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代以来,由于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的加剧,大气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本文介绍了臭氧层破坏带来的不良影响,分析了臭氧层破坏的化学机理,并对臭氧层的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几千年来,环境问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人类凭借自己特有的聪明才智及其形成的强大生产力,顽强地向大自然索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却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以致危及人类的生存。近来国际上,人们把环境、资源、人口和经济发展作为人类面临的四大战略问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产生程度不同的环境问题。现在,有些环境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已开始越出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问题。这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引起了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也十分关切。从目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相似文献   

3.
李虎 《新高考》2005,(5):i003-i006
【重要知识点拓展】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世界突出的环境问题:(1)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酸雨。(2)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3)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球协作。  相似文献   

4.
酸雨、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被称为当代三大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世纪粮食供需张献鼎译喻京校21世纪,地球升温、臭氧层破坏、酸雨增加、热带雨林减少,以及沙漠化等全球性环境破坏将更加严重。这些问题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既复杂又相辅相成。环境变化在各个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大概的预测是,生产的增减相互交错,在整体上,会...  相似文献   

6.
植物修复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环境污染的现状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向环境排放过量的污染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了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空气污浊、水质恶化、土壤沙漠化、森林破坏等,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这种间接地对环境的危害可能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徐军 《林区教学》2010,(12):109-110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与生产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对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危机、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有毒化学品造成的污染等。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化学在改变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面貌中起过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使人类今天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如全球气候变暖、高空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以及海洋污染、土地沙漠化、淡水资源紧张、光化学烟雾、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都与化学有关.  相似文献   

9.
环境和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产生程度不同的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已开始越出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这是自然界向人类发出的“黄牌”警告,引起许多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也十分关切。由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0.
臭氧层损耗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表15~50km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臭氧层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然而,近2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目前,如何防止臭氧层遭破坏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啸 《中国教师》2005,(9):30-31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究其原因,这是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人类无节制的活动造成的:一方面,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连绵尤其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三大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特别是对许多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不适当利用——这产生于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从而造成生态失衡,形成生态危机,“罗马俱乐部”正是据此提出了关于“人类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地球的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境问题逐渐成为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人类利用自然的不合理,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破坏已日趋严重。其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已从城市蔓延到农村,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陆地污染到海洋、大气,甚至连两极都不能幸免。其影响程度越来越严重,不仅有酸雨、水质恶化、噪音等地区性问题,更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恶化、生物种类减少、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等全球性问题。环境的不断恶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人类的健康会受到危害;经济生产率可能会下降;理…  相似文献   

13.
人类发现酸雨是在1872年.联合国于1977年承认它属于全球性污染问题,与"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一并认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灾难性的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在经济、政治、科技、贸易等方面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一、全球及本县的环境恶化有必要在中学化学中融入环境化学知识施行环境教育 (一)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挑战,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对环境产生巨大影响;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将淹没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改变大气环流.大量排放用作制冷剂、喷雾剂的氟氯烃类物质,造成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使人类和生物类失去阻挡紫外线照射的天然屏障,人畜癌症发病率增加;被称作“空中死神”的酸雨,可以毁坏大片森林,酸化土壤和水体,使农作物减产,病害增加,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了极大威胁;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面积扩大,物种灭绝、森林耗竭、土地贫瘠等生态问题也越演越烈,将形成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防御对策村夫译陶屹校今天,氟里昂对臭氧层的破坏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人们都在谈论由于臭氧层被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剂量增加,对生物界将产生各种各样影响的问题。据说1996年要全面禁用氟里昂,但目前这种禁用也主要是在发达国家,而非发达国家氟里昂仍...  相似文献   

17.
如今人们已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威胁,并着手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但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所包括的臭氧层空洞、酸雨、温室效应、水域污染等无不与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从理论上分析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污染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每一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当前环境问题已备受关注,其中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问题已经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活。在热泵系统中,CFCs对臭氧层和大气变暖有很大影响,而CO2作为大气成分之一,其ODP为零,GWP相对较小,作为制冷工质有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和企业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白秋枫 《考试周刊》2014,(5):147-148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对环境与生产发展的关系认识不够,以及对废弃物处理不当,使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危机、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有毒化学品造成的污染等。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和未来全球性的重大课题之一,保护环境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保护,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所以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一方面创造了高度的文明、巨大的财富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其中 ,臭氧层遭破坏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世界各国联手“补天”已成为一种共识和行动。第 11次《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新近在北京召开 ,各缔约国代表聚集一堂 ,共同商讨全球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保护臭氧层。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应主动配合 ,加强对中学生臭氧层相关知识的讲解和宣传 ,引导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世纪“补天”行动 ,为保护环境尽一份“球员”的义务。一、臭氧与臭氧层19世纪 40年代 ,科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