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吉尔作为英国现代的重要政治家,他的外交战略思想和实践受到各国历史学家们的关注,出版了大量论著。这些论著主要集中于二次大战前后──即从反对绥靖政策起直至冷战时期──的这段时间内。可是,如果我们综观丘吉尔一生的外交活动,就可以看出,他的外交思想早在一战后就已初步形成,经过三十年代,二次大战和战后初期的逐步完善发展,最终形成其完整体系的。因此,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至三十年代初丘吉尔的外交思想,对研究丘吉尔的一生乃至整个英国现当代外交史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英国的外交政策是以丘吉尔的"三环外交"思想为基准的,三环外交中的"英联邦"又是英国外交的基石。然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英国和英联邦国家间的关系却出现了某些变化。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又会对英国的外交政策造成什么影响呢?这将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48年丘吉尔提出了三环外交,这标志着英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三环外交的出笼,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从历史的方面看,三环外交是英国放弃光荣孤立之后的必然选择。从现实方面看,三环外交是英国实力变化的无奈选择。英国想通过三环外交,成为世界上的第三种力量,继续保持自己的大国地位,谋求其全球利益。  相似文献   

4.
英国与西欧的关系是丘吉尔“三环外交”中的重要环节。在战后较长的时期里.“三环外交”成为英国外交主调。这一外交方针是英国基于战后世界体制的现状而确立起来的。英国借助英帝国和英联邦、英美特殊关系与欧洲三者,确立英国在国际关系中适当、正确的地位。三环外交中,欧洲居于末位,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欧洲的发展,国际一体化的加强等各方面原因.英国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改变其对欧洲的方针政策.当代国际社会关系中.英国与西欧的关系也变得颇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温斯顿·丘吉尔这位20世纪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不仅以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领导欧洲人民战胜法西斯德国而著称于世,而且因他的欧洲联合思想对于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而在一体化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学术界往往注重于对前者的研究,对他的欧洲联合思想虽有涉及却未见专题论述。为了全面认识丘吉尔这位著名政治家以及对欧洲联合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入的探讨,本文试从三方面对丘吉尔的思想作一评析:一、丘吉尔欧洲联合思想的提出;二、丘吉尔欧洲联合思想的内容;三、丘吉尔欧洲联合思想的影响。丘吉尔的欧洲联合思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面…  相似文献   

6.
美苏争霸     
一、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党是国际关系中的行为主体,政党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形成了开创性的政党外交思想;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把握世界主题,发展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政党外交思想;第三代领导集体尊重世界多样性发展,促进政党外交全面展开。三代领导集体政党外交思想一脉相承,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它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及社会制度的抗争,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而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起了始作俑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孙丽萍 《文教资料》2008,(27):78-80
20世纪40至60年代是一个激烈变动的历史时代.冷战与第三世界的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冷战和第三世界某种意义上都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冷战影响了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与探索.第三世界内部情况的复杂,也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的争夺提供了条件,进一步扩展了美苏冷战的范围.在美苏冷战的压力下,第三世界国家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二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它把不同制度,不同意识的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二战胜利后,随着法西斯国家破灭,反法西斯同盟解体,美苏战时的同盟关系也随之结束。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全面走向对抗,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它们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争斗,争夺霸权地位,美苏的争霸带来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11.
冷战起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争夺为核心的东西方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产物。它直接产生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碰撞,又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抗争之中,英国对冷战的形成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以独立自主和爱国主义为外交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其首要目标;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邓小平新时期外交思想的核心,就是尽快把中国的经济搞上去,提高中国在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从而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及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尼赫鲁执政时期(1947-1964)正值冷战向亚洲的扩展时期.印度成为美苏在亚洲拉盟友和抢地盘,实现其战略目标的主要争夺对象之一.文章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印度在美苏全球战略中的不同地位及印度的对外政策;剖析了美苏对印度全方位争夺的不同表现,揭示出美对印拉压并用、苏则拉拢扶植的特点,指出印在美苏争夺中背向易位而参与冷战;最后论及其争夺对印度、南亚及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人以反思.  相似文献   

14.
伊朗的重要战略位置尤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引起了西方的相互的争夺。二战前后英美苏等西方国家围绕伊朗石油的租让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二战大大削弱了传统英帝国的实力,而远离战场的美国却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唯一毫发未损的国家,实力大增,逐渐取代了英国在中东的统治地位,在伊朗并不例外。围绕伊朗石油权益的争夺而上演的一幕幕闹剧及结局,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掠夺实质及国家实力的变化。反映了国际关系中国家处理关系的追求国家利益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的南亚、东南亚是美冷战中美苏争夺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而印度作为该地区最大的国家对美苏来说有着不言而喻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随着战争局势逐渐明朗 ,英国政府开始考虑战后欧洲安全秩序重建问题。到 1 944年底 ,法国能够成为战后维持欧洲秩序的重要力量的思想已经在英国政府决策层中达成共识 ,于是首相丘吉尔努力尝试建立英法同盟。然而法国总理戴高乐的大国思想却使丘吉尔的努力屡屡落空 ,加之 1 945年 6月英法两国在利凡特地区的冲突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 ,因此直至二战结束、英国保守党政府下台 ,英法结盟也没有取得丝毫进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生平的描述,指出了不平凡的丘吉尔在其短短的一生之中做出了让世人注目的丰功伟绩,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带领英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使其成为世界史册上的一代伟人.  相似文献   

18.
1945年 5月 8日 ,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经过长达五年(1940年 5月丘吉尔受命组织战时内阁 )的浴血奋战 ,终于取得了欧洲战场的胜利。丘吉尔个人的威信也在英国达到了登峰 ,当时有一些报刊称他为“胜利的化身”。到德国投降时 ,英国 193 5年选出的议会已经持续了十年 ,议会在战时度过了两届任期。由于丘吉尔在 1944年10月曾发表声明 :战胜德国之后立即举行全国大选。所以英国在 1945年 7月 ,即大战尚未完全结束时就举行了大选。踌躇满志的丘吉尔领导保守党人志在必得地投入了竞选 ,没想到保守党竟败在了工党手下 …  相似文献   

19.
对犹太人政策是英国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政策变迁过程中,丘吉尔发挥了重要作用。出任殖民大臣后,丘吉尔将英国在巴勒斯坦推行的“扶犹排阿”的政策进行了部分调整,减少了对犹太人的扶助。1922年,丘吉尔又通过政策白皮书将“扶犹排阿”政策调整为“抑犹压阿”政策。二战前夕,张伯伦政府在巴勒斯坦推行“限犹拉阿”的政策,该政策遭到丘吉尔的强烈抨击。然而,丘吉尔出任首相后,却大体上沿袭了他曾经强烈反对的政策。这些政策调整体现出英国在该地区强烈的功利性动机和突出的投机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经济竞争成了当代国际关系的重点。由于国家之间利害关系的内容,以及力量消长的变化,国际关系体系中的矛盾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美、日、欧资本主义三大经济中心争夺世界经济主导权的斗争,已取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争夺上升为世界主要矛盾。它们之间矛盾的发展,将对今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进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世界各种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与冷战对抗时期超级大国之间矛盾相比,由于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