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问:“我招惹谁了?”“干苦活儿的打算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骆驼祥子》)就这一句话判定了祥子的死刑。祥子为什么不能像常人一样靠自己的双手来营造美好生活呢?正所谓“他是一头拉车的牲口”(老舍语),“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同学们在研读课时,能引证这个观点的理由吗?  相似文献   

2.
使用说明:本文是一篇小说节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其突出特点,讲读时在采用人物分析法时,加强对典型环境的分析,使之层次、手法及思想性得以自然揭示。  相似文献   

3.
一《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家之一。一八九九年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忧患、艰辛的童年生活,使他对于下层劳动人民的不幸,有着切身的感受,因而,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者,憎恶社会恶势力和不合理现象。这对  相似文献   

4.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满族人,世居北京,一八九八年生。一九二四年开始创作。他对城市贫民和小市民的生活非常熟悉。解放前写了不少暴露旧社会黑暗的好作品。《骆驼祥子》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部。解放后,他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创作,写了《方珍珠》、《龙须沟》、《茶馆》等著名的剧本。后因受林彪、“四人帮”炮制的“文艺黑线专政”论的迫害,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不幸逝世。《骆驼祥子》写于一九三五年,是反映旧中国人力车夫艰难困苦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祥子,原是个农民,失去父母和土地后,流浪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靠祖拉人  相似文献   

5.
<正>《在烈日和暴雨下》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一个写场景的片断,现已选入全国统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  相似文献   

6.
●身为教师要“目中有人”,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不仅属于这个班级,还属于这个社会,属于整个人类世界;他们不仅属于现在,更重要的是他们属于未来。●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一生的成长与发展,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与特长,让每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语文教学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它根植于民族语言文化的丰田沃野,以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提高为粗壮枝干,以学生语文知识、能力、习惯的长足发展为巨大树冠。语文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拥抱这棵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7.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第十八章。这篇文章读起来似乎语言浅显,意思明瞭,有关本文的分析评论也有一些,好象在讲授本篇课文时不存在解释和审美评价上的问题了。其实并不然。在教学中我接触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发现对文章的思想意义和主要艺术特色,以及两者的互相关系等问题,都有进一步深入考虑的必要。我认为,要把握好长篇小说的节选,首先要把它放在整个长篇中去体会和理解。这篇节选也是这样,由于它是写主人公祥子的一段生活遭遇的,所以首先要把握好祥子整个形象体系的脉络,然后才能明确节选的描写内容表明祥子性格发展到怎  相似文献   

8.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老舍认为这部作品是“最使他满意的作品”,原因是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思索的时间最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来”,是他“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的一部作品。节选部分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凭借平易生动、富有京昧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骆驼祥子》,老舍认为这部作品是"最使他满意的作品",原因是这部作品"没有什么敷衍的地方","思索的时间最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来",是他"抛开幽默""正正经经"去写的一部作品。节选部分通过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描写,凭借平易生动、富有京味的语言,真实地表现了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挚同情  相似文献   

10.
重点:第2、10段景物描写与中心思想的关系。原则:分析比较,循序渐进。步骤:预习思考,课堂讨论,总结归纳。预习思考题:一、回忆看过的《骆驼祥子》电影(或小说),通读课文,了解轮廓,搞清两个问题:①“六月十五”这天天气的变化过程,即先酷热后  相似文献   

11.
[重难点确定]Z本文是老舍优秀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片断,通过对烈日酷热和暴雨凶猛的细致形象地描写来刻画人物,反映了样子痛苦的遭遇和悲惨的命运。因此,用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形象应确定为教学重点。本文在写景中又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作者观察入微、描写真切、形神兼备。将天气晴雨冷热的骤变情景和随着天气变化而不同状态的各种景物,运用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手法,表达得贴切、传神,使人不禁叫绝!课文采取的以景写入、以人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法,对刻画人物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多角度、多方面…  相似文献   

