练”四步辅导法的提出 第一、“听(看)、讲、议、练”四步辅导法提出的理论依据。我赞成教学过程的“双主体论”,即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进行的双边活动。首先,从教学过程的本质来看,教学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过程,即既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养过程,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是一个精神生产过程,其不同于物质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之一,即学生既是“生产”的对象,又是“生产”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有且必须有两个主体才能完成。其次,主体是对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说“讲”     
说“讲”烟台一中赵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充分体现在“讲”上。怎样才能发挥好“讲”的先导作用,提高“讲”的效果呢?一、“讲”,要“导”不要“灌”“导”和“灌”.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思想。“导”,视学生为能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觉...  相似文献   

3.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重要的。简单地讲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能动的主体出现,他们能够能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4.
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具有双重地位,一个是客体位置,一个是主体位置。客体指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领导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主体指学生是社会中的一员,他们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在教育教学中是有目的的、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种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受教育中是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正视学生的学习位置,把学生从被动的、从属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进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的、独立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5.
师生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在讨论中,首先遇到的是教学的主客体概念问题。就目前的文献看,主要有:“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就不能居于主导地位”①,“人就是以自觉行为为很本目的主体”,因此师生都是教学的主体②;“教师与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③孰是孰非?笔者试谈点浅见,以求教于老师们。一、唯物的“主体”、“客体”观众所周知,主体和客体是哲学范畴的两个概念。唯心主义者黑格尔也讲主体  相似文献   

6.
双主体教学模式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两个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双方相互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录”的现状,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双主体教学模式呢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双方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涌发强烈的求知欲,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计算机教学中,有许多抽象、乏味、难懂的知识,教学时如何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7.
“假设实验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小学自然教学法,它的教学过程主要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主体化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一个情境,使学生主动、自愿地进入问题中来,成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说过:“人类的特性恰恰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这样则必须恰当摆放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位置,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提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由以往对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引导者;学生由对知识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论指出 ,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本着“主体转移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改革精神 ,我们开展了小学语文“讲练工程”课题实验 ,变“只讲不练”、“讲多练少”为“精讲精练” ,优化课堂讲练结构。现以《白杨》一文教学为例 ,谈谈在阅读课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1.自学阶段。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 ,初步理解课文。这个阶段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提出不同的自学要求 ,随时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 ,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教学思想的表现改革传统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端正教育思想的过程。当前在改革中,教学思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正确处理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重教轻学,不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什么,怎样教考虑的多,对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考虑的少,教学“满堂灌”,颠倒了教与学的位置。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就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学”,“教”要为“学”服务。教学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界广泛流传着“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论 ,试图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对抗 ,但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直到克林伯格提出教学“三段论”后 ,才有了作为调和“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媒介 :教学是教师的指导过程 ,这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原理 ;学生必须处于能动的 ,愈益自觉的学习主体地位 ,这就是学生自主性原理 ;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一种教学现象的两个侧面 ,它们可以作为教学现象的矛盾关系加以分析和把握 ,这是教学论的基本性质 .在这个三段论中 ,存在有价值的教学论问题 ,即何谓教师的指导作用 ?何…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的三个主要转变山西省教委教研室薛成英一、关于教学主体的转变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究竟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还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我国教育学界提出了“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新观点。但是,怎样才能保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具体...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大体经历输出、接收、加工和运用四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主要是教师的工作,后三个阶段主要是学生的活动。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活动应大大多于教师的活动。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幼儿教育活动主体谁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多少年来,大家只认为是教师。可是,这正是必须转变的传统观念,必须确立孩子是幼儿教育活动主体的观念。有许多人会说:3岁多的孩子,什么事都不懂,怎么能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在自觉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中,就成了主体。[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自在言中之意。从学生学习活动过程(教学活动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看:教学由学生、教材(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游戏的内容)、教师三个基本要…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为强调学生主体“,讲”字渐渐成了语文教学中颇为忌讳的一个字眼,尤其是在公开教学、观摩比赛中“,少讲”成了优质课的重要评判标准“,讲得太多”几乎判了一节课、一个教师的“死刑”。语文教学中强调学生活动,这是不错的,语言离不开实践。但由此而忌讳教师“讲”,以至于只“练”不“讲”,致使部分教师的“讲功”越来越差,甚至不会讲,懒得“讲”,那就不应该了“。讲”是一门艺术“,会讲”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口若悬河,妙语连珠,让人如坐春风,谁人不喜欢?该讲则讲,于学生疑窦处轻轻一点,可能胜于学生“活动”半天。讲得恰到好处,的确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书本知识,尤其是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前人无数次实践的总结,是智慧的结晶,很多时候,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最大程度丰富的知识,倘若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探究一番,印象是深了,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所获几何?再说,有些知识,有些答案,也不是学生“活动”之后能轻易获取的。因此,适时的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我有幸听了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课堂教学,题目是“孟子见梁襄士”,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地方很多,朗读也贯穿整个课堂,但主要的知识点也是老师在...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参加下的教和学的统一活动过程。在这个统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加者和探究者;教师主要起组织、引导、点拨和调控的作用。看一节数学课上得如何,不是单看教师讲得怎么样,主要是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最大限度地参与了探究。教学中教师进行演示和  相似文献   

17.
教学,本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求知者。但传统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使学生的“主动学”被老师的“一言堂”所取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教师“满堂灌”夺走,极大地束缚了学习主体的发展。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要转变教育思想有很多教师把转变教育思想停留在认识阶段,对教育思想之于教育行为的决定作用认识不足,还抱着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放,认为“讲”是万能,“满堂灌”、“填鸭式”是合理的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二、学生达到主体位置的标志与途径是什么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和学生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出现的,在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统一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达到主体位置的标志与途径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学生要进入积极的认识过程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很多情况下从“疑”开始,有了疑问,学生的思维开始活动起来,这时才能进入认识过程,才能在认识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与主动性并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主体位置。两年  相似文献   

19.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以便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化学教学中,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析为主”,教师在小小的一方讲台上大包大揽,就像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尽管我们不想全盘否定“以教师讲析为主”,但它的确存在一定的弊端,这些弊端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改变这种低效率的一个有效信息途径就是开设语文活动课,甚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语文活动。一、语文活动教学符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总担心不能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恨不得将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因而常常不自觉地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