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常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任性、不懂事。为了让孩子尽快提高学习成绩,家长付出的真是太多了;为了让孩子多一点学习时间,家长在家里把一切能替孩子做的事都做了;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不少家长心甘情愿地牺牲了自己的娱乐和爱好;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条件,家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好一个孩子需要家长和全社会的努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会是孩子亲密的伙伴,为了下一代,也许我们该认真地从孩子的角度想想电视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即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必须先做到。这一点对于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更为重要,因为家长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必须先做到。同时,鼓励孩子监督家长,这种做法反过来也能起到让孩子懂得自律的作用。我在培养小孙子元元克服不良习惯的过程中,就采取了让他监督家长行为的做法,使元元不仅能够分辨是非,而且从中懂得了如何自律,收到良好的效果。监督爸爸不说脏话。最近,元元不知从哪儿学会几句骂人的话,有时不自觉地冒了出来。我告诉他:“不骂人和不说脏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有一天,元元淘气了,他…  相似文献   

4.
王随旺 《考试周刊》2013,(50):172-172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一个孩子,他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家长和老师要设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长处,挖掘自身潜力,让他们树立自信。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并且得到孩子的信任,那么"差"的学生就会成功转化。  相似文献   

5.
孩子如果想要买一支自动铅笔或一本笔记本,他会立刻拿着自己的零花钱买下来。而如果购买自行车、随身听、电脑学习光盘这些价格不菲的东西,父母会亲自出马,帮孩子买。但家长们有没有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做主选购呢?有了下面的消费指南,孩子可能会比家长买到更好更实惠的东西,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财商呢。下面的5个步骤能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第一步:为什么要购买这个商品当你的孩子想买很贵的商品的时候让他想想:·为什么我要买这样商品呢?·我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用它呢,我用它的次数多吗?·为什么我现在要买这样的商品,而不是以…  相似文献   

6.
孩子身上毛病不少,却又“屡教不改”——许多家长这样感叹。其实,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少年儿童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家长们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一些家长为了能使孩子做到自我约束,也尝试了各种办法,如:苦口婆心、严肃批评甚至“舞枪弄棒”,可收效甚微。孩子往往当时“态度良好”,而事后依旧“难以自控”。屡教屡不改,所以“屡教法”有时用在孩子身上真还不灵。我的一位朋友有一些成功经验,推荐给大家,仅供参考。朋友的孩子上小学五年级,这孩子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爱说脏话,有…  相似文献   

7.
教育倔强的孩子,对家长来说的确是一件麻烦事。但您也应该看到,倔强的孩子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也就是说孩子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主张,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些都是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地位的表现。您若以粗暴的态度对待他,他就会跟您“顶牛”;倘若您听之任之,则更会助长他的“犟脾气”。因此,教育倔强的孩子,家长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才行,看看下面的6条,您都做到了没有。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是"真理",所以,孩子有"病"需家长吃"药"。家长改变了孩子就能改变——这是"硬道理",所以,想要孩子变,家长自己先要改变。但是家长改变远比改变孩子难得多。家长希望孩子优秀,希望解决孩子的问题,要做到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念、态度、原则、  相似文献   

9.
崇尚愚蠢     
教育家们告诫家长,面对未谙世事的学童,不要说他们愚蠢,而要说他们聪明能干,这样就越发使孩子聪明。反之,一种暗示效应就会使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很蠢。据说这一理论是洋人做试验做出来的。我想也是,咱们国人不屑做这种试验,做了也不能作这种结论。我们崇尚说孩子如何不行,比方说吧,有一个孩子在大人面前卖了一下乖,结果就遭到了嘲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孩子还能说什么?赶紧闭嘴,回家想想未来咋办吧。 现在的家长们大都会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了。可是,等到孩儿们长大成人了,还能让他们说自己如何聪明吗?倘真如此,那等于…  相似文献   

10.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来说,分离焦虑在所难免,而家长也是常常放心不下,顾虑重重,总想利用接送孩子的间隙把孩子的性格、特点及在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介绍给老师,希望老师能多了解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了稳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尽快度过“分离焦虑”期,老师们一般都会建议家长把孩子送进班后能尽早离开。这样一来,老师就没有多少时间去倾听每位家长细心和琐碎的嘱托,有时对家长的做法还会产生厌烦情绪。家长与老师之间不能实现充分的沟通,于是,  相似文献   

11.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12.
有不少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做成长记录,不同的家长记录的方式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记流水账时的一时兴趣;有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回忆;有的是有意识的通过特殊的平台建立沟通的渠道…如果家长会做孩子的成长记录,那就能发挥这种记录的教育力量,让孩子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智勇 《快乐阅读》2013,(10):95-95
有不少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做成长记录,不同的家长记录的方式和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记流水账时的一时兴趣;有的是为了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回忆;有的是有意识的通过特殊的平台建立沟通的渠道…如果家长会做孩子的成长记录,那就能发挥这种记录的教育力量,让孩子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个家长在电话中谈到:我的孩子10岁了,上小学四年级,是个男孩子。有一天,孩子从学校回来说:他不小心碰了同学一下,那个同学就用砖头砸他。平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亲自去找那个孩子,与那个孩子谈谈,大多数情况下是起作用的。但有时对方的家长知道了也会找我抗议,认为孩子有问题应该去找家长,不应该训斥孩子。有时我也试着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孩子说“他再打我,我就打他!”实际上,孩子很多时候对问题听之任之,不会解决问题,而是逃避问题。我应该如何对待这个问题呢?这个家长提的问题很普遍。从孩子走出家庭,走进群体…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学子》2013,(9):9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6.
李四明 《海南教育》2014,(10):96-96
同一个孩子究竟为什么在学校和家里会判若两人?按理说,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化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老师少。可是总有一些家长教育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或事与愿违。我想这恐怕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系吧!  相似文献   

17.
王健 《学子》2013,(11):91
我们是爱孩子的,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衣、食、住、行,只要孩子提出来,会尽量得到满足。相反,孩子对我们的要求却很少做到。家长不解,"我是为了孩子好,才让他……"现在,有的名人写书,也会说上一句:"当时不能理解家长的用心良苦,长大以后才明白。"而我们也要做让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的家长吗?可见,问题就出在了家长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不能理解。家长就觉得自己吃力不讨好,但依然吃着力,做着不讨好的事。心里想着:不讨好也要做,我可是为了孩子好。此时此刻,您的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您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8.
《幼儿教育》2010,(7):61-61
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有时会为了避免尴尬而迁就孩子的要求,买完了事。殊不知,恰恰是家长这种息事宁人的做法,让孩子屡试不爽。  相似文献   

19.
正同一个孩子究竟为什么在学校和家里会判若两人?按理说,现在的家长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他们化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老师少。可是总有一些家长教育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甚或事与愿违。我想这恐怕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有关系吧!带着这样的疑虑,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家长,并和学生谈了谈心,从中获得了  相似文献   

20.
婴儿最初都是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应该理智地逐渐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这样才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里,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有一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逛公园,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家长没想到,这个4岁的孩子竟然提出要自己骑小三轮车,沿着人行便道回家。看着孩子热切的目光,家长犹豫了,孩子这么小,路又那么远,万一累坏了这棵独苗苗……但是又一想,自己可以走在孩子身边,安全没有问题,为了培养孩子应该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闯一闯。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个4岁的孩子,用了45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