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味”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数学课上的“数学味”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2.
徐友新 《辽宁教育》2005,(11):38-39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某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某些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何谓数学课的“味儿”?如何在保持现有课堂特色的同时增加数学课的数学味儿?不妨借用饮食烹调中的概念来作一比喻。一、数学课的五“味”之首——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的数学课,一节问题…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验的机会。”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启发思维”十分重要。因为“没有思维参与的数学课不能称之为数学课”。基于上述思考,笔者认为,在观察中认识事物,形成印象和模型,由感知上升到理解.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接受新知、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反复研读刘亚平老师的《课例:“余弦定理”的教学》,感慨颇多.数学之所以成为一门自然科学并且越来越凸显其价值,不仅因为它是一门理性思维的科学,为人们提供了理性思维的范式、完善的方法论,而且它“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数学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的质性考量.下面从教育价值的视角对课例做教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应该是站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角度设计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最近.笔者全程听了几节风格各不相同的课.课题都是“勾股定理”第一课时(苏科版).有一个总体印象: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人手的教学理念在转变为教学策略时,总是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本文就情境引入、数学史渗透、探究活动、评价与小结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细节分析,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徐友新 《河北教育》2005,(19):22-23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当“形式”的热闹掩盖了数学的本质,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一种反思的声音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过程,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提出,“问题”是活跃思维的牵引力,“互动”是思维拔节的原动力,在常态课教学中,让问题活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互动孕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不自觉中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数学解题的灵魂 思维起点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数学课堂展开思维的翅膀——一节习题课的教学实录》读后印象深刻,笔者虽未亲临课堂,但却仿佛置身于课堂之中.王老师的这一课例,提出了高中数学习题课的教学模式,是一节培养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择思维起点,提高思维能力的成功课例.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性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课标”这一基本观念,凸显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用“热闹”二字来形容当前的一些数学课堂教学是不为过的。当“肢体”的活跃代替了思维的活跃,“形式”的热闹已掩盖了数学本质的时候;当数学课因为片面追求生活化、活动化而变得华而不实的时候,另一种声音更发人深省:如今的数学课,数学的“味儿”淡了,形式化的东西多了。如何既能活跃数学课堂,又能保持原汁原味的数学味儿?的确值得我们广泛关注。一、一贯始终的思考“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的五味之首,当然非“思考”莫属。一节缺少思考量、缺乏挑战性的数学课,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算不得是一节好课。缺…  相似文献   

11.
教会学生“数学思维”应该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但是怎样做才能体现这一目的呢?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从说题这个角度,以两种常见的课型为案例,展示了一节数学课堂活动,并以此促成数学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数学思维问题是教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原苏联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他在列举数学教育目的时把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当前,国内外数学教学改革的总趋势表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正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思维品质是衡量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这对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在圆锥曲线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发展学生思维落实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有效落实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策略,是当前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以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一课为例,谈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背景下,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进行培养.文章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素养的主要依据,对数学思维内涵以及初中生所需形成的数学思维类型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为关键案例展开分析,从“联系生活”“一题多解”“变式训练”三个角度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方法,意在促进初中生数学思维品质进阶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较高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思维通常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的,并且以解决问题的情境为目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是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或“独创性”的再运用,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性思维品质的表现.因此,要上好一节数学课,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好思维基础和思维情境,使课堂内容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宋代的教育学家朱熹讲过:“读书无疑者,需教其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构造一节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课.数学教学就是思维活动的教学.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思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思维的教学。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抓住数学教学的核心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首要任务。数学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张乃达老师(江苏省扬州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是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之一,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工作,在有关数学思维与数学教学文化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主要著作有《数学思维教育学》、《观念与文化》、《从数学思维到数学教育》等(其中《数学思维教育学》荣获全国首届光明杯优秀著作奖).从本期开始,本刊将约请张老师围绕数学思维和数学文化这一主题,结合数学教学案例,刊载其对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与诠释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资源和应用策略,改变教学和学习的组织形式,让原来“抽象乏味”“脱离生活”的数学课堂有了较大的改观。以下以《用“角”丈量世界》一课为例,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数字化工具开展真实世界中数学问题的研究,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问题解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