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宋亮 《教育》2013,(13):22-23
"中考承诺班:总分730分以上占23%,总分700分以上占63.5%"……在各地校外培训机构打出的招生广告中,这样的字眼时刻抢夺着家长和学生的眼球。校外培训班把自己包装成点石成金的能手,似乎不上补习班的学生一定会被中考淘汰。据北京校外培训行业职业人士闻风介绍,虽然全国中考平均只有一半学生能进入高中,但是在发达城市中,绝大部分学生能进入高中,多半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甚至全国闻名的超级名校的招生能力也超过每年本地升学人数的四分之一。但是学生和家长仍然感到"压力山大",这  相似文献   

2.
宋亮 《教育》2013,(5):22-23
“中考承诺班:总分730分以上占23%,总分700分以上占63.5%”……在各地校外培训机构打出的招生广告中,这样的字眼时刻抢夺着家长和学生的眼球。校外培训班把自己包装成点石成金的能手,似乎不上补习班的学生一定会被中考淘汰。据北京校外培训行业职业人士闻风介绍,虽然全国中考平均只有一半学生能进入高中,但是在发达城市中,绝大部分学生能进入高中,多半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甚至全国闻名的超级名校的招生能力也超过每年本地升学人数的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共青团温州市鹿城区委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建体系,主动对接、积极谋划,成立了由团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双减”服务小组,率先按下校外培训机构少工委建设“启动键”,指导建设晓雯音乐学校少工委(试点),构建“校内+校外”少先队组织工作模式,以“三个坚持”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特色,助力“双减”政策落地有效。  相似文献   

4.
教育正义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奠基性价值。当代正义理论的发展,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走向正义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正义理论的承认、关系与分配三重维度出发审视校外培训机构,发现其非正义现象主要表现为:分数至上导致“承认正义”缺失,经济利益导向造成“关系正义”偏差,以及社会分层的教育投射致使“分配正义”匮乏。基于此,我国应构建以正义为基本导向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逻辑,确立以“承认”为内核的价值理念,重构校内校外育人责任联盟机制,纳入基本公共教育资源服务,以期有效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着力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校外培训乱象问题,践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承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新期待,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河南省教育厅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及工作实施方案,启动了对基础教育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在韩国博得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校外培训机构过热不可避免地存在弊端,引起了韩国政府的注意。从韩国基础教育的概况着手,把握韩国校外培训机构的现状及过热的深层原因,通过分析韩国政府在各个时期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方面的有效举措,了解到韩国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经历了严令禁止期、补充修正期、繁荣发展期和有效治理期,从而为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有效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育公平和学校的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8.
涂欣 《红领巾》2004,(4):44-47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知识社会中教育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近来兴起的校外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关注与思考.笔者分别从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结构,产生发展的外部条件两个纬度对其进行了透视.然后对校外培训机构本身作了理性反思.最后从整个教育改革的角度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透视校外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知识社会中教育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近来兴起的校外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的关注与思考。笔者分别从这些教育培训机构的内部结构,产生发展的外部条件两个纬度对其进行了透视。然后对校外培训机构本身作了理性反思。最后从整个教育改革的角度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10):96-108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是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在新时代背景下,校外培训机构进入专项治理的关键期,有必要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政策变迁、政策成效与新挑战入手,提出完善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现实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演化根据政策目标和价值追求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优化教育生态、校外培训机构规模、校外培训机构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面临公立学校教育难以满足需求端、教师工作压力陡增、家庭教育职能出现偏差、私人辅导形式管理困难等新挑战下,需通过完善相应的政策体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教师权益以及保持家校密切沟通等途径,促进其规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是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颁布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对规制和促进校外培训市场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教育政策内容分析方法,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目标、任务、措施等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目标清晰、任务具体且分工明确、措施较为完善,但与此同时,地方治理方案也存在着政策文本形式与内容规范雷同化、政策内容规范不完整等问题。要使地方治理方案更加具有针对性、创新性、意义性,仍需在政策评估、政策监督、政策研究等方面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又一重大的变化。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以及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党建工作创新路径转型的可操作性,提出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理应做到与学校教育“联动”,共同促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但现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存在办学标准不达标、办学过程不详实、办学行为不规范等症结,不仅违背了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规律,还影响了主流学校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家长带来严重的负担。此症结的深层根源在于校外培训机构定位模糊、功能错位、目的不纯。为促进教育良性发展,需要厘清校外培训机构的价值定位,并通过多主体合作的方式,规范校培发展,提出治理路径,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正>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焦点问题,也是一项事关中央决策部署落实、事关孩子们全面发展、事关千家万户利益的大事。2018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郑州市高度重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市教育局坚持综合施策、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全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已经完成整改任务,进入专项督查和巩固治理成果阶段。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表示,杜绝通过"占坑班"等形式,将课外培训与中小学校的招生升学挂钩;杜绝以招生等任何方式与中小学校及其教师建立经济利益关系。据了解,此次发布的行业自律公约共八条,要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诚信招生,不得通过  相似文献   

16.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得以减轻,学生的主体活力得以释放,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凸显,但也产生了教师工作时间延长致使职业倦怠感增强、师资短缺导致课后托管质量不高、学科类培训机构亟待转型却不知转向何方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借鉴国际治理经验,可以采取如下策略:出台政策,引导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政策引领,助推培训机构顺利转型;牵线搭桥,为培训机构提供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对我国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提出新的挑战。推动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立法既是规范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的内在动力。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重视和已有的立法基础证明立法时机已经成熟。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立法首先应处理好立法名称、调整对象、模式选择及其在教育法中的地位等理论定位问题,并确立倾斜保护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全过程监管原则和合作治理原则等立法原则。在此基础上,应从总则部分的构成要素、变更与终止规则、监管工具、法律责任条款、监管权力规制体系等方面进行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8.
<正>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教基厅[2018]3号)的相关要求,扎实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坚定改革决心,压实责任举措,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9.
“双减”是提升教育质量和规范校外培训的关键举措。校外培训机构的行业问题表现在教育与非教育两个层面,政府在校外培训治理中也面临着目标定位不准、创新方式不足、参与程度不够、协同配合不畅等困境。校外培训治理困境的深层原因涉及到校外培训机构的定位模糊、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唯升学”与“唯分数”的评价导向、治理问题的复杂多样等方面。疏解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困境,应设立从中央到地方治理校外培训的专门机构,制定校外培训机构专门性法律法规,优化省域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体系,探索政府助力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党中央集体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并提出了系列方针部署,高校党建工作由此迈上了新的征程,以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本文立足于完善保障支持、提升队伍素养、丰富内容设计、优化组织方法等对高校党建工作现状进行解析,为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