12.
【教例简述】本教例参考居志良老师《〈俭以养德〉教学感想》进行设计(原文见《语文学习》1992.9期)。教学主要步骤如下:一、诱发阅读的动机以生活中的“热点”为诱导的契机,提出一些能让学生活跃思想的问题,激发他们探求的欲望。①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节俭是相矛盾的吗?②有人说,节俭不在形式,而重在精神,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3.
角度之一:“环境描写,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起着展开情节、衬托人物、揭示主题的作用。本文既有自然环境的细描,也有社会环境的点染。作者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法,在写烈日时,既有正面描写(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又有烘托(如通过人的感受渲染: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既有静景描写(如“柳树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又有动景刻画(如“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在写暴风雨时,“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酷热、在这样的一个树、狗都受不了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记得是在民国二十五年春天吧 ,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 ,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 ,又卖掉 ,如此者三起三落 ,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 ,我当时就说 :“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接着 ,朋友又说 :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 ,哪知道 ,转祸为福 ,他趁着军队移转之际 ,偷偷的牵回三匹骆驼来。这两个车夫都姓什么 ?哪里的人 ?我都没问过。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心核。刮风天 ,车夫怎样 ?下雨天 ,车夫怎样 ?假若我能把这些细琐的遭遇写出来 ,我的主角便必定能成为一个最真…  相似文献   

15.
围绕我的课(实录见上期),大家在争论中引出一个话题:课堂教学是否需要“预设”?有人提出:教学不应该预设,比如教学目标不应该由教师事前设定,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自发生成”;教学问题也不应该由教师课前准备,而应该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教学的具体环节也不应该由教师预设,而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展开思维“飞翔”……如果预设了教学目标,就会对学生探究思维形成束缚。而我认为,教育,本身就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因此,教学任务、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教学预设”,我认为是无可厚非的。尽管我们提倡学生自己提…  相似文献   

16.
《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节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它记叙了六月十五日这夏季里最热的一天的天气变化以及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挣扎拉车的情形 ,反映了人力车夫的痛苦生活。该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自然景物 ,这些描写不仅突出了人物性格 ,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还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 ,其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准确、传神 ,特点十分突出。1 .特征准文中烈日之“烈”、暴雨之“暴”的特征抓得很准。写烈日酷热 ,抓住街上的柳树、柏油路以及动物在烈日下的特征来写。如写柳树 ,“柳树像病了似的 ,叶子挂着层灰土…  相似文献   

17.
《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初中三册《语文》)中,前后七次写到柳树。作者是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随着人物活动场景的变换来描写柳树的。柳树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烈日下的街上,它“象病了似的”。当时,“整个老城象烧透了的砖窑”,炎热的天气厉害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街上拉车的人们更是热得连气都吐不出,到处死气沉沉。而当天气开始发生变化,祥子“觉”到一点凉风时,人们欢天喜地,又是跑,又是跳,又是嚷,柳树这才微微地动了两下,“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我 参加成都市 名师讲师 团赴边远 山区讲学 ,借班上了一堂课《在烈日和暴雨下》。当时不但我自己感觉很好,而且学生和 听课的老师 都给予了 很高的评 价。应该 说,和当 时 一些 语 文课 相 比,我 这堂 课“ 传统 味 儿”要 淡 一些 ,更富有教改色彩。 但以今天的 眼光看这 堂课,我 的所谓“教改 ”是 不彻底的。这使我想起了多年前程红兵对我的评价:“李镇西是一个革命者,但不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呵呵!最近,我把这篇课堂实录放到我主持的网站(w ww.edul.com .cn)后激起了强烈 反 响:有 真诚 的 赞赏 ,有激 烈 的碰 撞,更 有…  相似文献   

19.
课文《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著名作家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第十八章。文章主题的表达和景物描写,有鲜明的特点。借用欧阳修的话说,就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凡名篇佳作,它的主题思想既不是直白地说教,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孕育在作家所反映的生活里,蕴含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在烈日和暴雨下》通过从烈日到暴雨天气变化的形象描写,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  相似文献   

20.
安科 《西宁教研》2001,(1):19-19
环境描写,是《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教授本文,要紧紧抓住其描写方法的灵活性、描写角度的多样性和描写功用的广泛性去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环境描写的妙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